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专业实习群建设思考

    吴璟莉

    摘 要:文章对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实习群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建设的必要性,阐述其建设要素,从完善实习体系、精选实习内容、优化实习模式和强化实习指导等4个方面提出高校计算机专业实习群建设方略。

    关键词:高校;实习群;计算机;人才培养

    针对专业能力生成开展的实习工作作为专业人才走向社会、服务大众的重要一环,任务指向在于缩短院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距离,提升教育的职业特色和社会属性,促使学生快速适应胜任各类专业工作岗位。当前高校教育中,多数单位针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基础要求高、知识更新快、实践性操作性强等特点,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开展专业实习、设立创新基地等途径,正在加快实现由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向以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为主转变,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到必要的促进作用。但总体来看,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够紧密,实践锻炼要素不全、能力生成链路不完整等问题。从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性、系统性、延展性角度审视优化当前专业能力培养工作,问题短板,提升质量效益的问题亟待解决。

    1 构建成因

    实习在当前计算机专业高等教育中已不再是陌生概念,就实际运行来看,大部分院校大都按照教育教学实施要求开展了必要的实习,但由于主客体差别、地域差异及资源不一等原因,不同的高校存在较大的区别,甚至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问题。

    从整体构设看,有的把实习当作正常教学的附属品,可有可无、可多可少,有的教学与实习工作衔接不紧,随着学习进程逐步推进实习深化体现不充分,实习工作的体系性设计不够,规范性、系统性不够[1]。

    从组织实施看,实习或被见习取代,或被简单重复的碎片化训练取代,不少单位在实习内容上态度敷衍,没有把每一次实习串连起来整体实施、一体化考量。

    从过程管理看,辅导教师指导、实习点导师帮带等工作因配套机制、责任划分等因素,落点不实的现象较为普遍,过程松管失管、松控失控等问题一定程度存在。

    从考评问效看,考核的形式与内容,考评结果的设定与运用等方面,不同院校做法上存在较大区别,有的采取和综合考评挂钩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的仅仅以评定等级的方式进行鉴定,与全期学习考核联系不紧密,以考促训效果不好。

    总体而言,紧扣计算机专业实际,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结合课程学习一体化设计实习工作,精准化开展实习实践,实现实习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是提升实习成效,提高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提出的实习群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2 构建要素

    实习的关键在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来说,要根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特点,将各个实习环节合理配置,构建以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实习体系。其中,能力可以区分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能力等不同层级,循序渐进地安排实习,将每个培养阶段的目标任务具体到各个实习环节中,使学生通过每个环节的实习,秩序获取岗位任职必须具备的系统性知识与技术。为此,在建立实习群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2.1 资源集约整合

    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把零星分散的单一式、碎片化技能实习有机整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设定不同实习单位及岗位的实习任务,实现课程学习与专业技能的高度统一,在相互促进、深化实践中实现融合式、螺旋式上升。

    2.2 训练科学连贯

    充分把握计算机专业技能训练的递进性、互促性特点,把实习工作贯穿于人才培训的全过程,形成技能训练的阶段性、连续性方案,把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养成合理分解到课程学习及关联实习的各个阶段,使技能训练既有时间保障,又有空间保障[2]。同时,注意加强实习方式的研究,把单项分散训练与集中集成强化有效结合起来,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训机构体系。

    2.3 机制健全配套

    实习群要以计算机专业培训为核心,加强各教学单位与各实习单位之间的统筹协调与合作,建立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措施,明确各个实习阶段的目标、指标及各级的职责、任务;注重健全配套制度、措施,建立长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指标,各环节联动、全方位参与的实习机制,确保科学有序运行。

    3 构建方略

    3.1 完善实习体系

    根据学生未来岗位工作标准,将人才培养目标分解为具体能力指标,课程体系对接到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能力等各类技能训练,按照“三级制”能力结构,确定不同的实习单位与实习岗位,从实习单位与人才培养体系的衔接配套、实习岗位与技能训练体系的对应一致、考评及管理制度与人才能力结构的支撑支持等3个维度出发一体化设计、工程化推进,形成体系化、精准化实习群整体架构,促进实习工作科学穿插于各个教学阶段,环环相扣,为学生消化理论知识,巩固专业技能,提高实際工作能力,缩短岗位适应期,夯实基础[3]。在此基础上,应十分注重设立实习群统筹协调与管控机构,搭建院校人才培养与各个实习单位之间的桥梁,从实习每个课目的设置、组织实施到效果评估等各个环节,针对每期学生每个个体都要建立完整的实习档案,形成工作闭合,实现对实习群资源的整体调配与精确管控,发挥应有效益。

    3.2 精选实习内容

    基本技能主要指岗位基础性、一般性技能,重点结合基础技能类课程进行设计,以基本操作技术实践为主,每项技能均应设定明确的训练目标和考核标准,着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的操作方法。核心技能主要是指能胜任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经验技术和操作技能,重点结合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进行,每项技能均设定具体可测的训练目标和考核标准,着重提高学生核心技能操作技术与专业水平。综合技能主要指能胜任岗位必需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重点围绕学生应用基本技能和核心专业技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开展综合训练。应根据各专业面向的岗位设计若干个综合性的岗位实训项目,融合设备、流程、管理等要素,让学生在真实的综合性工作氛围中锻炼提高。实训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综合性,强调团队协作,技能强化之外,强化组织、协调、沟通等能力培养,加强良好人格、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塑造。

    3.3 优化实习模式

    按照实习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涵盖岗位能力全要素、涉及业务工作全流程的思路要求,根据“三级制”不同阶段的能力标准,采取专业性训练、任务式训练、项目化训练等多种方式,科学设计开展实习工作,做到专业对口、重点突出、任务明确,确保各项技能在实习中得以充分运用和检验。基本技能注重把单一技能训练放到专业技能训练的大体系中考量设置,避免碎片化、零散化设置。核心技能以具有一定的復杂性与复合性的实训任务为载体,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点与技能训练点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即要明确与核心课程相对应的核心技能是什么,还要确立每项训练应遵循的程序、方法和手段。综合技能主要以综合性任务为支撑,一般安排在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训练合格之后,通过在工作岗位上独立进行业务工作,体验实际工作条件、环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适应实际工作的统筹谋划、组织协调和人员管理等综合能力。

    3.4 强化实习指导

    实习作为提升学生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强化实习工作的整体管控与评估问效,形成工作闭环。主要从以下几点促进实施。

    3.4.1 专业化辅训

    实习全程设立辅导教师,每个阶段根据内容特点,安排学校教师与实习点专职人员组成分段实习指导小组,一方面及时发现解决实习期间遇到的专业难题,另一方面对学生本阶段实习行为规范、作风纪律等进行检查督导,分阶段进行考核讲评,并对下阶段实习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3.4.2 精准化考评

    要注重从技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能力生成规律出发进行整体设计,在能力生成的关键环节通过考核、比武竞赛等方式促进能力生成,同时,加强各项技能实习训练的过程质量管控,每项技能、每个阶段均设定具体可测的评价标准,对于完成状态不好的内容进行补差和强化训练,确保各项技能通过实习得到强化和提升。

    3.4.3 综合性考评

    应区分院校、实习点设立不同的考评指标,院校对学生的职业意识、专业素养、岗位实操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实习群中各实习点重点考核学生了解、掌握岗位职责、程序方法、流程标准等情况,实习点指导情况与其本人单位年度考核挂钩,促进实习指导员作用发挥。同时,院校还要注重将各实习点的组织、管理、保障等情况反馈给综合管理部门,为各实习点的考核提供支撑材料,有效调动实习点参与院校实习工作积极性。

    4 结语

    本文从实习群的构建原因、构建要素、构建方略3个方面进行阐述,针对构建方略,重点论述了实习体系、实习内容、实习模式和实习指导的实施方法。希望对计算机专业实习管理有所帮助,增强计算机专业实习实效,使学生通过实习提高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波.关于强化校外专业实习教学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12):104-106.

    [2]谢良才,张维佳.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全程化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5(8):51-55.

    [3]金冬梅,杜蕾,刘立新.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的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6(5):70-73.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基于MATLAB 的信号时域采样及

    唐敏敏 张静摘要:频率混叠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特有的现象,发生频率混叠后,信号会分析出错误的结果。而采样过程中,由于频率不够高,采样出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