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育人的高校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机制探索

    夏海杰 李厚艳

    摘 要:高校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党员培养的质量对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有着重要作用。社区是地方高校联系地方的重要方式,高校与社区的近距离接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弥补高校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短板,进而找到高校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途径,并建立相关机制。

    关键词:实践育人 学生党员 志愿服务 机制探索

    实践育人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手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投入很大精力的工程,既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实施手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能够结合高校优势以及地方需求,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着我们党育人的政治优势。[1]

    一、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现状

    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更是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渠道。这说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志愿服务工作,这项工作在大学生党员群体中开展将会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

    高校学生党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较强的政治纪律,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内容都是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根据时代主旋律和社会需求针对特定群体开展服务,如公益支教、帮扶助困,专业服务、法律援助以及文体活动等,服务宗旨就是想人民所想,解人民难题、补民生短板、促社会公平。

    二、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要求

    学校与社区共建社会实践育人项目,立足于基层需求和人民的向往,将志愿服务活动的重心转向基层,既有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又能够结合专业特色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高校把学生党员实践教育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使基层党建工作由传统的自我建设型向优质服务型转变。社区是一个大舞台,能够为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平台,也是高校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载体。实践活动对学生党员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高校通过与社区共建实践育人平台,也可以共享共建的成果,学生党员能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体验群众生活,巩固了服务群众的信念,培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地方高校与周边社区具有地域、人员交流、活动经常等优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社区存在着很多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空巢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困难、家庭困难等棘手问题,都在各个社区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由于社区自身人力物力条件和服务能力有限,不能够及时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因此号召高校学生党员进社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将从很大程度上解决社区人力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的桥梁作用,不断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植入社区,通过志愿服务有效地拓展基层社区的服务活力和发展质量,最终实现实践育人目的。学生党员缺少社会实践,就不能够树立崇高的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而这也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三、高校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

    做好调查研究,确定服务方向。主要通过调查走访的形式对高校所在的周边社区进行座谈和走访,充分了解社区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需求,尤其是针对老旧小区、留守儿童较多,孤寡老人较多、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社区进行走访。通过对比,最终选择一个社区进行长期定点的志愿服务。

    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志愿水平。要对进入社区进行培训的志愿者进行前期的培训,使他们在具备志愿服务精神的同时也具备更强的志愿服务能力,在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党支部书记要对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进行指导,比如志愿服务的内容、服务对象群体、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人员具体安排、人身安全等问题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每次志愿服务活动都能够取得实效,达到实践育人的目标。

    开展志愿服务,整合优化资源。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要有志愿者轮换制度,因此所有的活动都要详细记录过程,为轮换的志愿者提供参考资料。同时,在服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专业优势,也要联合一些公益组织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弥补高校学生党员的不足。

    规范党员管理,评估服务效果。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活动每次都要进行登记,党总支书记是志愿服务的第一責任人,要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相关活动,教育学生党员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同时也要对活动的过程进行监督,对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进行总结并不断提升。

    四、高校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的创新机制

    理论与实践结合机制。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课堂上的讲解,但是这种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这就给高校育人提出了新问题,因此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进行实践和锻炼,开展一系列的实践育人活动,这些活动的创新力和吸引力都非常强,能够吸引大学生加入到这个群体中来。

    高校与社区合作机制。高等教育与社区服务联动,以志愿服务为载体,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巩固高校育人成果的有效途径。根据调查,近七成的大学生认为通过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最为有效。同时,根据社区存在的不同问题和需求,结合学生党员所学的专业知识,查找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把理论素养转化为实践服务,实现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培育。

    育人与服务互补机制。高校党员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也使得实践育人与社区服务的优势互补,能够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优势,志愿服务不再将更加专业、服务对象更加精准、服务内容更加丰富,通过与社区签订社会实践基地将社区志愿服务定点化,也使学生党支部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达到持续育人的效果。

    高校在实践育人中融入社区基层资源,能够使高等教育的成果惠及普通群众,符合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彭华,杨俊,宋念.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以孝感市三里社区为例[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7,37(2):125-128.

    [2]王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创新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36.

相关文章!
  •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高中数学

    把光红摘 要:深度学习是一种面向真实情境和复杂环境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是实现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深度学习倡导深度加工知识信息,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应用文写作技巧探究

    邬燕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学习,能够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技巧。从目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