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众生造像:感受徐唯辛的作品

    李凝

    “现实主义”是艺术史中的一个流派,常常通过写实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社会现实。在近现代中国更迭动荡的百年历史中,无数背负社会责任的艺术家最终都选择了现实主义作为喉舌。这种创作形式不仅仅是艺术家的选择,是受众的选择,更是时代的选择。对于创作个体之一的徐唯辛,整理他的从艺脉络,我们不难看到其中的偶然,同时,也是必然。

    面对徐唯辛的作品,总能感受到来自艺术创造的现实的力量。

    从少年时代用粉笔临摹国家领袖肖像,到深入少数民族生活的写生创作,直到2005年开始创作当代众生相系列,从事绘画艺术二十余年来,徐唯辛一直在探索着现实主义道路。特别在近些年来的“当代众生相”系列中,不但继承了学院派现实主义绘画技法的传统,还大胆吸收了现代艺术的形式元素,進而赋予现实主义以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新内涵,创作出鲜明的当代劳动者形象。

    表面上看,徐唯辛不过是在不断转变所刻画的对象,事实上却是一个创作个体的主观选择与当代社会交织影响的结果,是小个体和大时代之间的呼应。艺术家既独立于时代,同时却又因为时代而被成就。每个阶段的创作,徐唯辛都有意识地贴近所选择的对象。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初的十多年时间里,他的作品大多以刻画边疆少数民族生活为主,一大批诸如《集市上的新疆妇女》《馕房》《酥油茶馆》等作品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痕迹。而1997年的《酸雨》则可看作徐氏现实主义创作的转折点。徐唯辛毅然抛弃了带有风情意味的题材和纯熟的学院派写实技巧,主动剔除那些有碍传达内在精神的成分,从群体刻画转为个体局部放大的头像,用粗砺的笔触和单纯的灰色调,直接指向自己更为熟悉的当代题材,沉淀为“彻底的现实主义者”。这一点,也恰恰反映了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所走过的,和未来要走的道路——为众生造像。用真正饱含人文情绪的笔触引领社会公众的目光。

    徐唯辛对于时代、社会的关注尤为深刻,相信这也是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动力。他作为平凡人的生活和艺术经历本身就是财富,虽然将近耳顺之年,却还以始终贯穿着的热情和理想来看待世界,甘心背负上无形的责任。同时,徐唯辛也不是一个唯美的人。他的作品理性、刚硬、正面,直指社会高速、不平衡发展背后的严峻问题,完全避免了文艺抒情的调子。在主人公们漆黑、粗糙、劳累,甚至伤痛的脸孔后面都是有尊严的灵魂。观众所产生的心灵震撼是对于人格平等的同胞的同情,而非贵族阶层对底层的俯视。

    徐唯辛秉持着孜孜以求的精神,逐步调整自己的目光,在我们的时代中搜寻和放大更多曾经被忽视、遗忘的细节。相信“为众生造像”将会是他一生的工作。

相关文章!
  • 由《不成问题的问题》看新文人电

    蒋芳+杨彦京文人电影是与戏人电影相对应的影视分类范畴,它与中国古典美学一脉相承,在艺术上提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冲淡效果,在剧

  • 浅述民族器乐在戏曲舞台演出中

    王苹【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民族乐器在我国戏曲舞台演出过程中的作用做出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一些见解,希望能够

  • 以视觉注意为导向的包装设计实

    初苗 沈小辉 潘大刚 刘德彩 孙天慧 庄梦颖摘 要:本文研究了以视觉注意为导向的包装设计表达方法,此方法能够从多种设计方案中选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