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的监督机制建设

    [提 要]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以下简称“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是维持高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而监督机制成为高校“三型”党建工作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的监督机制还具有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功效不明显等不足。因此,构建完善的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监督机制成为一项艰巨任务,需要从形式丰富化、范围全面化、内容具体化等方面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关键词]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监督机制

     [作者简介]黄生成(1967—),男,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江西赣州 341000)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1]在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要确保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巩固其基础地位,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完善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监督机制的迫切性

    首先,监督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党组织主体权力约束的内在要求。权力一直以来就具有它的双重性。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所有拥有权力的管理者都容易陷入权力的纷争中,对权力进行一定的限制就需要通过权力来约束它本身。”[2]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权力的正确使用能为公众和社会服务,反之,给公众和社会带来的只能是危害。因此,对现有的高校党组织监督机制进行完善,使基层党建主体权力得以有效行使,必将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其次,监督是确保高校自身发展和培养人才的必要措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对权力的制约力度,不仅要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还有让人民来监管,将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里”[3]。报告更是突显出制约与监督权力的决心,为促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完成基层党组织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依法依规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党组织行使权力的过程不隐蔽,全体师生员工监督意识的强化,必将推动各部门合理协调完成日常事务。

    最后,监督是确保高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力保障。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并非亘古不变,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如此。因此,唯有将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方能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坚强保障。而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是一项艰巨任务, 要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反复展开实践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确保其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方面,必须始终保持理论上的先进和纯洁,这就必然要求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做到理论上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为高校师生和为高等教育事业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实践过程中汲取群众智慧,保持同师生和教育基层工作者相联系,赢得全体师生信赖和拥护;同时,必须不断提高高校党建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创新力度,使党组织永远保持活力。

     二、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力度不够和监察体系不完善

     在高校“三型”基层党建工作中,监督机制虽然建立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监管力度不够和监察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比如,在党员考察环节中监督主体及其责任不够明确,现有的制度注重程序性,但执行力和操作性不强。在高校“三型”党建实际工作中,从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到激发创新型过程中,虽有党建规范条例,但對于监督制度的实施还得不到保障。目前,由于高校“三型”党建活动普遍存在影响力不够,师生参与到其中的积极性不高,党员群众难以认识到自身的监督责任,在高校“三型”基层党建一些工作环节中,甚至没有明确监督主体,使监督在高校“三型”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实际效果不太明显,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网络体系。

     (二)监督工作难度加大

    目前,各高校都有负责党群基层组织监督的专门机构,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各个监管部门之间存在对监督重视程度的不平衡性,配合上还不够默契,加上有些基层党员的监管意识淡薄,党建工作处理不及时,最终必然会形成监督的空档。在高校“三型”基层党建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监管主体多样化、内容复杂、程序繁琐、形式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监管内容没有覆盖到全方位的党建工作,监管部门常常无法正常开展监督工作,发现问题也无法收到反馈建议,高校师生的监察、督促与预警权利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监督机制创新力不足及功效不明显

     监督是一种制约机制,发挥其功效必将大大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基层党建的监督机制功效发挥得并不明显,主要根源在于现行的监督机制创新力不足。现行的监管方法很多种,然而创新力不足,真正能起到实效还不多。监管制约机制软化和弱化现象客观存在,监管方面没有较好的保障措施,无法完成高校党建及监管工作。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较为单一,组织生活以发展新党员、预备党员转正为主,“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有重视计划决策的事前监督,也有组织工作完成后的事后监督。实际上,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监管措施需分布在党建活动全过程,监督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各个环节是否有机结合、多方位进行,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略。如果仅重视事前计划预防和事后查错纠偏,那是不全面的,必然会导致监督功能上的缺陷。另外,高校“三型”基层党建工作的监督阵地尽可能广泛,但是目前的监督阵地重点还是在班级、支部,并没有覆盖到方方面面,不能完全发挥监督功能,导致部分学生党员、教工党员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慢慢失去了对自身的制约和对工作的热情,以至于造成在基层师生党员教育、管控环节上变得薄弱的状况。

    三、完善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监督机制的对策

    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因此,只有强化监督机制建设,才能确保其基础作用有效发挥,才能确保高校“三型”基层党建活动顺利完成。

    (一)健全监督机制,完善监督系统配套

    1.加强监管制度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强化监督机制,加大问责力度,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以党内法规为基础的制度创新。自2016年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又一制度创新,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鲜明品格,也为提升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重要保障,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4]。2016年颁布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充分概括了从严治党成功经验,为新形势下规范党政治生活给予充分肯定,也是强化党组织监管的制度重器[5]。

    2.明确监督主体是完善监督系统配套的重要因素

    监督主体是一切有效监督的主导要素。在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入党各个环节中,明确相应的监管主体成为一切监督形式的必要前提,不管自我监管还是党内、群众监管。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监督机制的构成要素中,监督主体应该包括党支部、院系党总支、党员、群众。监管主体要履行好相应责任并起着监管作用,必须做到:一方面,要积极培养和强化监督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感,努力克服胆小怕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种种不良心态,切实提升监管主体和完成监管任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时刻保持参与态度、保持坚定信念和信心,同时加强被监管的主动性。

     (二)制定监管机制统一标准,增强监管公开性及可操作性

    1.充实监督内容和扩展监督深度

    由于高校基层教育和管控是项艰巨任务,为了保证监督在师生党员中的实际成效,必须确保监督的内容要全面,包括对各个环节、各个部分的考察,监督工作要有系统性和整体性,避免重复无目标的进行考察监督。首先,充实监督内容。对师生党员的监管要从整体性上加以把握,对其培养、发展、教育等方面进行监管。对于教工党员的监督,可以涵盖教学、科研、服务学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将群众监督贯穿其中。其次,简化监管流程和明确标准制定使得监管公开透明。从学习型角度看,主要内容包括:每位成员是否真正树立全面学习观,将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是否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精髓与核心,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掌握与贯彻情况如何。从服务型党组织的要求看,监督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每位党组织成员服务意识强不强、履行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能力和水平如何等方面。从创新型党组织要求看,主要监督每位成员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最后,新时代背景下要运用发达的网络资源并拓宽监管范围。要深入考察被监管者,可以采用网络迅速快捷特色来从各个环节对其思想觉悟和学习态度进行考核,且对其群众基础、生活作风、组织纪律、工作业绩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进行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考察和监督。

    2.拓展监督阵地和搭建监督平台

    有针对性地构建监管渠道和拓宽监管营地。其一,建立党员学生示范班或模范班。以自然班级为依托,任课教师和同班同学可以主动对其进行监督;其二,组建社团学生党员联系点。以党员学生为骨干成员,可以在学校、企业、机关、社区、街道中,为党员学生服务学生、服务社会搭建实践和锻炼平台,并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其三,建立网上党支部。在学院网站上开辟学生党建专栏,通过QQ群、微信、微博等安装党建APP软件,拓展信息渠道,建立改善信息披露机制。

     就相关消息获取方式而言,高校也要开通多种方式,尤其是要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及时全面发布涉及党务的相关信息。构建合理科学的监督电话和举报信箱等通报渠道,通过该渠道定时对党建活动进程做反馈,达到全体师生共同监管的目的。对监督主体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倡议要主动听取并酌情吸收,工作是否有成效,要以师生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对师生提出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关注并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三型”基层党建活动监督工作的公开性。借助网络信息系统平台,将非正式党员培养和预备党员转正式党员等管理内容公开到网络信息系统平台,充分发挥监督在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中的监察、督促和预警的作用,把监督与党员教育和管理进行深度融合,有助于实现高水平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

     (三)创新监管形式,提升创新力,增强监察工作的针对性

    1.增强内部监督,为做好高校党建活动提供保证

    首先,加深高校基层党组织对监管事务重要性的理解。高校基层党组织监管是指在教育事业中,各部门管理者和师生党员以党章党规和高校管理条例为根据,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对高校党組织进行权力监管。高校监管形式主要包括高校纪律检查部门的监管,高校监管主要工作有:检查高校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校规政策的力度,遵守高校管理法规的程度;调查高校监察客体违纪行为,并提出相应的处罚;接受师生对高校监察对象违反党规和不遵守校纪校规行为的举报,处理高校监察客体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事务和维护检举、控告人的合法权利等事宜。高校党组织的监督是确保高校党组织工作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是高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现实要求。[6]高校各院系党总支和党支部作为监管主体,其任务之一就是监管,而要担当好监察责任,必须从思想上深入体会监管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另外,高校纪委(纪检组或监察室),作为关键部门的监督单位,尤其要特别重视监督工作,努力做到思想与行动的高度统一,切实履行好监督的重要职责。其次,建立协调机制,明确各监督主体的职责和协作联系,要求各监督主体必须站在学校基层党组织利益与学校整体利益的统一高度,强化沟通与协作,监督主体要承担起对“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监督的相应责任,绝不能出现监督的真空。同时,建立相应的处理机制,主要是针对监督不到位的情况。

    2.创新监督形式和增强监管实效

    提升高校基层党建事务的质量水平,提高和改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效率,关键在于增强监管实效。而为了增强监督实效,必须创新监督形式。遵循严格的监督程序,运用适当的监督形式,把党内监督、自我监督、群众监督贯穿于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监督过程之中,形成立体式的监管合力,进而实现提高监管实效的最终目标。其一,互动式。灵活运用各种渠道,对于被监管客体在各方面的不足,及时向党组织进行如实反映,履行监督职责,行使监督权利,形成既规范有效又具多层次性的立体式监督格局;其二,评议式。高校党组织民主评议优势在于能够使监管主体无思想顾忌,敢于对出现错误的党员干部给出评判建议,构成全面监管的体系;其三,调研式。由上级党组织牵头,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履行监督职责,行使监督权利。另外,利用互联网响应迅速和信息获取容易等优势,为拓展高校基层党建监管事务空间和领域提供有力工具,探索“互联网+高校党建”新模式,以增强监督实效性,促进高校基层党建活动更好地发展,从而增强高校基层党建活动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6]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孟德斯鸠.许明龙译.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一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EB/OL].共产党员网, http://news.12371.cn/2016/07/18/ARTI1468787736367 353.shtml.

    [5]李小琼.浅谈高校学生党建监督机制的完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4).

    [6]纪中强.党内监督:必要性、难点及路径分析[J].岭南学刊,2017,(8).

    [责任编辑:上官涛]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白裤瑶的影像节

    李嵱广西南丹一个只有三万人的瑶族支系—白裤瑶,成立了一个乡村影像小组,由一群在外打工后返回家乡的本土青年自发创立。六年来,他们满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