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探究
何翔
摘要:环境监测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极高的专业素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科学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利用一系列专业检测设备及方法获取精确、完整的环境信息,并将其运用在治理环境的方法中。目前我国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虽然暂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却让环境在近几十年内遭受了极大的破坏,由此产生的恶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与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不符。为了加快我国现代化的建设,促使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本文了论述了目前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并根据现状一一分析了其缺点与不足,从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来阐述我国监测技术。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趋势
引言:环境的检测是建立在精准的环境分析上的,利用测定若干种对于环境影响较大的因素来研究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揭露出自然环境的变迁过程与发展趋势。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国的工业化水平都在不断提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随之而来的环境监测工作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1.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
目前的环境检测技术不仅能对当前具体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源进行检测,还能对固定的实验对象进行研究,而且对于一些突发的环境安全事件也有显著的效果。我国的环境监测单位按照国家、省、市、县四个行政级别形成一个完整的监测网系统,整个系统又可以分为5000个监测站,覆盖大气、土壤、水质、辐射等多个领域,其中国家为环境监测站制定的标准规范达410项。污染源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等多项监测项目达到上百种,尽管我国在监测工作领域已经拥有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1.1 环境监测技术力量相当薄弱。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无法胜任复杂的任务。环境监测从业人员基本上是事业单位编制,这类企业性质在人才的引进与管理上面有着很大的限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都不是很健全,队伍素质与紧迫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不匹配。虽然近几年来环境类的专业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不少大学生也选择了相关的专业,但是大多检测站点因为各种因素超编严重,为了保障老员工的利益,不少单位都比较保守接纳高校毕业生,致使机构人才“青黄不接”,内部人才结构极其不合理,造成复合型人才短缺,对于新型技术了解得不多,创新力不足的情况。也是这个原因,大多数监测站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
1.2 环境监测能力相对滞后。环境监测能力较为滞后主要是由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一为环境监测仪器落后及老化,难以满足目前的环境监测需要;其二是环境预警监测能力不足,对于应急环境监测缺乏应变能力;其三为检测人员所具备的专业能力不过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也稂莠不齐。
1.3 环境监测质量有待提高。上诉提及的四个行政等级的监测站都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过于重视实验室内部试验检测的精准性,而环境监测过程中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却被忽视了,因此得出的结果仍然难以确保其精准性。另外,检测质量的过程缺乏有力的监督手段,质量保障体系还有待加强与完善。
1.4 某些监测技术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基层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许多监测方法虽然有效但是结果并不精确,对于制定相应的决策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当前的一些监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目前的检测需求。开发新的检测方法使结果更加精确化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我国的标准分析方法也有一些明显的漏洞,例如样品浓度不同或是机体不同时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污染物也无法制定标准分析手段等问题,这都需要我们去研发。
2.我国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2.1 现场监测自动化。我国工业化的快速进步已经使得环境监测技术往智能化、机械化、自动化发展,其中包含环境质量监测各类仪器设备的小型化、自动化以及连续化。如环境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站)、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地面站)、降水自动采样系统、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等,以及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如废水、废气在线自动监测、噪声自动在线监测等。
2.2 实验室分析测试自动化。传统检测手段是以手工操作为主,而现在实验室分析测试则从手工、经典化学方法向仪器分析发展,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化,如测试有机污染物质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试金属毒物的等离子光谱-质谱联用仪,测试分析无机离子的流动注射分析仪等等。
2.3 生物监测。环境監测中的生物监测主要是以浮游植物为主,其中的一些藻类可以测定水体环境中的生物毒性,例如藻类的生长抑制实验(AGP试验),根据实验测得的各类指标进行生物毒性测试并给出评价。其中的指标包含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生物群,浮游藻类的结构与种类,浮游植物种群变化,这些指标都可以反映出水体环境中的质量,一旦水体进入富营养化状态,则水体环境中的浮游植物种类会趋向单一化,其中蓝藻,绿藻占绝对优势,有时甚至还会出现水华现象。
2.4 信息检测。信息化的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目前,信息化的进步对于环境监测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我国现在已经在开发利用现有技术建立一个关于环境监测信息的网络,连接整个省甚至整个国家的环境质量检测信息,增强各个区域的信息交换效率,提升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提高环境检测站的工作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正在飞速发展,我们要不断推陈出新,培养专业素养过硬、业务水平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积极研发新技术,将新型科技利用到环境检测领域上,促使我国环境监测技术逐渐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最终推动整个检测行业的发展,以保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舒雅,余俭,丁波,等.生物监测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污染防治技术,2013(5):62-65.
[2]滕应,李秀芬,潘澄,等.土壤及场地持久性有机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发展及应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23(3):43-46.
[3]邵颖慧.刍议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12):18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