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袁可可
摘要: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影响下,电子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文章对电子信息创新人才的培养展开了讨论,了解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提出有效措施,促进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社会各行各业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人才的保障。
关键词: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
最近几年,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有了飞速的发展,成为我国重点开发和建设的领域。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作为电子信息类的专业性人才就业前景广阔。电子信息类的专业将重心放在了知识的实用性和综合性上,侧重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需要有雄厚的工程应用的背景作为支撑。国家在最新的教育改革、“十二五”规划以及发展的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了地方高校的奋斗目标,要对学科加以优化,打造出地方特色,更好地为地方服务。所以,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地方高校的人才,需要将重心放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亟需的人才类型上,对专业和学科的方向加以调整,确定特色,摸索出适合自身以及地方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道路[1]。
1电子信息类人才的现状1.1国内的培养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长期采用应用型的本科教育存在有诸多的问题,不利于人才的创新,比如:注重传授传统的知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度不够;教学过程中仍然以老师为主体,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所忽视,课堂的教学活动缺少实时的互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调动起来;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很难跟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实验教学的综合性和设计性的比例较低,验证性的试验相对较多,最终的试验效果不佳;没有对毕业实习设计和专业生产实习的部分加以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进而造成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差,很难适应岗位的实际需要。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存在,没有有效处理,直接造成了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背离,新建的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就业能力上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
1.2国外进步的经验
国外高等的学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了深层次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美国的大学生在创新这块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将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并且解决问题,更为注重独立思维能力的提升。而在英法等欧洲国家,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也集中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国外在人才的培养上重视探究式和启发性的学习,主要是以学生作为中心,密切联系知识的传授以及能力的培养,鼓励个性化的发展;在人才创新培养的同时也重视个性化的发展,注重全面提升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确保学生的能力有全方位的提升[2]。
2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
应用型的本科院校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和当地的实际需求联系起来,要联系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历史,并结合现今的专业和学科特色、优势积极推进创新。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耗费较多的经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点指的是生产的一线,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培养出用人单位需要的并且能够快速上岗的专业型人才,以技术型、专业型为特征,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指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在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提升的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所谓创新人才培养,指的是要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能够初步掌握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和知识,并且获取新知识、创新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类的专业应用背景比较强,是要有雄厚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的,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单单是表现在观念上和思想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实践创新上[3]。
3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
3.1注重内涵的提升,对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改革创新
学校之所以要加大创新的力度,主要是为了提升教学的效果,推进教学的发展,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是发展创新的重要动力。需要联系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对人才培养的方案加以修订,实践环节的比例分配要适当,尽可能增加设计性实验和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综合性比例。在方案的修订中,也要适量增加课内和课外的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比例。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机制,请一些在电子信息行业比较出门的专家成立专业的委员会,对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详细划分,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改革、校园和企业加强合作、设计课程体系、定位培养目标等提出可贵的意见,不断地提升专业定位和发展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3.2课程体系加以优化和整合,构建卓越工程师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整合和优化的基本准则是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配合。按照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的需求,增设企业合作和软件类课程,将理论课和实验课密切联系,构建模块化的课程機制。
3.3改进教学方法,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改革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创新能力培养最好的地方就是课堂,作为授课老师,需要重视课堂教学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培养电子信息类人才的时候,需要从电子信息人才市场的需求出发,不仅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还需要加强软件仿真技术在实践与课外活动中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就目前而言,电子信息类专业仿真技术的软件非常多,其中包括了HFSS,Labview,ADS,Multisim,Proteus以及Matlab等。在这些电子仿真计算机软件中,单独课程的设置虽然没有,但是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还是能够涉及的,通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加。仿真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够有效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知识点,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增强教师教学的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提闻。
3.4加强企业实习环节、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教育中心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实习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学生通过企业实习的方式有效加强对今后工程技术工作具体内容的了解,同时,还能够促进实践练习的加强。从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习的特点来说,学校方面需要加强与电子信息类企业的合作,促进校企合作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在安排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专业认知实践、专业实践与毕业实践等3类内容的区分。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在企业中建立学校的教育中心,这样能够有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電子信息专业知识。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存在着不同项目,其中包括了数据通信、Andrmd软件的开发、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以及FPGA应用的开发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向或者是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项目,一般来说,专业学习或者是实践学习可以维持在1?3个月。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企业单位会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项目经理作为指导老师,在学生实践的这段时间中,指导学生实践经验,并解答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也需要在企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实现。通过企业实践有效增加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3.5重视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开放共享性的提高
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或者是课本,需要加强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资源的扩大,重视电子信息课程实验室的建设,并将实验室的开放力度扩大,为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的构建提供条件。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的构建,需要加强实际教学内容的了解,并高效结合相关的科研知识,利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当老师的科研项目确定之后,可以留取部分学生参加自己的研究工作,和企业方面的合作,可以指派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参加。在创新平台的作用下,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有助于学生通过团队的作用实现创新实验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进行组合,实现互帮互助良好现象的建立,进而形成大学生独特的创新组织。此外,学生可以多参加科技竞赛合作的团队、老师的课题以及相关企业的项目等,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创建相关的学习小组。通过参与创新团队,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合作能力,对大学生个人魅力的展示以及自信心的建立都具有极大的好处。同时,还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参与其中,使得更多学生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从而加强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4]。
4结语
加强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电子信息类实用型人才。由于电子信息创新人才的培养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为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的授课老师,需要加强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重要性的了解,并加强上述有效措施在实践中的应用,实现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这不论是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凯,许云峰,张永强.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32.
[2]梁潘.基于市场需求分析的专科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4(1):30-34.
[3]高海,沈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研究[J].科教文汇,2012(1):31-32.
[4]罗海军.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方案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9):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