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初探
张松 陈笑颖
摘 要:本文在分析目前国内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实施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社会需要,提出了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施中对这一模式进行了具体而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 创业教育 以赛促学 教学模式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实施现状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戰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1]
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具体要求下,国内普通高校广泛地开展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实施活动。部分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了全面的创业教育教学实施,也有部分高校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创业教育相关讲座进行创业教育的实施和推广。[2]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对于推动社会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正面积极认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全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推广。同时,我们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创业教育的意义和效果有质疑的态度。再加上高水平、实践能力强的创业教育师资的匮乏,创业教育配套机制的建立还不够完善等原因也使创业教育要想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成效,确实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3]
二、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提出
结合国内外的应用探索和实践,本着以实用、实战、实效、实践的原则,我们从教学的整体环节进行了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系统化的“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4]
1.艺术类专业作为文化创业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专业,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是我国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推动的主要力量,艺术类高校应顺应当前文化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意创新复合型艺术人才。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为艺术类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媒体作为传播媒介的出现,丰富乐儿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手段,降低了创业成本,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艺术类大学哼创新创业的发展。
2.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我们提出“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主要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见《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 教高厅〔2012〕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5]
3.创业教育的实效性要求是我们提出“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外部动力。目前,艺术类大学生的毕业率和毕业人数逐年上升,面临毕业与就业矛盾逐渐突出。为此,国家相继出台了一批鼓励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创业园区。国家和政府试图在大环境上营造更为有利的创业教育环境。
然而,从国内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机构-艺术类高校老看,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客观地讲,创业教育在艺术院校的推广和铺开时间有限,如何将创业教育与艺术类高校整体教育体系融合,很多艺术类院校还没有足够的时间从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的实现,很多艺术类院校的这种融合还处于正在启动或准备启动状态;从主观上看,甚至在一些艺术类院校,还把创业教育视为正规教育之外的“业余教育”,在学校的教学工作的整体重视程度,教学资源的配置上等多方面还没有给予应用的关注。在一些艺术类院校出现了应付检查式的进行创业教育的状况。[61]
将创业教育纳入艺术类高校必修课体系之中,逐渐改变我国高等教育效果,已经势在必行。将艺术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行系统化地培养,全面高效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成为创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教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这种要求,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上述要求的实现。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进行更有实效性的教学模式探索和确定。
4.国内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是我们提出“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源泉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清华、复旦大学等高校通过不断尝试,逐步形成了以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随着这种挑战杯竞赛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借助挑战杯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效最为普遍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形式。
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探讨给了我们有益的启发,邸胜男 黎明 在基于四个平台的“金字塔形”“融入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黑龙江科学》2017年第7期)一文中提出了“金字塔形”“融入式”培养模式。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国内高校进行的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更有直接价值的参考:张冬梅 金天星等在“实践导向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基于河北省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中国成人教育》 2010年第12月)一文提出了“提高理论教学的实践性,从而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的建议。
黄梅荣在《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共生”模式研究》中进行了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共生”模式的思考和探索。他指出:所谓“共生”模式,意即创业教育在素质培养、机制创新、政府推动等各方面齐头并进、互相作用、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形成多元互补的有效合力3。
朱韵在“以音乐工作室为平台打造高职院校育人新模式”(详见《黄河之声》2017)中探索了以音乐工作室为平台的四个前提条件,包括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定制化的培养目标,项目化的管理和导师制的指导方式等。[7]
三、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与探索
结合国内外创业课教学的应用探索和实践,本着以实用、实战、实效、实践的原则,我们从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了系统化的“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1.“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中比赛项目的选择:实用性为基本特性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树立创新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训练创业操作性技能。教学模式中比赛项目选择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比赛项目设计的实用性,在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的互联网广泛化普及应用趋势的基础上,和做在线产品销售的网络平台公司合作,推出了《产品在线推广营销策划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比赛项目;结合本校已开设的影视传播等专业,与国内知名专业摄影机构合作,推出“盛夏光年”杯川音大学生创业营销推广方案大赛等项目。上述参赛活动策划方案,我们均要求学生从目标群体分析着手,进行推广项目具体设计、制定具体的营销推广形式措施、拟定详实的推广目标与相应资源匹配计划、运用管理工具明确具体推广实施步骤。这些比赛项目以具体的实体公司为依托,让参赛学生撰写策划方案有更强的实用性。[8]
2.“以赛促学” 教学模式中赛事评委的确定:实践性为必要资格
为了更为有效地检验学生提交参赛方案的实效性,我们在赛事评委的选择上,严格遴选评委的资格,最终确定了有具体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在职企业管理顾问、在职企业高管作为学生参赛项目的评委。做到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评委为主体,创业教学教师为补充的评审团,由评审团对学生提交的参赛作品进行综合评定,评选出具有实操性的活动方案作为获奖方案,并由评审团对学生提交的活动方案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进行优化辅导,这样就大大地提升了学生撰写方案的实践可行性。
3.“以赛促学” 教学模式中比赛形式的设计:操作性为核心要素
为了更好做到参赛策划方案具有符合社会现实的操作性,在每次比赛开始环节,我们都设计了相应的市场调查问卷,指导学生亲自进行相关的市场调查或调研,以期学生对相关领域或行业的市场状况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和认知,我们对学生调研的有效信息进行最终的汇总,反馈给学生作为撰写相关活动方案的原始依据。让学生的活动策划方案能更接地气,更贴近市场需求。以此为基础,学生撰写的活动方案也就自然由更强操作可能性。在后续实践中,我们发现:经过后续教师和评审团专家的辅导优化后的活动方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论方案水平的高低,基本都能在實际中进行操作实施。
4.“以赛促学” 教学模式中比赛价值的认定:实效性为唯一标准
在“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中,学生提交参赛活动方案只是其中的第一个环节,在此环节中,我们从实操性的角度评价学生活动方案的市场价值。更为重要的还有后续的实践环节,在评审团给出方案优化辅导建议后,学生要根据优化的活动方案进行实施,后续实施的实际效果是评价方案优劣的主要依据。从实操性活动方案的撰写到具有实践价值的活动方案实施,让学生不仅在活动策划方案有了策划方案撰写能力的提升,也通过后续方案的实施得到更为真切的市场实践感受和体验,提升了比赛的综合价值。
5.“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教学成果的评判:实战性为追求目标
对于“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果,我们以学生提交并实施的活动策划方案的最终实际效果为评价依据。在企业的具体活动实施中,我们从学生提交每个实施方案和整个赛事活动两个维度,客观和理性地评估整个相应的投入,和这种投入带来的实际经济利益回报或社会效益回报,进行投入产出效益分析和评估,让学生参与到每个活动方案的效益分析和整个赛事的效益分析中来,通过这种策划活动设想、具体活动实施到最终活动评估的全程参与,有效和全面的提升学生创业的实战能力和水平。
结语
近几年,我们在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中,对“以赛促学”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的实践应用,我们发现,这种模式有其独特的应用优势,它不仅符合了艺术类专业的实用性专业特性,也能很好地激发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实操热情,更能直观而具体地体现创业实践的实效性价值。在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推广“以赛促学”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产研互动,有广阔的推广空间和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版.
[2]张松.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力提升应对策略[D].《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8月.
[3]张松.艺术类大学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激发和转化[J].《品牌》杂志,2014年11月版.
[4]贺佳明,黄蕾蕾,吴蕾蕾.“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7年第2期.
[5]黄梅荣.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共生”模式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6).
[6]朱韵.以音乐工作室为平台打造高职院校育人新模式[J].《黄河之声》2017年版.
[7]邸胜男,黎明.基于四个平台的“金字塔形”“融入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年第7期.
[8]张冬梅,金天星等.在“实践导向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基于河北省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调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12月.
作者简介
张松(1971.9.9—),男,籍贯:河南省项城市,学历:大学本科,单位:四川音乐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
陈笑颖(1997.7.13—),女,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国际标准舞专业,在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