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归来 虎虎有声
卢燕
2月1日(农历正月初一)零点,我们就迎来了虎虎生风的虎年啦!和虎有关的成语比比皆是:龙腾虎跃、虎踞龙盘,如虎添翼、生龙活虎,将门虎子……,不但褒义居多,且很有声势,很符合老虎百兽之王的美誉。在过去的一年里,老虎也在中国上演了现实版的王者归来:4月下旬开始才2岁多的野生东北虎“完达山1号”因“误打误撞”闯进村庄又被放归山林而成了年度“网红”之一;10月,第一批国家公园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名列其中;12月,一则视频给王者归来现实版划上了年度完美句号,冰天雪地里人和老虎“狭路相逢”,喊一声大哥说一声老乡,老虎就让开道路……百兽之王重现山林,众山有虎,声震四方的场景成为了现实,似乎是为虎年到来的预演和祝福,因为这个虎年注定与众不同。稀罕至极的东北虎有了自己的家园,虎啸山林再现王者风范。
虎图腾刚柔并济 ?虎文化源远流长
虎,威猛矫健,体形硕大,素以“百兽之王”著称。东北虎,更以其物种的强势,健美雄壮,所向无敌,成为虎的亚种中的佼佼者。北方寒冷的雪野,茂密的森林,拥有异常亮丽的毛皮和王者的颜值,锤炼出勇猛善斗的性格,故被冠以“东北虎王中王”之称。
中国是虎的主要原生地之一。200多万年前,虎就雄踞于中华大地远古蛮荒的世界,使寂静的宇宙一片辉煌,充满生机。人类从它身上受到了启迪,赋予它各种文化意蕴。
东北,这片黑土地、这片森林,从古至今都和虎联系在一起。虎是勇猛和力量的象征,因此产生了原始崇拜并发展为虎图腾,这是先人敬畏大自然的一种表现。在红山文化遗址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虎图腾崇拜的遗物。在辽西地区夏家店文化遗址,也发现了以虎形象为主题的青铜礼器。在黑龙江流域,近年来发现了数千年前至数万年前的古代岩画,其中不乏有虎的形象。
虎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地位和渊源,形成了独特的虎文化。作为原始崇拜的图腾物,虎与龙并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龙虎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此消彼长,阴阳和谐、刚柔并济。虎文化,代表狩猎文化,虎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而龙则是虚构出的神话形象。追根溯源,虎图腾是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萌芽和原点,虎文化更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起点之一。其长盛不衰激发起了中华民族血管里流淌着的精神内核,以虎凶猛的本性、以虎虎有生气的姿态面对恶劣环境的挑战。源远流长的中国虎文化以虎的自然生存为前提,因而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现实意义和生命力。
正因虎已将自己的英姿雄风、威猛霸气深深地积淀并发酵在中国及其东北地区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虎常被借以形容勇猛善战的将领为虎将,连調兵的信物也称虎符。小孩子戴虎帽、穿虎头鞋、睡虎形枕……虎的形象广泛流传并在文学、雕塑、绘画、戏曲、民俗,以及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歌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流传,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东北虎在美学、哲学、文化学的意义上,都有着神奇的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与人类的猎杀,这样的可爱精灵,却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单身汉”奔袭300公里相亲无果
历史上,中国东北地区的野生东北虎曾 “众山皆有之”。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森林退化甚至消失,野生东北虎豹种群和栖息地急速萎缩。
2005 年,一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科研队伍在生态学家葛剑平教授率领下,悄然钻进东北林海,开始搭建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生物多样性长期定位监测平台。他们要铺一张“ 天罗地网”—— 中国虎豹观测网络(TLON),经过10年时间,世界上最大的虎豹观测网络建成,面积达两万平方公里,覆盖中国境内东北虎豹种群可能的分布区、扩散路径和潜在扩散区,按照连续的网格,系统布置了3000余台红外相机,同时结合足迹追踪信息采集,对东北虎豹及其他野生动物时空活动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2012年,记录了中国境内首个东北虎繁殖家庭; 2013 年,记录了世界上首个东北虎带着四只幼崽的野外视频。截至2014 年底,中国虎豹观测网络已经记录了多达数千个虎豹视频和影像。这数千个视频数据,完整描绘出东北虎豹种群在中国境内的生存现状。
2014年,葛剑平团队追踪到一只年轻的雄虎从俄罗斯进入中国境内,通过内陆森林之间保留的森林连接带,跨越公路、绕过人口聚集区等障碍,一路向西,奔走了大约300 多公里,来到了张广才岭南麓定居下来。几年过去了,它依然还是“单身汉”。
2015年,葛剑平团队用大量确凿的科学证据向世界宣布:2012 年至2014 年,中国境内至少有27 只东北虎生存。十年艰辛,葛剑平团队找到了“ 中国境内到底有没有野生东北虎豹种群”的答案。接下来,新问题浮出水面:如何制定一个可行的中国东北虎豹种群恢复计划?生态系统不恢复,虎豹种群无法恢复。百年尺度,对于一个物种的进化史来说,不过是弹指一瞬。在过去的100年里,东北虎豹种群几近覆灭。作为生态金字塔顶端物种,其命运与生态系统命运直接关联,是生态系统健康完整的“晴雨表”。
一只成年虎每个星期需要吃一只100 公斤左右大型有蹄类动物才不会挨饿,每年需要消耗50 只左右大型有蹄类动物,生态系统需要300 至500 只左右的种群基数才能维持一只成年虎的每年消耗,数百平方公里的森林才能养育几百只大型有蹄类动物。要支撑一个虎豹种群的长期生存,至少需要数万平方公里的森林。所以,过去的100 年里,随着森林大量消失,大型食草动物的锐减,虎豹种群也随之减少并几近消亡。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为了让这些远走他乡、不断寻觅、濒临灭绝的“大猫”能够回归故土并繁衍生息,重现虎啸山林的景象,几代人辛勤的付出,努力恢复以虎豹为代表的野生动物种群的自然家园。
适宜的栖息地,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手段,那片山林迎来了更多的王者。如今,这个适宜的家园的住客越来越多,白云飘,碧水流,青山葱翠,老虎出没。
保护老虎任重道远
中国对于东北虎的保护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
中国政府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经提出禁止猎杀虎。
1962年9月14日,国务院将东北虎列入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1977年3月,国家农林部将东北虎列为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1988年11月8日,中国全国人大通过《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所有虎的亚种均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993年5月29日,中国发布《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禁止用虎骨制药。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签署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1992年中国又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8年国家林业局制定了中国野生东北虎保护计划。
2001年,东北虎保护被列入《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中。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自然保护区建立,特别是吉林、黑龙江两省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实施全面禁猎,东北虎豹栖息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野生种群得到恢复。
2001年12月,一个新的东北虎保护区——吉林珲春东北虎自然保护区成立。
这一系列的护虎举措使东北虎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其种群数量也在恢复和提高。但是,东北虎的生存环境依旧十分严峻,要想虎啸山林,依旧任重道远。
给虎一个家——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2015 年5月,以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10年研究成果为基础的《关于实施“ 中国东北虎和东北豹恢复与保护重大生态工程”的建议》提交给中共中央。
当年6 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该建议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把东北虎豹保护纳入国家战略,写进“ 十三五”规划。
2016 年12 月5 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正式通过审批。
2017 年8 月19 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在长春挂牌。
此后,每年一大步。虎啸山林的场景逐渐清晰。
2021年10月12日,在中国昆明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15)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正式设立包括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在内的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这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历史进程中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意义,在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标杆作用。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推动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实现虎豹种群稳定繁衍。东北虎栖息地的协调性、完整性将被有力提升。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中国政府第一批直接管理的国家公园之一,位于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交界的老爷岭南部区域,与俄罗斯、朝鲜两国毗邻,规划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分布有中国境内规模最大且唯一具有繁殖家族的野生东北虎、豹种群。这里是亚洲温带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的中心地带,植被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分布有东北虎、东北豹、原麝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00余种,东北红豆杉、长白松、红松等种子植物800余种。有蹄类动物种群结构和规模健康稳定,食物链完整,是野生东北虎、豹最完整的栖息家园。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对确保东北虎、东北豹野生种群在中国境内栖息繁衍,恢复并维持稳定种群,保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连通性,对推动东北虎、豹跨境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是国际野生动物保护负责大国形象展示的窗口,同时,也成为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的典范。
老虎归山 综合保护见成效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试点以来,国家林草局牽头统筹园区内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健全了国家林草局与吉林、黑龙江两省人民政府及市州县乡、国有林区深度融合、有机协同的管理机制,将逐步建立起法制有遵循、资金投入有保障、人才科技有支撑、社区发展相协调的规范化高效能运行机制,初步构建中央垂直管理框架。央地共建,协同发力,综合保护,成效显著。
首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在北京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协同下,在园区内建立了覆盖近万平方公里的“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监测显示,近年来园区内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稳定增长,由试点之初的27只和42只分别增长至40只和50只,新发现幼虎10只、幼豹7只。园区东部核心区域基本实现了“众山皆有虎”。
其次,常态化开展全覆盖式巡护,与试点前相比,巡护里程增长24倍,猎套遇见率下降94.55%。扎实开展栖息地修复工作,生态修复总面积近4.3万公顷。
试点以来,虎豹管理局着力构建网格化包保体系,开展覆盖全区域的反盗猎巡护。因地制宜,依托现有管护巡护力量,建立了管理局-分局-林场三级网格化包保体制,细化责任分工,将资源管护责任分解到每个林场职工,建立了落责到人的全方位管护体制。
为强化反盗猎责任,天桥岭分局在虎豹公园筹建阶段就率先制定了覆盖全局的网格化反盗猎巡护体系,设置网格280个,其中一级网格14个,二级网格63个,三级网格203个,形成了“一网多层、一体多维、一格多元”的全要素网格管理系统。制定《天桥岭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网格化三级管理工作制度》《天桥岭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网格化管理考核奖惩制度》等规章,规范日常巡护工作。
珲春市分局充分借助中科院动物所、WCS、WWF等科研院所和NGO的技术和资金支持,组建了一支平均年纪最轻,文化水平最高的反盗猎巡护队伍,由11人承担了12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巡护任务。
东宁市分局鼓励热爱野外工作,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林场女职工参与巡护,混编到其他巡护队,女队员还给男队员当起了老师,其中两名大学生经培训后掌握了SMART数据库的使用,解决了困扰林场多年的巡护信息化管理的难题。
东京城分局反盗猎巡护工作起步较晚,技术人员断档严重。国家公园成立后,局领导制定鼓励政策,将一批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充实到巡护员队伍。
同时,实行跨境跨界合作,借鉴经验,示范引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与全球环境基金、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开展生态廊道建设、管理人员培训、公众参与和环境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志愿者环保公益活动。
2018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开始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连续主办3届中国东北虎栖息地巡护员竞技赛,竞赛内容全面涵盖法律法规、野外追踪、足迹识别、相机架设、GPS使用、野外清套、数据处理、信息分析、多媒体制作等巡护工作各个环节。2020年,巡护员竞技赛参赛队伍已扩充至18支,其中包括俄罗斯豹之乡公园代表队,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持续扩大,网络传播量达到上亿级水平。
2019年5?6月,虎豹管理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开展了反盗猎巡护体系建设调研,总结经验梳理疏漏并根据调研的情况下发《2019年今冬明春清山清套﹒打击乱捕滥猎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统一制定巡护记录表,提出巡护强度标准,规范巡护数据统计标准,将巡护数据全部纳入数据库管理系统,及时进行阶段总结和反馈。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还与俄罗斯豹之乡国家公园建立沟通合作机制,签订3年行动计划,打通了野生动物迁徙国际通道,树立了野生动物跨国保护国际合作典范。同时,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还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建立生态保护合作关系,开展 “与虎豹同行”活动。
另外,配合发展新兴产业。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以后,制定生态管护员和社会服务公益岗位管理办法,优先安排贫困户2090人从事森林管护。同时,配合地方政府发展壮大黄牛集中圈养等传统产业,鼓励黄牛下山,在汪清县建成集中养殖1.5万头黄牛的扶贫基地——恒天然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还将规划建设70个牧业小区。着力发展木耳、桑黄、蓝莓加工等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
家在每个人心中永远是最温暖、最重要的港湾。无论我们走多远,家一直是我们最惦念的部分。人这样,生灵亦然。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无疑给濒临灭绝的东北虎提供了一个可以撒欢的家园。
自古虎踞山林啸苍海,如今不再寒雨兼落虎独行。
链接:
“完达山1号”放归记
要说2021年哪只老虎最出名?非“完达山1号”莫属。这只雄性老虎亮相于2021年4月23日,在黑龙江密山市白鱼湾镇,虽然当时它才两岁多,但体重已达450多斤,这个莽撞的小家伙闯入村庄,走过田野,后大展威风,在搜捕队眼皮底下成功逃离,溜达过程中一掌拍碎汽车玻璃,扑伤了一位在田地里耕作的女村民,还拍碎了一户人家房屋窗户上的玻璃,后来被捉住进行了检查和隔离,并被定名为“完达山1号”。一段时间后,相关部门“放虎归山”,但安装了跟踪器和生理监测项圈,以便随时掌握它的所在位置和生理信息。
最有趣的是,“完达山1号”被隔离的时候,体重见长,放归的时候彻底成了一只“胖虎”。放归之后,小家伙到处溜达,验证信息显示它的活动范围相当大,包括我国的吉林省,黑龙江省和与俄罗斯的相邻地区。
2021年4月23日
黑龙江省林草局接到密山市林草局报告:在密山市白鱼湾镇临湖村居民区内发現一只野生东北虎,鸡西市政府和密山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黑龙江省应急专家组抵达野生东北虎活动区域,并立即会同现场工作人员进行事态分析研判,决定分成2组对东北虎“完达山1号”实施麻醉救护。
趁东北虎“完达山1号”在民房旁边2个储柴垛中间趴卧的有利时机,对其进行麻醉。并将老虎装入运输笼内,运至镇政府安全车库内。随即对其进行初步检查,确认无明显外伤,体重450斤,雄性,2-3岁,营养状况较好,体壮。
专家组提取东北虎“完达山1号”相关样本后,对其进行药物苏醒。
4月24日
经报请国家林草局同意,将东北虎“完达山1号”运至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繁育中心进一步观察。
5月19日
“完达山1号”在穆棱林业局有限公司施业区被成功放归自然。
跟踪记录仪监测显示,从2021年的5月19日放其归山开始,到11月17日,6个月中“完达山1号”走过的(扩散)路程达1554.07公里,这个路程比北京到南昌的距离还远,其在183天的时间中平均每天行走8.5公里左右,最多的一天走了14公里,最少的时候只有3公里,其中10月份走了391.93公里,8月份时只走了164.85公里。其活动轨迹最西边已到吉林敦化市,北到黑龙江,东到俄罗斯境内。
如此漫长的路程,对于体能确实是个考验,不过作为亚成年老虎,“完达山1号”或许正在完成从青涩到成熟的转变,等到它彻底地确定领地之前,应该会一直处于这种居无定所,每天都在流浪的状态。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完达山1号”仍然在不断地溜达流浪中,丝毫没有定居下来的想法。这也怪不了“完达山1号”,毕竟年龄上来说,它还不够成熟,身体素质还没有达到巅峰,否则的话,即使“完达山1号”找到一处领地,也有可能被其他强壮的雄性东北虎夺走。
344250033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