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儿童生活,焕发习作教学新生机

    桂雪平

    摘 要:作为语文老师,反思现在的习作教学,有个问题令我们十分苦恼,孩子们的习作语言“雷同”严重,表达大同小异,这些语句读起来不可谓不好,却因为相似而味同嚼蜡,孩子的语言因为套用既定的模式,作文就失去了“独特”,而没有了“独特”的作文也就失去了灵魂。那么属于学生自身的语言在哪里?这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探寻的问题。

    关键词:儿童; 回归生活; 习作教学; 新生机

    中图分类号:G623.24?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8-071-001

    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在作文中再现生活的经历与感情,不仅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点,还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亟待击破的关键问题。只有回归儿童生活,让儿童在生活中体验情感,学生才能在作文中独特表达,最终焕发儿童习作成长的新生机。那么,教师应当怎样进行习作教学指导呢?

    一、观察生活,寻找习作源泉

    生活是作文的素材宝库,学生的写作材料不能离开生活。因为观察方式、角度、顺序的差别,纵然是同样的事物,观察的感受亦然不同。

    而儿童眼中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指引他们走进生活,留意身旁的人、事、物,会发现很多值得写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养几盆绿萝,同学们负责养植,经常去看绿萝的生长变化,相信每一次的新发现总会让孩子们欣喜不已;教师可以抓住春游、秋游的机会,和学生一起走进自然,走进自己生活的社会,去观察万物生长的情况,要求学生们细心感受、品味大自然的馈赠;教师也可以要求孩子回家就“早上刷牙,父母和自己是如何挤牙膏的”这一细节进行仔细观察,发现每个人行为的不同,背后折射出的是性格的不同,从而感受人物的特点……其实这些观察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一种媒介,通过多样的观察活动,促使学生注意身边的人和事,观察他们的改变,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形成较强的观察能力是最终的目标。长此以往,学生们学会留心观察自己的生活了。那么,同学的活动,父母的举止,老师的言行,自己的心情等等自然而然就走进了作文,生活成了写作的源泉,作文真正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二、亲身实践,丰富习作感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带领学生去亲身实践,之所以他们的感受有独特性,正是因为每个人的体验不尽相同,而这样近距离接触的历程,更能充实学生的情感世界,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所以,把握闲暇时间,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前5分钟“新闻播报”,让孩子先乐于口头表达;可以带着学生研学旅行,亲近、探索大自然;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小队活动,走进小区,走进敬老院,走进相关教育基地,创造学生亲近社会和历史的机会;可以借学校经常举办大作家与小读者见面会的契机,让孩子与汤素兰、位梦华、沈石溪等大作家面对面地交流读书感受;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班队课等开展主题序列活动,延伸我们的教学空间,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各项活动的快乐,这样学生的习作就有物可写、有情可抒,从而写出情真意切的作文,表达自身丰富而又个性的感受。

    三、抒写生活,开放习作空间

    生活即课堂,时时处处有语文。我们不仅要启发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指引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还要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的习惯。由于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和智力水平都存在差异,而且生活经历也是五花八门,他们常常对同样的人和事产生不一样的想法和感受。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呵护学生独特的个性,给他们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主张他们发扬个性,畅谈属于自己的生活,应该成为未来作文教学的真谛。教师应努力打造轻松的氛围,对其体验和感受产生共情。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习作习惯,启发他们采用不同的习作思路和方法,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转变习作主题,鼓勵写自己独有的生活体验。以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物--意--文”的写作训练过程为着眼点,让学生明白习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现实生活中搜索有意义的素材,再通过大脑的整合,最后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习作练习还可以让学生以写小练笔、周记、日记等形式进行,这样学生就能及时捕捉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养成“勤动笔、好动笔、乐动笔”的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回归儿童生活,指引儿童去表达生活,开放习作的空间十分必要。

    四、评价多元,激发习作内驱力

    习作教学中,写作的兴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学生把写作变成一种志趣,那么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对其作文进行评价。只有高度重视评价策略的生活化、多元化,才能真正实现习作“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教学目标。

    对于儿童的习作,教师的评价首先要突出儿童的主体性,评价的语言应贴近儿童的生活。这样的评价有鼓励唤醒之用,它能刺激儿童内心的表达欲望,使其在生活化的多样的评价中,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另外,教师的评价还一定要追求方式的多元化,这种评价是不应该带有功利性的,否则将不可避免地扼杀儿童的写作能力。评价儿童作文的标准绝对不能只是作文的得分,习作评价的手段必须要多样又灵活。只有评价多元,才能激发儿童习作的内驱力,才能真正提高儿童习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生活与作文息息相关,脱离生活体验与实践的作文是不真实的,也不具有任何价值。“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将作文教学与儿童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引导儿童去观察生活、亲身实践、表达生活,才能让儿童的作文充满活力与灵性,也才能让习作教学焕发出勃勃的新生机。

    参考文献:

    [1]董俊英.来源于生活流露于自然——浅谈小学作文教学[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01)

    [2]杨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学生习作的几点尝试[J]科技信息,2008,(27)

    [3]潘杏丽.小学作文教学的忧思与探究[J]科学大众,2008,(11)

相关文章!
  •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高中数学

    把光红摘 要:深度学习是一种面向真实情境和复杂环境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是实现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深度学习倡导深度加工知识信息,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应用文写作技巧探究

    邬燕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学习,能够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技巧。从目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