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的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卢小君 陈双
[摘 要]实践教学是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三位一体”的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实践教学模式构成要素的分析,依托案例、实验、实践三大平台建设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课堂实践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为重点的改革与实践探索,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发展路径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实践教学;“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179-03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MPA)是适应现代社会管理日益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主要是为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培养和输送具有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当前,我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教育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型的关键时期。MPA专业学位教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其教学与学术型研究生教学以理论性、描述性和研究性为主不同。MPA教学要紧扣公共管理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为学生提供发展领导管理才能的空间这一核心主题,实现理论与实践交融贯通,满足学生以理论指导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需求。因此,改革以往单一的校外社会实践教学,形成更为多元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推动实践育人机制的建立,对于提升专业学位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尤为重要。
一、“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实践教学是以具体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的专业教学环节。[1]它并不是一些零散的教学单元,而是将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在内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设计,合理定位各环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功能,才能使实践能力的训练与理论课程的学习有机衔接,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3]
MPA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其实践教学强调“学思结合、知行并举”。围绕这一教学理念,实践教学应拓展教学途径,注重教学实效,形成以课堂实践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其结构如图1所示:
三个模块:根据不同教学环节可将实践教学划分为课堂实践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三个模块。课堂实践教学通过在MPA专业课中采用案例分析、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实践教学方式,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能力训练;实验室实践教学通过各专业课程的相关实验、实训,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强化专业素质的培养;校外实践教学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三大模块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构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的MPA实践教学体系。
三个平台:根据不同模块实践教学的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践基地教学三类平台。首先,优秀的案例是案例教学得以实现、取得实效的首要条件。我国的公共管理情境与西方国家有一定区别,因此,为适合MPA学习,需要加强本土化的公共管理案例库建设,开发紧密结合中国公共管理实践,具有内涵丰富性、范围广泛性、学习者可分析性的案例,为课堂实践教学提供资源支持。其次,通过“公共基础实验平台、专业实验平台、综合创新实验平台”多层次、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开放式、资源共享的公共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可以为MPA相关课程提供优越的实验教学条件,使学生强化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公共管理技能的掌握。最后,与党政机关、非政府组织等共同合作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建设实践教學基地,可以为MPA学生搭建学界、政界、业界联动的教育培养平台,实现互动、参与、体验式等多样化校外实践教学。
两个师资队伍:在MPA教学过程中,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打造由高校教师组成的专职教师队伍以及具有扎实理论功底、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机构的中高层领导干部组成的实践导师队伍,形成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实践教学中,各类教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专职教师和实践导师共同参与课堂实践教学,形成双师型教学模式,做到理论升华与理论应用相结合。同时,发挥各类教师的专业特长,专职教师和实践导师分别负责实验室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
“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协调、相互贯通,成为培养MPA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
(一)课堂实践教学的主要途径
1.运用多元化课堂实践教学方式
在MPA课堂教学中,结合课程特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无领导小组讨论、专题设计等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手段,达到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案例教学是促进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教学方式。在MPA课程教学中采用与公共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介绍、小组讨论、分组点评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案例讨论之中,使理论课程更加鲜活、生动、形象。案例教学通过设定具体的公共管理情境,围绕焦点问题,以思辨的方式,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同时,将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专题设计等方法引入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比如让学生就“转基因技术是否应被广泛推广”“官员隐私权和公民知情权,应优先保护哪一个”等公共管理现实问题阐述各自观点,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师就讨论中的核心观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开拓思维。又如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政府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公共危机处理的情境模拟,并比较多个小组的模拟结果,探寻最有效的处置方式。多元化课堂实践教学手段的应用,提升了知识传授效果,并且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这些实践活动背后的理论知识。
2.探索多形式的双师型教学模式
MPA采用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实践导师“双导师制”培养方式。校外实践导师多为培养院校从校外选聘的具有扎实理论功底、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机构的中高层领导干部。他们可以对MPA学位论文进行实践方面的指导,对于其中部分具有较强讲授能力的实践导师培养院校可以邀请他们加入教学队伍,开展双师型教学,以校内外教师合作形式,实现理论分析与实践指导的衔接与互补,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具体形式。
一是专职教师与实践导师共同参与课程教学。针对MPA核心课程,形成双师型教学师资队伍,由一位该研究领域的专职教师和一位该实践工作领域的实践导师共同参与课程授课。两位教师各负责一定学时的授课任务。专职教师负责课堂教学大纲内容的贯彻实施和教学内容的理论分析;实践导师侧重于教学内容的实践联接,结合大量实践案例,从实际工作角度解读基础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对教学案例的分析点评。
二是专职教师授课与实践导师专题讲座相结合。根据实践导师的特殊性,难以做到全部核心课程采取“专职教师与实践导师共同参与课程教学”模式。因此,可以采取“专职教师授课与实践导师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授课形式,针对大部分核心课程,在专职教师授课的基础上,实践导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针对该课程进行实践问题的讲授,与学生交流实践经验。
(二)实验室实践教学的主要途径
以往MPA学生的校内教学大都局限于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对一些情境性、技术性技能的掌握。为加强学生对相关公共管理实践技能的掌握,可以在部分核心课程中设置实验教学环节。例如在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类课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操作学习与上机演练,提升数据处理技能,为学位论文的写作和實践工作中的相关调研任务提供定量分析的方法保障;在电子政务类课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电子政务软件进行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等操作,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运用信息促进管理目标的达成;在法律类课程中,学生可以在模拟法庭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正式开庭等环节模拟行政审判及仲裁的过程,加深对法律知识和司法程序的理解;在舆论传播类课程中,学生可以在演播室模拟新闻发言人代表政府与媒体沟通的实战场景,体会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要领,提高媒体应对能力。
(三)校外实践教学的主要途径
MPA学生的社会实践是校外实践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在MPA培养方案中,MPA学生一般需要参加为期不少于3个月的社会实践。MPA学生主要来自各种类型的公共部门,他们可以直接在本单位围绕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实践调查,并撰写实践报告。对于希望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开拓视野的学生,可以派至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围绕实践教学基地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撰写实践报告。实践报告需要经由专职教师和实践导师的共同审核,方能作为获取学分的依据。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MPA学生校外实践教学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途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MPA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参观调研,与实践导师就实际问题进行研讨,使学生更加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加强学生对各类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理解。MPA学生在完成课程作业、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如果有访谈、调研的需求,可以由教师安排到对口的实践基地,通过调研获得第一手数据,为论文写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这些校外实践教学形式为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公共管理问题,正确认识改革公共治理模式的必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创造了重要条件。
三、实施“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多重保障
(一)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配合“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加强三个平台的建设。第一个平台是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平台。为支持MPA案例教学的实施,在充分利用现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的相关资源的同时,也需要鼓励专业教师自主开发具有时效性、本土性和典型性的公共管理案例,为MPA案例教学提供充足资源。第二个平台是公共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学校应打通本科生、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验教学资源,形成平台共享,配合MPA理论授课需要,为MPA学生提供案例讨论实验室、上机实验实验室、媒体传播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模拟仿真实验室、模拟法庭实验室等硬件设施,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第三个平台是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平台。高校应主动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等进行有效沟通,本着互惠共赢、相对稳定、动态管理、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实践基地建设与合作,从形式到内容上明确双方合作关系的权利和义务。实践基地的建设应该涵盖多种类型,可以包括党政机关实践基地、基层社会管理实践基地、社会保障实践基地、新农村建设实践基地、非营利组织实践基地等。学校应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方面给予人财物的支持,激励政府等相关部门人员积极参与实践基地的教学活动,发挥各自资源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形成校外实践与校内学习的对接,充分发挥实践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保障MPA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一支稳定的实践教学专、兼职教师队伍。一方面,需要鼓励高校专职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术研讨、公共管理实践活动,开展公共管理项目咨询,参与智库建设与相关活动,深入理解公共管理的相关实践,提升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从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机构邀请一批具有较高学识水平、实践经验丰富、公共政策娴熟、业务能力强的中高层领导干部加入到实践教师队伍中,参与专业课程教学或进行专题讲座,弥补专职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保障
根据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特点,应该在《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方案》中增加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重,同时应设计一系列配套文件,如《公共管理硕士(MPA)任课教师管理制度》,规范任课教师的资格审查、任课教师职责、案例教学制度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多方面要求;《公共管理硕士(MPA)实践导师管理制度》,明确实践导师的遴选办法、工作职责和聘任考核机制等;《公共管理硕士(MPA)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制定实践基地建设标准,明确双方义务与责任、组织与管理办法、检查与评估办法等。只有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的设计与执行,方能为MPA实践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三个环节的有机衔接,形成课上和课下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MPA实践教学模式,使实践能力培养贯彻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对于推动实践育人机制的建立以及提升专业学位教学质量尤为重要。这种教学模式的形成既需要培养院校提供实践平台、师资队伍和管理制度的支撑,也需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改革与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蒋丽君.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3(2):103-106.
[2] 苑迅,郭辉,秦昌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1-4+19.
[3] 于猛,单亦先,王绍兰等.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5):126-128+139.
[责任编辑:庞丹丹]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数学教学要严谨,更要创新

    潘艳梅摘 要:现在的教育常常是严谨有余,创新不够。需要从激发学生兴趣,改变教学方式和改变评价体系来改变现状。关键词:严谨;创新;兴趣

  •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指导方法探究

    吴小英文章是作者的真情流露,更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一篇好作文,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