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书育人”的理解
张文俭
教书育人这四个字众所周知,似乎已经成为教师的职业信条,但是教书育人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雅斯贝尔斯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胜。”从他的定义可以看出他认为,教书即育人。除此之外,比较流行的一种观念为教书育人即为教书加育人。前者看起来非常合理,但实际上容易混淆教书与育人的区别,认为教了书就一定进行了育人工作,或者理解为教书在前育人在后,重教知识,轻思想教育。后者容易把教书和育人划分成两类教师,一类是单纯教知识的教师,一类是单纯育人的班主任(辅导员)c
笔者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想法。由于“育人”两个字在“教书”的后面,认为做老师先要教好书本知识,“育人”是在教了知识后的附属品,虽然没有把教书与育人对立起来,但至少认为育人是在教书之后,有重教知识轻育人之嫌。作为专职教师,兼任五年一贯制班主任,发现面对一批被贴着“淘汰者”标签的学生如果不能先做好育人工作,难以完成传道受业解惑的任务。
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初中毕业的起点,来到高职高专院校,年龄比较小,未脱去稚嫩的外衣,内心渴望长大,心智不成熟。大部分学生的前期求学经历比较特殊,文化成绩长期不占优势,甚至比较糟糕,在淘汰型的考试体制中,她们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或认可,甚至是被老师嫌弃的一群人,在学业不够理想的状况下,有些学生甚至自暴自弃沾染了一些社会恶习。学生似乎不在乎学习好不好,自我认定是老师不喜欢的学生,看待事物比较片面。笔者发现要想把知识传递出去,第一步可能是要纠正她们的认知方式,教她们如何客观、理性的看待自己、看待老师、看待整个世界。老师是她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一面镜子。当你是一个她们喜欢的、尊敬的、认可的人时,她们才可能关注到你老师的身份,才开始听讲、思考进人学习的状态。面对这样的学生,我认为,教书,要从育人开始。一、用灵魂去唤醒他们
教师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话语是对教师工作的赞美,更是老师工作的真实写照。教育学生是一个人用自己的灵魂来对照另外一个灵魂,学生真正接受老师的教育在于听到了真实和真诚的呼唤。
第一次见到班级所有学生时,我给他们提了三个要求:尊重、效率、守时。这三个要求既面对学生,也在灵魂深处拷问自己,我是否能做到,默默地对自己说我们一起去试试。尊重要求彼此说话的态度平和。我告诉他们老师将尽量以平和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你们需要帮助时我答应的一定做,不能做的我告诉你怎么做,做不到的告诉你我做不到。同时,你们答应我的事情也必须信守诺言,否则就破坏了尊重的原则,我将会视不守承诺的性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惩罚。如果对座位有要求,我将采取座位每月滚动一次的做法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坐前排。但是,大家不能随意对家长、老师和同学发脾气,有话好好说,这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效率”要求每一位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不拖拉、不拖欠,今日事今日毕,看到班级群消息及时回复等。“守时”主要是要求所有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逃学,不随意请假。两年里周五班会课一直坚持3点30分左右结束,学生一般都会心平气和地等待班会的结束,作为班主任很少收到周五或节假日无故请假的要求。
他们其实是可以做到信守承诺,关键在于树立信心和长期坚持言行一致。二、用目标去驱动他们
积极参加每一次集体课外活动,每次活动都是一次目标驱动。学校的各项比赛,我都会给学生设定一个目标,每次都要求是一等奖,鼓励大家力争优秀。
我说如果你们要问我,想不想得第一名,我说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如果你们要问我,得第一高不高兴,我说我的回答也是肯定的。如果问我努力了也没有得第一呢,我说全力以赴就不后悔。我每次指定某些学生充当活动负责人,让班委们负责组织和协调,需要我支持时我就出现,不需要我时就不出现。
学生课外活动比赛在鼓励中不断地取得进步。在本学期的运动会和诗歌朗诵比赛都获得了一等奖。尤其是运动会的拔河项目,三次拔河,前两次是第三名,第三次遇到了同样的对手,不由地会产生畏惧心理。有学生窃窃私语:“他们太强了,我们这次肯定又拔不赢。”听到这样的对话,我立即找到班长和班干部组织好啦啦队,并用大喇叭对他们说:“不能灭自己的威风,长他人志气,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不要妄下结论,一切皆有可能。”拔河开始时,双方都使出了洪荒之力,很快就进入了僵持的局面,但不过他几十秒,我班队伍已经开始摆动,明显处于劣势,我直接对她们大声喊,“坚持住,坚持就是胜利!”最终这场拔河比赛取得了胜利。
拔河的结果不是第一名,是第二名。但是现场的观众不由自主地给他们加油,甚至会说,他们这次很厉害,通过活动取得的胜利比课堂上的成功故事更为有效。艰难赢得的胜利,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努力没有白费,前进一个名次打破了他们的思想障碍,胜利的喜悦冲击着他们内心的脆弱,每一次的努力会逐渐使他们坚强起来,形成内心的动力去主动迎接学习和生活的困难和挑战。三、用耐心去感动他们
面对一群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我发现耐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耐心包含着关心和理解。学生时常出现一些头疼脑热的情况,一般也就是休息一下就差不多了,对待这样的情况,我一定会抽时间去寝室看望他们。无论多晚的消息我一定会回复他们。无论学生是找我借钱还是找我借生活用品,我只要能做到的,有求必应。犯了错误,我先调查事情的真相,逐步进行事理分析。对待班上常犯错误的学生常谈话,直到学生受不了碎碎念,主动承诺同样的错误不再犯为止。我要用耐心告诉她可以犯错,但是反复犯错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学生喜欢背后给我取“绰号”,刚开始听到的时候很恼火,后来仔细回想,在这个年龄阶段,我好像也跟同学们一起背后给老师取过绰号,这样一想也就释然了。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碎碎念和一次又一次的行为示范中,我发现学生会替我想。在我生病时,会说暖心的话,在过节的时候会发信息问候我,在我想生气的时候就收敛起他們的坏行为。我常常问自己,人是不是就是这样长大?
当然耐心不是一味的宽容,耐心包含原则和底线。真挚的关心和严格规章制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既要用真心和真情去关心他们,又不能放松对他们的要求。
教书育人不能截然分开和对立,也不能一概而论,不管是育人在先,教书在后,还是教书在前,育人在后,应该取决于学生群体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