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米莱斯的《奥菲利亚》探绘画创作中的象征内涵

    陆怡佳

    摘 要:以米莱斯的作品《奥菲利亚》为切入点,从作品中的象征涵义,即运用象征学的知识对其绘画作品中的植物等其他元素进行解读;并对自己第一幅绘画创作的内涵意义进行解读,进一步研究分析绘画创作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奥菲利亚》;象征意义;深刻内涵

    一、关于象征的解释

    象征,即通过一种视觉图像或符号来表达艺术家的某种思想——是一种对于普遍真理更为深刻的记录①。

    在象征里有两个因素,第一是意义,即一种观念或对象;第二是意义的表现,不管它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表现是作品中的一种形象或是一种感性存在②。

    象征是通过其外在造型来暗示艺术家要表达的那种思想内容的符号。通过不同的形式和颜色,挖掘其内在方面的自由,使其表现成为一种外在的可见的作品,唤起它外在无法清晰传达的深意。艺术家通过图像语言来与观者交流,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用特殊的符号表示思想或情感,将精神的内在因素表现为一种显现形式。在绘画创作中,象征的运用成为一种二度解释艺术内涵的语言。尽管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有时作品中象征的效果会不那么明显,但从来没有消失过,而是通过看得见的事物自由地表达其中的言外之意。

    在本文中,象征主要是用于绘画艺术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艺术家提供的一种符号,一方面,能使我们看出周围熟悉的环境;另一方面,向欣赏者传达了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评价以及他个人的独特感受,即借助某种客体的特殊意义对绘画作品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双重性解读。

    二、《奥菲利亚》中植物的象征意义

    在描绘《奥菲利亚》风景的时候,米莱斯亲自去萨利州的河岸选择了与画面相符的场景,连续不间断地在尤厄尔河谷工作了5个多月,观察了遍生于河谷的各种鲜花,以研究植物学的态度精确地描绘了每一种花朵;作品中任何一朵鲜花都在戏剧中提到过,并且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作品本身是与观众进行沟通的形象化的语言,同时又通过象征的层面起作用。

    《奥菲利亚》选自《哈姆雷特》第四幕中的情节:

    歪斜的柳枝垂倒在河边,

    花儿的叶子耷拉在小溪上;

    她头戴奇异的花环,

    上面有毛茛、荨麻、菊花以及紫罗兰……③

    前景的毛莨,就像它简单的花形一样,有谦逊、整洁的涵义,也象征忘恩或幼稚。

    头顶的垂柳代表着被弃的爱。

    右手附近漂浮着雏菊,最初叫“天眼”(days eye),可能是因为花形与颜色都类似于太阳。它诠释了简朴和谦逊的涵义,象征着奥菲利亚对爱的忠贞。

    在衣裙中间的三色紫罗兰,代表着的是没有意义的爱。

    漂浮在她的衣裙旁的粉红玫瑰,代表了她年轻的生命和美丽的容颜,也包含了喜欢和铭记于心的感动;白色的野玫瑰生长在小溪边上,象征纯洁、高贵、天真。

    画面中还有一些含苞待放的花蕾,它们代表着秘密与生命的神秘。

    带着黑色种子的鲜红的罂粟,表现了衰亡与长眠,还表示着大地以及冬日的结束与随之而来的繁荣景象。

    画面中还有一些荨麻,表现了奥菲利亚内心的无比挣扎与苦痛。

    旁边的雉眼也仿佛表达了她内心无限的悲伤与无奈。

    她脖颈周围环绕着紫罗兰花,恰如其分地诠释着戏剧中的台词:“我想给你一束紫罗兰,然而还未来得及送给你,它们就在我父亲去世的时候都枯萎了,他们说一切都会变好。”紫罗兰“shrinking violet”形容害羞的人。

    绣线菊不仅能够抗寒抗旱,就是对它进行修剪,它也还是会很努力地生长,凭借这种顽强的毅力坚持绽放。

    河边的一大片勿忘我,韵意隽永,表达着真诚与永恒的爱。浓情厚谊和忠诚,也代表着一种绝望的爱。画到一半,米莱斯觉得画中可能还需要一些黄颜色,他从伦敦康文特公园买来水仙花,打算画上去,可他的朋友建议说,它们的涵义是虚假的希望,与主题并不合适,他便放弃了。

    背景中是一大片树林,树木的生长总是要持续很久,因此用来象征繁盛及生命的延绵不断,还代表着长寿与永存。

    有一个头骨仿佛隐藏在树林中,但这也许只是林中的一片光影而已,或者头骨似乎预示了将要发生些什么。

    柳树枝头只画了一只知更鸟,也许是为了表示奥菲利亚被抛弃而孤独痛苦的一人,鸟儿的飞去或许代表了在她突然落入河中的时候灵魂的飞去。

    显然,绘画不仅仅是简单地在画布上随意堆积颜料,而更需要一种内涵,一种象征的符号。作品的深刻寓意并不会像颜料一样直接而明显地呈现在画布上,它总是通过视觉符号把画家的内心表达出来。

    没有一首动人的诗或一幅杰出的画,任何可以算得上伟大的东西,让人能够在看到的一瞬间就透彻地理解;并且没有任何高层次的感受,不管是欣赏画作还是做别的工作,仅仅通过懒散而低级的理解能力是无法达到的④。

    三、关于我的创作自述

    我无法像米莱斯一样选择如此多的象征意义的东西进行创作,但是对我来说,一幅作品,并不仅仅只是肤浅的表面,也许有人只是欣赏到了作品的表现手法,表面画了几样东西,他们更多地关注到石膏的表现,往往忽视其背后深刻的内涵。

    选择这一题材,可以说是灵感,但更确切地说是我的个人总结与尝试。

    选择石膏这一题材是因为即将毕业离开学校,一直很想画一组石膏。石膏是永恒的,石膏又是洁白的,画石膏这一静物题材的人很少,在学校,这一组石膏也比较难借到,毕业了,就更没有画到它的可能,所以想用它记录下永恒,也许是我选择它作为创作题材的原因之一吧。

    小提琴表现着绘画虽无声,却有着悠扬的音乐相伴,绘画与音乐的结合,符合了画面的整体基调。

    小提琴下的一本乐谱不仅仅只是一本乐谱,还记录了他们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中的一只鸟,其实也经过本人的几番思考,它本代表自由,而石膏中的女性形象被绳子束缚,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被束缚的自由。

    红色的玫瑰象征了他们爱情的美好。

    至于绿玫瑰有这么一个传说,在神秘的大自然里,有一种玫瑰躲在草丛里,花色青碧,默默地散发着奇异的幽香;可是它有毒,只要一碰到它就会中毒,但是如果能在绿玫瑰开花时许个愿,什么美好的愿望都能实现。传说是它是不存在于地只存在于天的花,他们说那是只存在于天上的永恒爱情;爱情能让人忘记时间,时间却也能冲淡爱情,绿玫瑰只是人们对唯美事物的憧憬罢了。它弥漫着自然野性的纯真简朴,是人们祈祷青春常驻、爱情长存,以及心中不朽的追求。

    画面中的一幅风景画主要起平衡画面的作用,并且考虑到静物画中可以增添一幅风景画,考虑到画面构图以及画面的整体色调,选取西方著名画家柯罗的风景画,意境深远而隽永。

    画面的桌布从构图到色调的安排也是反复尝试与最终受到维亚尔绘画的影响,确立了整个画面的倾向性。

    背景墙上的画中画记录了笔者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以画画为伴,以及创作这幅画时的写照。

    背景深处中的书和画册,书本是知识的源泉,就算是画画,也离不开书,表现了我以书为友的三年弥足珍贵。

    那一缕阳光,不就是画室窗口照进来的吗?

    四、深刻的内在蕴意

    “蕴意”原文是Bedeutende,法译为Significatif,即“有含义的”。歌德说:“古人最高的原则是‘蕴意,这原则的运动达到最高的效果就是美。一件作品、一个人的面容、一片风景、一组静物,其之所以美,是因为含有一种微妙难以言说的意义。

    黑格尔说,当我们欣赏某件艺术作品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才开始探究它的内在。外在的、表面的、直接的,对我们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并不是因为它所直接呈现的;其实在画面直接呈现的同时,里面还有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的意义,因而其外在形状的作用就在指引到这意蕴。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中国绘画的“六法”,他把“气韵生动”摆在了第一位,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气度和韵致,从人物的姿态、表情中显示出其精神意蕴,这是绘画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

    艺术作品中的核心并不是题材本身,而是艺术家在创作时所灌注的精神意蕴,是离开一定的外在事物而回到精神本身之中的内在的东西,并反映在作品里的意蕴,这个意蕴不仅是对外在事物的描绘,更是它自己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精神方面的努力才能使作品饱含意蕴,并且使绘画作品融贯和谐。同时,艺术精神蕴意和表现形式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还要追求的是一定的艺术表现力,表现是凝聚在内容本身上的内心世界。在表达方法上探讨画家的思想,思想越是深刻,表达手段也会变得更加丰富而不同。对于绘画这门“宁静而沉默的艺术”来说,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感性美,更是一种精神灌注的生气。艺术作品是反映艺术家正在思考的情感和内心的独特感受,作品的深刻思想意蕴就是画家表达的个人独特情感,显然,一个艺术家对自己的精神意蕴绝大部分只有从他的作品本身得到解释。

    注释:

    ①[英]米兰达·布鲁斯-米特福德, 菲利普·威尔金森.符号与象征[M].周继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6.

    ②[德]黑格尔(G.W.F.Hegel).美学(第二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0.

    ③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中英对照[M].梁实秋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④[英]罗斯金.透纳与拉斐尔前派[M].李正子,潘雅楠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97.

    参考文献:

    [1][英]约翰·罗斯金.前拉斐尔主义[M].张翔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英]提姆·巴林杰.拉斐尔前派艺术[M].梁莹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英]威廉·冈特.拉斐尔前派的梦[M].肖聿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