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红利”的梯度分布特征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蔡昉(2004)[1]的研究证明人口结构是决定经济稳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成功的人口转变,较早地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于劳动力供给和储蓄率提高的人口红利,是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经济奇迹的重要因素。“人口红利”主要是基于人口结构特征对经济发展影响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包含两大基本要素: 一是劳动力数量和比例相对较大; 二是抚养负担相对较轻(钟水映 李魁,2009)。[2]目前,一方面,中国已经进入一个低生育阶段,1982~199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48%,1990~2000年下降至1.07%,2000~2010年仅为0.57%。[3]户均人口数也由1990年的3.96人,减少至2000年的3.44人,2010年继续减少至3.10人;[4]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规模大量增加。2000年我国“五普”数据显示,全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了1亿;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看出,我国流动人口上升到了1.4亿;而“六普”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流动人口已经超过2.6亿人,并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5]

    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生育水平均已达到较低水平的情况下,[6]迁移人口的增长成为区域人口结构变动的关键因素(何景熙,李晓梅,2007)。[7]2000~2010年,北京、上海、天津,年均人口增长率最高,分别为3.56%、3.24%和2.60%,但其户均人口数却最低,2.45个、2.80个和2.49个;重庆、湖北、四川,年均人口增长率最低,分别为-0.69%,-0.52%和-0.35%。可见,仅就人口生育模式转变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动,判断区域“人口红利”的阶段性,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区域人口转变特征,在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流动人口规模对区域人口结构转变的影响更突出,使得我国区域“人口红利”也具有梯度分布的特征。

    三次普查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只有四川省15~64岁人口规模呈减少趋势,特别是2000年(5752万人)较1990年(7625万人)减少了1873万人,2010年也仅为5797万人,这是因为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四川省是典型的人口净流出大省(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0年末,四川省户籍人口为9001.3万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四川省常住人口仅为8041.82万人。),且四川省输出的主要是劳动年龄人口,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已转移农村劳动力2100万左右。因此,在人口结构的转变过程中,四川省也有明显不同于其他省、市、自治区的特征。本文拟就此展开分析,做出判断。

    二、我国人口结构变动的区域特征

    蔡昉(2005)[8]的计量研究表明,我国总负担比每下降一个百分点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提高0. 115个白分点。

    (一)全国及东、中、西和东北四个区域,1990~2000~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均呈上升趋势,总抚养比均呈下降趋势。而四川省,1990~2000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大幅减少,2010年虽稍有回升,但也只是略高于1990年水平,同时,总抚养比亦呈同样规律,1990~2000年,大幅上升,2010年有所降低。

    (二)西部地区总抚养比最高,且主要是老年人口抚养。2010年,西部地区总抚养比高达38.69%,较全国平均水平34.18%高4.51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抚养比更是高达12.43%,较全国平均水平高0.53个百分点。这是因为,三次普查中,西部地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均低于其他区域,且增长也最慢。

    (三)东北部地区总抚养比最低,特别是少儿抚养负担较轻。2010年,东北部地区总抚养比仅为26.39%,较全国平均水平低7.79个百分比,较西部地区低12.3个百分比。这是因为,东北部地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于其他区域,少儿人口占比减少最快,1990~2000年,减少了6.74个百分点,2000~2010年减少了6.66个百分点;老年人口占比增长最快,1990~2000年,增加了1.89个百分点,2000~2010年增加了2.52个百分点。

    (四)四川省总抚养比最高,老龄化最严重。2010年,四川省总抚养比高于西部地区,达38.73%,老年人口占比达10.95%,人口已进入老龄化。老年人口抚养比更是高达15.2%。这是和四川省劳动年龄人口大幅减少相伴随的。

    (五)我国区域“人口红利”呈明显的梯度分布,东北部—东部—中部—西部,“人口红利”持续时间依次缩短。而四川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其大量劳动年龄人口的省外转移,使得其“人口红利”更早消失,并面临更为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三、四川省未来人口发展态势及分析

    2010年“六普”数据显示,四川省的总和生育率TFR仅为1.08,与2000年“五普”的1.23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通过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对四川省生育水平、模式和死亡水平、模式分析和未来变动趋势判断的基础上,假定四川省人口向省外流动的模式没有大的变化,应用宋健人口发展方程,以四川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年龄、性别一岁组常住人口数据为预测基础数据,假定未来生育水平的低(TFR=1.2)、中(TFR=1.4)、高(TFR=1.6)三个方案;预测得到四川省未来至2030年主要年份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状况如下[9](见表1):

    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最新预测,总体抚养比最低点为 2013 年的 38.18%,随后将以老年抚养比提高为特征大幅度回升。到 2017 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10%,在少儿抚养比仍然高达 26.14%的情况下,老年抚养比超过 14%。

    四川省“人口红利”期已经结束。以1.2方案而言,四川省总抚养比,在2010年,就达到38.73%,持续小幅度提高至2014年的41.14%,随后十年大幅度提高,至2023年已达57.06%,2028年又有较大幅度提高,至2030年,四川省总抚养比已达到67.91%;四川省总抚养比的攀升是与老年抚养比的提高和少儿抚养比的下降相伴随的;在2016年,四川省老年抚养比首次超过少儿抚养比,成为主要被抚养群体。

    虽然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并不必然阻碍经济增长,但这种变化毕竟意味着经济增长可资利用的人口红利,即经济增长的一个额外优势将逐渐弱化乃至最终消失。

    四、结语及思考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区域不均衡性和“梯度分布”,区域“人口红利”同样不存在一个整齐划一的时间段,其结束时间不一致,而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净流出地区,“人口红利”期将更早结束。四川省作为经济不发达省份,正努力以更快的速度实现经济增长,但其“人口红利”期已经结束,“人口老龄化”更加严重。因此,不同区域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应调整。

    因此,我们建议:

    (一)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卢卡斯(2004)[10]建立模型,考虑到人力资本溢出,认为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可以转化为生产率。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即接受正规教育,培训也是更直接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既包括工作前的培训,也包括在职培训;此外,职业流动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为此,我们建议:(1)继续加大文教科学以及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投入;(2)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企业缺乏动力对其进行培训的现实情况下,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支出,在继续推行劳动预备制度的同时,改革其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更好地与市场接轨;(3)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为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提供平台保障。

    (二)充分开发各年龄层次的人力资源。首先充分利用现有劳动力资源,努力实现充分就业;降低总抚养比,除做大分母外,减少分子也是有效途径,应积极鼓励离退休老干部发挥自身特长,参与老龄服务相关事业。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养老保障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实现农村社会养老的全覆盖,逐步加大农村基本养老的供养能力;进一步完善城镇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养老、企业年金与商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金制度框架,重点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障问题,实现养老保障范围上的全覆盖;同时,加快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开发老年人的消费产品,完善老龄医疗保健事业,增加养老产业与事业发展亟需的公共财政投入,建立与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机构与救助慈善组织。通过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模式的有机结合,满足不同类型老年的养老需求。

    参考文献:

    [1]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J] .人口研究,2004(2).

    [2]钟水映,李魁. 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J] . 人口与经济,2009(2).

    [3]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8-总人口增长情况)[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7月.

    [4]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9-家庭户规模比较)[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7月.

    [5]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

    [6]2010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户均人口数在3.63(海南)~2.45(北京)之间.

    [7]何景熙,李晓梅.成都市人口变动态势的预测及其含义[J] .人口与经济,2007(1).

    [8]蔡昉.“人口红利”只剩10年[J].財经.2005 (10).

    [9]李晓梅.人口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10] Lucas,R.E..Life Earnings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4(2).

    作者: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 波

    虽然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并不必然阻碍经济增长,但这种变化毕竟意味着经济增长可资利用的人口红利,即经济增长的一个额外优势将逐渐弱化乃至最终消失。

    四、结语及思考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区域不均衡性和“梯度分布”,区域“人口红利”同样不存在一个整齐划一的时间段,其结束时间不一致,而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净流出地区,“人口红利”期将更早结束。四川省作为经济不发达省份,正努力以更快的速度实现经济增长,但其“人口红利”期已经结束,“人口老龄化”更加严重。因此,不同区域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应调整。

    因此,我们建议:

    (一)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卢卡斯(2004)[10]建立模型,考虑到人力资本溢出,认为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可以转化为生产率。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即接受正规教育,培训也是更直接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既包括工作前的培训,也包括在职培训;此外,职业流动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为此,我们建议:(1)继续加大文教科学以及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投入;(2)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企业缺乏动力对其进行培训的现实情况下,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支出,在继续推行劳动预备制度的同时,改革其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更好地与市场接轨;(3)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为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提供平台保障。

    (二)充分开发各年龄层次的人力资源。首先充分利用现有劳动力资源,努力实现充分就业;降低总抚养比,除做大分母外,减少分子也是有效途径,应积极鼓励离退休老干部发挥自身特长,参与老龄服务相关事业。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养老保障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实现农村社会养老的全覆盖,逐步加大农村基本养老的供养能力;进一步完善城镇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养老、企业年金与商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金制度框架,重点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障问题,实现养老保障范围上的全覆盖;同时,加快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开发老年人的消费产品,完善老龄医疗保健事业,增加养老产业与事业发展亟需的公共财政投入,建立与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机构与救助慈善组织。通过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模式的有机结合,满足不同类型老年的养老需求。

    参考文献:

    [1]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J] .人口研究,2004(2).

    [2]钟水映,李魁. 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J] . 人口与经济,2009(2).

    [3]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8-总人口增长情况)[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7月.

    [4]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9-家庭户规模比较)[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7月.

    [5]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

    [6]2010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户均人口数在3.63(海南)~2.45(北京)之间.

    [7]何景熙,李晓梅.成都市人口变动态势的预测及其含义[J] .人口与经济,2007(1).

    [8]蔡昉.“人口红利”只剩10年[J].財经.2005 (10).

    [9]李晓梅.人口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10] Lucas,R.E..Life Earnings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4(2).

    作者: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 波

    虽然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并不必然阻碍经济增长,但这种变化毕竟意味着经济增长可资利用的人口红利,即经济增长的一个额外优势将逐渐弱化乃至最终消失。

    四、结语及思考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区域不均衡性和“梯度分布”,区域“人口红利”同样不存在一个整齐划一的时间段,其结束时间不一致,而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净流出地区,“人口红利”期将更早结束。四川省作为经济不发达省份,正努力以更快的速度实现经济增长,但其“人口红利”期已经结束,“人口老龄化”更加严重。因此,不同区域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应调整。

    因此,我们建议:

    (一)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卢卡斯(2004)[10]建立模型,考虑到人力资本溢出,认为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可以转化为生产率。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即接受正规教育,培训也是更直接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既包括工作前的培训,也包括在职培训;此外,职业流动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为此,我们建议:(1)继续加大文教科学以及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投入;(2)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企业缺乏动力对其进行培训的现实情况下,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支出,在继续推行劳动预备制度的同时,改革其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更好地与市场接轨;(3)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为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提供平台保障。

    (二)充分开发各年龄层次的人力资源。首先充分利用现有劳动力资源,努力实现充分就业;降低总抚养比,除做大分母外,减少分子也是有效途径,应积极鼓励离退休老干部发挥自身特长,参与老龄服务相关事业。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养老保障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实现农村社会养老的全覆盖,逐步加大农村基本养老的供养能力;进一步完善城镇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养老、企业年金与商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金制度框架,重点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障问题,实现养老保障范围上的全覆盖;同时,加快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开发老年人的消费产品,完善老龄医疗保健事业,增加养老产业与事业发展亟需的公共财政投入,建立与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机构与救助慈善组织。通过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模式的有机结合,满足不同类型老年的养老需求。

    参考文献:

    [1]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J] .人口研究,2004(2).

    [2]钟水映,李魁. 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J] . 人口与经济,2009(2).

    [3]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8-总人口增长情况)[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7月.

    [4]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9-家庭户规模比较)[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7月.

    [5]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

    [6]2010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户均人口数在3.63(海南)~2.45(北京)之间.

    [7]何景熙,李晓梅.成都市人口变动态势的预测及其含义[J] .人口与经济,2007(1).

    [8]蔡昉.“人口红利”只剩10年[J].財经.2005 (10).

    [9]李晓梅.人口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10] Lucas,R.E..Life Earnings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4(2).

    作者: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 波

相关文章!
  • 企业绩效管理在全面预算管理中

    闫慧慧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5-114-02摘 要 企业绩效管理对全面预算管理而言是一项关键举措,它对企业

  • 企业珍贵档案评选探究

    王啸峰摘要:企业开展珍贵档案评选工作,对优化、丰富企业档案馆馆藏基础,加强企业珍贵档案保护和开发利用,促进企业档案文化建设,树立企

  • “互联网+”背景下移动网络在人

    赵尔丹+张照枫+田寒摘 要:本文从“互联网+”背景下移动网络在人社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移动网络在人社电子政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