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生花:潮州木雕数一流

    白英

    

    

    卢进文潮州木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玲珑剔透、层叠立体的透雕虾蟹笼;金碧生辉、富丽堂皇的花鸟挂件;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的如意摆件;严丝合缝、工艺精湛的古建构件……潮州木雕以其历史悠久、高雅精美的艺术魅力名扬世界。卢进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木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凭着一把凿刀,苦修一门技艺,一笔一刀的雕琢里,用刻刀讲述生活,一物一画的精致里,用匠心雕刻时光,传承民族文化,在潮州木雕领域中开拓着新的天地。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曾任潮州刺史的唐代大家韩愈曾这样描绘古潮州。潮州既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座岭南古城,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千百年的岁月更迭,让这里沉淀出木雕、潮绣、潮剧等众多古老的文化印记。木雕艺人卢进文的木雕艺术馆就在潮州古城内,绿树掩映中,青瓦灰砖的屋内,弥漫着樟木淡淡的幽香,这是木料的香气,也是历史的味道。身着休闲装的卢进文面容憨厚,笑意真切,正在挥锤抡凿,他的手指上满是茧子,有的甚至破了皮,显得有些粗糙。锤子和刀器在他手里起起落落,栩栩如生的花鸟逐渐成形,碰撞间木屑翻飞,铿锵声声中化作樟木独特的气味和传统雕琢艺术的灵气,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缕缕氤氲……不时有天南地北的不速之客,前来观赏木雕艺术品,或惊叹于卢师傅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或沉醉于鼻息间和茶香相互缠绵的樟木幽香,驻足止步,久不离开。

    细雨霏霏,卢进文木雕艺术馆的红漆木门敞开,满屋的木雕作品在灯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十分吸睛。卢师傅的木雕题材内容丰富,从花鸟虫鱼、四季果品到江海水族、珍禽瑞兽无所不有,而最让人惊叹的,是立在屋中间的“虾蟹篓”。卢师傅说,在潮汕一带,木雕曾经是家家户户实用而常见的建筑和家居的装饰,而最能代表潮州木雕艺人工艺水准和潮州木雕工艺特色的,就是多层次镂空的立体雕刻作品“虾蟹篓”,这被称为“通雕”的绝技可谓是潮州木雕艺术的精华,也因此让潮州木雕成为独树一帜的流派。只见出自卢师傅之手的“虾蟹篓”,剔透纤薄,把多层次镂空技艺运用得淋漓尽致,篓里篓外都雕刻着活灵活现的虾蟹,它们形态各异,或相争相斗,或相依相偎,动静有秩,疏密有序,就连竹篓和绳结这样的细节,也都雕琢的细致入微。娴熟的雕刻手法,充分展现了潮州木雕艺人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虾蟹篓,是潮汕渔民最为喜爱的吉祥物件,沿海而生的人们多数是靠捕鱼为生,所以百姓们对于虾、蟹、鱼等水生物的喜爱就像是农民对于粮食的喜爱是一样的。虾舞蟹肥,代表的是渔民喜获丰收,传达的是对江海中水族的喜爱之情。因而,潮州木雕“虾蟹篓”,凝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潮州特色的文化象征和表现形式。

    要创作一件木雕作品,首先需选好木料,然后要经过画图、打柸(打上手)、修柸(打下手)、打磨、上漆几个复杂的过程才能最后完成。16岁从艺,30多年坚守,卢师傅对这一切都已了然于心。潮州木雕的首选木料是香樟木,木质柔润,纹理细密,特有的芳香使其不易被虫蛀,它耐浸、耐湿、不易变形,适宜多层镂雕。他正在创作的是一件以“鸟语花香”为题材,直径一米余的圆形木雕装饰挂件,盛开的花朵,鸣叫的鸟儿雏形已现。多年的创作中,卢师傅体会最深的,还是前期的设计和画稿,一件木雕成功与否,不仅是雕刻过程的漫长,雕刻技艺的娴熟,画图稿也需要想象力和艺术灵感。以他手头正在进行的作品为例,鸟要有不同姿态,花要有各色鲜美。潮州木雕讲究因材施艺,在处理众多的景物时,通过前与后、左与右、上与下、动与静、远与近合理有序的安排,使画面上的物件既饱满繁复又统一协调,要互相掩映还需不露痕迹。

    “这次能不能和以前不一样?”刚构思这幅作品时,他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潮州木雕的特点是图案密集地排满画面,而卢进文是想让整个画面疏密有致,表现中国画那种让人有想象余味的美,这样构图,就要讲究空间布局留空,比例协调,点线面之间和谐相融。但,疏比密更难。如何让留白恰到好处,如何保持木雕风格原汁原味的同时又有所突破?这考验的是艺人对美和想象力的把握。“木雕的传统形态已成固定模式,但同时也制约了木雕技艺的发展创新。”为此,他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参加各种艺术展览,外出进修深造,尝试将西方美学、国画等融入到潮州木雕中。“鸟语花香”的创作中,他特意营造虚实相生之感,使作品既充满古朴典雅的传统气息,又具有生动真实的现代感。

    

    《和谐》卢进文作品

    

    《双凤迎春》卢进文作品

    

    《金漆木雕》卢进文作品

    “创新设计后,图案布局更加符合潮流。”这件作品,他仅画图纸就花了好几天,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平常的细致观察和素材积累,还需要在继承传统木雕的基础上,加入自己在多次学习进修、交流探索之中发现的新元素、掌握的新技法,并进行创新融合。一块木板上要雕出七八层甚至更多的画面,而这意味着在画稿时,必须想好怎幺雕出层次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构图。第一层肌理扎实,第二层巧妙过渡,第三层欲抱琵琶,第四层呼之欲出……所有的元素都要优雅有序地相互映衬、自然呼应,他的木雕画稿不是平面图,而是一张有着3D视角的立体画。

    “潮州木雕的难度在于从外往内雕刻,特别是进行内层雕刻时,全凭脑海中勾勒形象,心中没数不行。”画稿设计完成后开始雕凿,通常先用最大的平刀“开柸”,也就是“打上手”凿出大致形状,遵循从下到上,从前到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打完大致轮廓后就是漫长而细致的“修柸”,也就是“打下手”。对卢师傅来说,每次打柸、修柸都是一次全新的创作。

    纸上的花鸟只是平面,没有弧度与深浅,而成品的木雕需要完成二维向三维的巨大转化,每个细节都要深思熟虑。在精雕环节,需要让花草鲜活生动,让鸟儿活灵活现,这个步骤是个细功夫,需要拿捏好力度,考验木雕师傅手眼心法的协调和配合。而此时的卢进文,仿佛成竹在胸,风从哪里吹来,每一朵花瓣要往哪边倾斜,每只鸟儿有什幺样的飞翔动作,羽毛会往哪边捋,每一刀要怎幺切,都早已心中有数。

    卢师傅所用的木雕工具没有刀柄,和传统的木柄刻刀不同,他说,这是为了便于深层次的缕空雕刻,“后面铁柄是细而长,再怎幺深,刀口都能进去。”在他的手中几十把雕刀就像是将军麾下的将士,每次卢进文只要望一眼案台上的雕刀,圆的尖的长的短的,他都能马上挑出最合适的那个“士兵”,派哪个战士执行哪项任务,都是灵活自如安排得当。比如顶层的大花瓣就用短平雕刀磨,里边的花蕊、细叶,就用长点尖点的雕刀来“开疆拓土”。“哪个地方需要什幺刀去,你得掌握在心中,挑出的这把刀它做起来最好。”

    

    打坯

    

    画稿设计

    一刀一动静,一面一世界。对于卢师傅来说,做木雕就像一个空间游戏。他根据设计的图案,换着不同的刀一点一点地从外往里雕,再根据木头的纹理,不断地调整自己心中的图纸。一朵普通的小花,为了层叠起伏的姿态,要打到很深的坯底,刀刃就像触角,在锤头的敲击下,一点点伸进木头里看不到的角落,透过小缝隙,在绝处里一笔一刀地雕出大世界。再小的细节,都要细致入微,鸟儿摆尾的动感,眼睛传神的细节,每一处都是一丝不苟地精修。可即便如此,每次都充满未知与挑战,对于花鸟木雕来说,作品的成功与否,往往在于关键的几步,像是鸟儿的开眼,雕不好就会功亏一匮。只见卢进文拿起一把小尖刀,像啄木鸟般对准鸟儿的头部轻啄了几下,“嗯,活了。”他看了看,脸上荡起了笑意,一只振翅欲飞的鸟儿在他手中诞生了。

    “平滑细腻,把造型给它生动起来。”雕刻完成的作品,卢师傅还要进行仔细的打磨,去取掉刻刀的痕迹,然后用毛刷轻轻拭去浮尘和木屑,开始上漆。漆上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作品整体视觉效果和保存年限,他说每一个细小的纹理都不能放过。上漆不仅要反复很多次,而且薄厚必须要均匀。

    潮州木雕之所以成为独树一帜的流派,是因为木雕在制作完成后,还要进行“穿衣镀金”,即髹漆后贴上金箔,从而使得木雕作品金碧辉煌,熠熠生辉,因此这门木雕艺术又被称为潮州金漆木雕。卢师傅把薄如蝉翼的金箔,轻轻地覆在木雕上,小心翼翼地用毛刷把金箔压紧。镀金后的木雕华光四溢,更显高贵典雅。卢师傅说,潮州木雕发源于广东潮汕地区,过去主要用以装饰建筑、家具和祭祀器具,精雕细琢后贴上纯金箔,薄薄的一层金漆,不仅让潮州木雕延年不老,也彰显了宅邸的华贵,慢慢地金漆成为潮州木雕的主要特征,而贴金箔,如今仍是潮州木雕工艺的重要环节。

    

    精湛技艺

    一件木雕作品历经30天打上手,60天打下手,7天打磨、上漆,用时3个多月最终完成了。完成后的《鸟语花香》木雕,整体层次分明,构思精妙;花朵各具姿态,虚实有度;鸟儿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精工细刻处,剔透玲珑,尽显物象丰仪;穿插衔接间,展尽风华,富有生机和灵气。此时的木雕器物仿佛拥有了魂魄,穿越时光与匠人相遇,一块简简单单的木料到一件精美木雕作品的转变,不仅仅是技艺传承的体现,更是木雕艺人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世界的理解。

    潮汕木雕的美在于装饰与写实的结合,美观与实用的统一,精美镂雕与统一单纯的处理,一目了然与经久耐看的兼顾。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取了石刻、绘画、泥塑等各种不同民间艺术的长处,融汇成独特风格。丰富的题材,又促使木雕艺人们去探求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与手法,并在构图的经营、形象的刻划、刀法的运用、髹漆贴金等工艺细节上,根据不同的题材,不同的用途,不同的部位,单独、交错或综合地灵活运用。潮汕木雕继承了中国传统木雕的雕刻技艺,又进行了独到而卓越的创造,熔雕刻与绘画于一炉,是我国民间艺术天地里一朵灿烂的奇葩。

    

    卢进文木雕艺术馆

    “我们家族四代人都是木雕艺人,从小我就生活在木头的世界里。”1972年,卢进文出生在潮州着名的木雕之乡意溪镇西都村,回忆起学艺过程,感慨万千,那时候的木雕对他们家来说,是生活的手段,是“又苦又累”的活儿。他16 岁初中毕业后开始跟着家里人从事民居建筑木雕构件修缮工作。“最难忘的就是磨刀,刚开始半天都磨不好,手还经常磨破。”卢进文说枯燥又辛苦的磨刀,让他心浮气躁,每当这时,爷爷总耐心地教他方法,直到他能将凿刀磨好。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掌握握刀姿势。同时体会到了各种刀的用法和重要性,像是圆凿刀,中、左、右的刀口都磨好,雕凿时才能平衡。

    父辈的严厉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卢进文26 岁时,去潮阳县庙宇修缮木雕构件,负责人看年纪轻轻并不信任,直到看了他的画稿,发现构图设计很有想法,当即拍板让卢进文负责修缮工作。没想到,初出茅庐的卢进文装修出来的木雕构件线条、轮廓都很精美,大为赞赏,此后就把全部工程交给他。“正是有最开始的刻苦锻炼,才有了今天对每一件作品品质的追求。” 因为这份热爱和投入,木雕对于他而言,不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生存的本领,更是一种人生的享受,常常是越干越精神、越干越快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冲击,传统建筑的萎缩,使得木雕这门耗时费力的传统产业陷入了销路不畅、人才凋零的困局。匠人们生活艰难,不少艺人纷纷改行。“起初我也想过转行,但干熟了的活儿,怎幺也舍不得丢下,更不想自家技艺就这幺断了。”他选择了坚守,为了不荒废技艺,开始帮别人做木雕加工,然而不讲信用的老板,不是挑毛病就是克扣工钱,“做最好的活儿,拿最低的钱,不能这样了,我要走自己的路。”

    2003年,他萌生了自己开一家木雕店的想法。开店需要大量资金,家族里几乎没有人支持他。卢进文顶住压力,他一边接活,一边筹备开店。2009年,卢进文的木雕店终于在市区开张了,事业起步阶段步履维艰,接不到客户订单,他就专心搞创作。渐渐地,凭借精湛的技艺他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和喜欢,第一件木雕作品就卖了7000多元,之后还曾有位客户欣赏他的技艺一次性将他店里的作品全部买走,这让卢进文受到极大鼓舞。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中,“花鸟鱼虫”成为他的拿手题材,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作品《双凤迎春》在2013年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得中国工艺美术传统艺术“金奖”。此后几年,他又获得了广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潮州市拔尖人才等荣誉,并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博览会,多件作品被广东省珍品馆、潮州市博物馆等收藏。

    今天的他,做好木雕已经不仅是实现家族对他的期待,更是创新发展探索未知,从事着他喜欢的事业。以木雕的方式向世界证明,失去生命的木头,在千雕万刻下,亦能重获新生,而赋予木头一次次新生,已成为卢进文的习惯,或都更贴切地说应该是生活。

相关文章!
  • 杯子为什么会有腥味

    杯子中有腥味是口腔细菌造成的。口腔中的细菌会通过喝水进入杯子中,细菌繁殖速度快,如果不及时清洗,杯子中便会出现大量细菌,产生鱼腥

  • 繁华入镜,一眼千年

    晋华战国时代的铜镜四山纹镜“清冶铜华以为镜,莹光如水照佳人。”铜镜最初被称为“鉴”,意为金属容器盛水后可以用来映照。铜镜,一般是含锡

  • 杯子为什么遇热会变色

    杯子遇热变色是因为它采用的热转印工艺。马克杯上的图案平时不会显现,只要加入热水,图案会逐渐变得清晰,新奇又有趣。制作这种类型的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