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有效评价例谈
卢彩霞
【摘要】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评价,应该注重一个“全”字,让评价科学合理;注重一个“变”字,让评价生机盎然;注重一个“实”字,让评价以生为本。语文教师应该从真正能丰富孩子们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的角度出发,进行有效评价,为核心素养的落实和综合素质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案例。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评价;科学合理;核心素养;以生为本
一、注重一个“全”字,让评价科学合理
所谓注重一个“全”字,即制定较为全面的符合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说实话,评价标准不改变,仅仅单一地指向知识层面,就谈不到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科学的、合理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应该是整体的,应该具有大局意识、长远意识和科学意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评价不再是“可见知识”的评价,而应该是指向“内隐素养”的评价;不仅仅是知识结构层面,更是素养、情感和价值观层面。
比如,培养低年级孩子说话能力,不能仅仅指孩子们会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故事,而是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话、讲故事、复述别人的话;低年级写话,不是原模原样地照样子写话,而是“吾手写吾心”,真情写话、自由写话、个性写话,创意写话,如面对“我家是动物园”这句话,能说是不合适的吗?教师不是全盘否定,不是立即盖棺论定,而是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说?”“背后的理由是什么?”
好的全面的评价应该是由浅到深的追问,应该是多种因素的高效糅合,应该是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结合,应该针对主体的实际性、难点的凸现性和延伸的多元性,应该是自主探究、因材施教和思维梯度的综合。当教师的评价尽可能覆盖学生的全方位时,那么,核心素养的推进就变得瓜熟蒂落。
二、注重一个“变”字,让评价生机盎然
所谓注重一个“变”字,是指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如教师评和小组互评相结合、学校评和家庭评相结合、口头评语和书面评语相结合、符号评价和有情节的评价相结合、线下评和线上评相结合、小红花和奖状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里特别提倡“书面评价”和“有情节的评价”——因为“口头评价”无论多么精彩,但就像沙子上的脚印,风一吹就什么都没有了,但“书面评价”和“有情节的评价”却一直在那儿存在,长久而深刻地激励、锻造和影响着学生。
比如,某教师为低年级学生的写话作业中有这样的评语:“你写的‘妈妈夸我作业真细心是真的呀!因为我和你妈妈交流了,她证实了这一点,为你这样认真细心的好少年而点赞。”又如,二年级的陈老师给某个孩子发了一张充满细节的奖状:“童话故事最佳讲述者”——听听她讲的《蜘蛛开店》,你会不知不觉沉浸在形象、生动、精彩的故事中。
网络评价也应该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评价的重要“抓手”之一,哪怕是生字作业、造句作业,只要发现其“闪闪发光”的地方,教师都可以顺手拍照,配以简单说明性文字如“今天你孩子的字写得真棒”,然后发到QQ群或微信家长群,让更多的人第一时间足不出户就能欣赏、点击、评论、转发。其他如演讲镜头、背诵镜头、优质作业、故事复述、连词造句等精彩场面,均可以配以文字、动画和音乐,做成美文或微视频,发布在自媒体上,让动画评价的正效应充盈在更大的时空内。
三、注重一个“实”字,让评价以生为本
所谓注重一个“实”字,是指注重生本实际、教材实际和学校实际,直面孩子们当下的真实学情和生命遭遇。既然强调“实”字,那么整齐划一的评价就是要不得的,千篇一律的评价就是应该予以摈弃的,过高过细的要求就是应该调整的。“花有花的美,树有树的高。”因人而异,对症开方,给予最适合孩子本人的评价,才是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学习评价的应有之义。
例如,就朗读而言,面对学困生,“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即可;面对优等生,应该“注意语气和重音,读出情感、读出理解过渡”。再如,就口语交际而言,不是大而化之地布置任务,而是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话题,提供有实际意义和符合学生实际的交际任务,如“长大以后干什么”,千万不能都是科学家、画家和明星,什么“飞人、熊猫警长、动物园老师、轻轨车司机”都可以呀。
实践证明,评价愈有针对性,孩子们愈能更好地認识自己,包括直面自己的语文学习实情;评价愈结合实际,愈能激励孩子们亲近语文和热爱语文。对于蹒跚在语文学习之路上的小学低年级孩子而言,因为真实评价而打开的学习版图愈广阔,愈能激励孩子们沉浸在语文的大花园中“郁郁乎文哉”。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的评价应该实现更多华丽的转身,如由定量评价向定性评价转身,由琐碎评价向整体评价转身,由物理层面向精神层面转身。教师应深度研究其基本策略,为核心素养的落实和综合素质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案例。
参考文献:
[1]李英梅.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J].语文世界,2019,(12) :69.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推进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有效评价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