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摘要: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本所传达的思想内涵,并用其点亮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精神思想;价值观

    传统的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没有重视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这种教育的结果是培养出的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借助文本的思想内涵、精神情感的传达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这里,教师首先要以文本作者为核心进行延伸,对作者进行一个立体形象的建构,介绍其生活背景、人生轨迹及所坚持的思想理念等;然后再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借助在阅读时所体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了解作者,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了解作者一般要在阅读文本之前,“先知人,后知文”。识人,对于更好地理解文本具有重要作用。了解文本作者会涉及到作者人生轨迹、情感变化,而这些恰恰是作者作文的一个“导火线”。学生要想理解作者为何这样写,这样写有何意义,就要结合对作者生平、遭遇、人生观念等的準确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能够从自己的视角对作者进行评价,进而反观自己,或联想其他作者遇到同样境遇的体悟和做法。

    如学习屈原的《离骚》,就不得不从对屈原的介绍切入教学。屈原这一人物形象值得进行深入地挖掘。在介绍屈原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屈原。有些学生阅读量少,只了解为了纪念屈原我们现在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也有些学生了解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创立了“楚辞”这一文体,同时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忠事于楚怀王,却屡次被排挤,后又事顷襄王,因其听信谗言,使屈原被流放,后又系石投汨罗江而死。但这些都是比较浅显的文学常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围绕作者的早年经历、初露才华、变法改革、多次流放、自投汨罗江、主要成就、对其的历史评价进行思考,提炼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围绕屈原自投汨罗江展开评论,有些学生认为这是文人之死,充满浪漫悲剧色彩,但却是有力量的,是对黑暗现实的强有力的诘问。有些学生认为这只是单纯的决绝的死,是屈原本人想摆脱自己处处碰壁的困境,这种死是一种逃避。有些学生还举出项羽等人的死,进行有关生命终极问题的思考。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并适时引出屈原的《离骚》,指导学生走向寻求真相的入口。可以说,这种方法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是学生追溯文本精神内涵的一个起点。

    二、阅读文本,探求文本的思想内涵

    文本阅读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及学生主要是围绕文本进行平等对话,随着对话的深入,探求文本的精神内涵。而文本的精神内涵正是作者想要传达出来的对世界及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正如伟大教育家杜威所说:“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怎样的生活。”以师、生、文本三者平等对话为前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会将学生引入自我学习的秘境,使其能够独立思考与判断而非人云亦云。但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实行“一题对应一个固定答案”的策略,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学生在不经过认真思考的情况下,成为背书机器,越来越缺乏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状况,引导学生探求文本思想内涵,循序渐进地从理解文本过渡到鉴赏文本,然后再进行文本的拓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多元化思考,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

    以庄子的《秋水》(节录)教学为例。这是《庄子》的长篇之一,篇首二字为题,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人如何去认识外物。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在此基础上对这篇文章进行翻译,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感叹。这些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剩余很少的时间才由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精神内涵,导致还没有触及思想的精髓,课堂教学就戛然而止,学生怏怏而去,无法形成对该文的深刻理解。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思路,适时地进行师、生、文本三者关于文本思想的平等对话,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在翻译文本的过程中穿插进行对文本的理解、鉴赏;翻译结束,可以进行文本思想的挖掘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拓展。《秋水》第一层体现了黄河的开阔,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二层则表现出河伯看到北海的壮阔而自愧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这两次河伯有不同的认识?体现什么哲学思想?在此处教师要尊重学生思考的多元性。

    三、结合文本思想,找到其蕴含的生活真谛

    学生学习知识并不只是用来完成答卷的。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结合所概括出的文本思想,找到所对应的生活真谛,并以此作为指导,使学生更好地完善自身。

    以庄子的《秋水》教学为例。河伯二次引言,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它们在文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即展现河伯的自我批评,批评自己的狂妄自大“以天下之美尽在己”和“知有此,不知有彼”的盲目崇拜。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这一思想,找到所对应的生活真谛。例如有学生发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不同,教师可以引用学者南怀瑾的话:“儒家像粮食店,道家像药店”进行形象的说明,还有学生从具体的事实出发,联系“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进行感悟回答。

    具体的知识如同短途汽车,只能将学生送往升学的考场;而思想内涵如同长途汽车,可将学生送至很远的人生目标。因此,教师要权衡考量,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将探求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目标。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 论: 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2]王铁仙.文学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精神超越[N].解放日报,2006-2-23.

    作者简介:邵小燕(1984—),女,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别总是用嘴在教育

    张咏雪新学期开始,我成了五年级三班的新班主任,刚开学就被班里频繁丢东西的情况搞得头大火大,家长群里“寻物启事”的消息一个接一个,孩

  • 相思

    蒋慧雅这世间风月千万,最缠绵二字,莫过于相思。相思是醉里挑灯看剑,刀光剑影,却已是故梦缱绻。相思是烟火间,伊人回望,且望天涯,却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