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试验”对青年教师的启发
胡军宁
【摘 要】 “下水试验”可知操作方法是否得当;“下水试验”,可知实验时间是否充足:“下水试验”,可知试验器材是否科学。“下水试验”,可知探究难度是否合适。
【关键词】 下水实验;教训;好处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下水试验”就是在上课之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与教学任务,充分考虑学生实验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自己在准备室对课堂上要进行的实验进行预演或试验,指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行为。
笔者在带科学课的时候,有一次在上《白醋与小苏打的变化》这一探究活动中,看到过这个实验的操作过程,觉得很简单,便没有在上课之前亲手做一遍。虽然我给学生准备的实验材料也是按三比一配的,但实验开始后,当学生迫不及待地将白醋倒入装有小苏打的瓶子并盖上玻璃片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混合物夹着二氧化碳直往瓶口涌,冲掉了玻璃片,漫到了实验桌上,学生尖叫着跳开,教室里一片狼藉。
教训是深刻的,那一节课上的学生和老师都不满意,事后,我总结,假如把白醋少加一点,或者把小苏打少放一点,也就不会发生上面的事了。
所以,我觉得,做好“下水试验”,至少有以下四点好处:
第一:通过“下水试验”,可知操作方法是否得当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怎样指导孩子避免一些影响探究活动质量的操作方法呢?教师课前的“下水探究”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下水探究”实验操作方法时,可以探究实验操作的顺序、操作的力度和操作中容易出现失误的地方等,以引导孩子在课堂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第二:通过“下水试验”,可知实验时间是否充足
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做实验的时间,这在备课时,都应该有所考虑。教师的课前“下水试验”,可以比较合理地控制孩子的实验活动时间。例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课中,要求孩子检验25种物体是否能够导电,而且要用一种比较科学规范的操作方法进行。我在做这一实验时,大概用了五六分钟,如果要让四年级的孩子做,要考虑动作没有成人快;学生在进行预测时,还需要进行多次的检测等等,估计学生要完成此项活动,至少需要18分钟。所以,要提高课堂的活动质量,教师就要取舍。例如:在检测活动之前引导孩子通过讨论制定出检测计划,在学生提出人和水等物体是否是导体”这一问题并进行进一步探究时,就要“忍痛割爱”,否则课堂上就会出现面面俱到、草草收场的场面。只有通过对课堂主体活动时间的下水探究,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才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合理调控课堂节奏。
第三:通过“下水试验”,可知试验器材是否科学
课前教師亲自去当一回学生,探究实验器材非常有必要。例如:在上“摆”这课前,教师在挑选实验用的摆线时发现摆线对研究摆会有很大的影响。绳子:太粗,摩擦力和阻力过大;纱线和棉线:不经摆,易断;尼龙线:会伸缩,影响摆长……涤纶线、钓鱼线和绣线等等都存在不足,最后发现工业用缝纫线,各种因素影响最小,最适合做摆线。在摆锤的挑选上,教材推荐用大小螺帽表示两种不同重量的摆锤。其实,在用长短一样的两根摆线绑上大小两个螺帽后,大螺帽这边的摆线要比小螺帽的长(大螺帽的直径比校螺帽大),这直接影响两个摆在相同时间里的摆动快慢。如果教师在课前没有经过仔细探究,就将器材发给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给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前探究器材时,教师除了关注器材本身是否科学有效,有没有更好的替代品,器材的数量是否合理等问题外,还要思考器材对孩子的注意力是否有影响,怎样放置器材比较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细节,力争使器材在孩子的探究活动中发挥最大效益。
第四:通过“下水试验”,可知探究难度是否合适
孩子在面对崭新的学习内容时,探究能力会比较低,经过几次相似的探究后,他们的探究能力就会逐步提高。教师在下水试验时,必须考虑孩子是否首次接触该探究内容,从而来确定自己的教学行为。例如:在进行对比实验时,对于刚接触对比实验的低年级学生,教师要“多扶少放”,只能让他们观察一个变量,并且要细致地引导他们操作。又如:“怎样加快溶解”一课中,研究物体溶解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这项实验中得变量非常多,包括水量的多少、水温的高低、是否搅拌、溶解物的量、溶解物的颗粒大小和容器等,要控制好这么多得变量,对于首次进行对比实验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样的对比实验,教师要想办法将其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控制好变量。在设计实验时,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去控制一个变量。如:要研究“有搅拌和没有搅拌”那种情况使物体溶解得更快,要注意控制那些“同样”的条件(如往相同的杯子中放入相同量的水,冷热相同,一定量且颗粒大小相同的溶解物),哪个条件是不同的(一个搅拌,另一个不搅拌),在做这个对比实验时该注意什么。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进行有搅拌和没有搅拌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研究了“有搅拌和没有搅拌”那种情况使物体溶解得更快后,再让学生自己选择研究“水温的高低”和“溶解物颗粒的大小”对物体溶解快慢的影响。对于比较熟悉对比实验的高年级学生,教师要“多放少扶。
教师认真做好““下水试验””必将使科学课课堂实验更加严谨科学,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效,使我们的科学课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有效评课—观课议课的研究与实施》
“下水试验”对青年教师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