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之员工培训体系建设

    尹明香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5-135-02

    摘 要 改变传统员工培训模式,优化培训教材,建立内部认证体系,破解员工考核难题,通过员工培训矩阵,实现员工能力可视化,发现员工能力盲点,提高培训的精准度,实现快速、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熟练员工复制,控制生产风险,提出了员工培训与信息化的结合发展趋势。

    关键词 精益生产 员工培训体系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Management),简称”精益”,是衍生自丰田生产方式的一种管理哲学。我国于1978年开始引进精益生产,其所倡导的消除浪费、降本增效理念慢慢发展成为一种管理文化,在近几年更是激发了全国学习精益生产的热情。

    笔者所在公司是以三、四代头孢类医药中间体、特色原料药、生物制药、抗感染基础用药以及妇儿用药等为主业的科研、生产企业,其业务领域涵盖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终端制剂等,主要产品包括头孢类医药中间体、多肽类高端生物原料药、生物制药、妇儿科、高血压、高品质抗生素等。

    一、行业特点决定了员工操作熟练程度、现场管理水平对生产系统稳定运行的决定性作用

    精细化工、医药行业生产过程相对复杂,部分涉及危险工艺,员工操作若不能精准到位,容易引发非正常生产,特别是对安全、环保、质量的关键影响。现实生产操作中,员工操作水平高低不齐,导致产品收率、质量波动较大。

    公司为了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先后开展体系认证、班组建设、安全文化、现场5S等管理活动,受人员素质能力影响,各项管理工具在基层出现交叠,造成基层管理负担加重,现场操作规程种类繁多,有SOP、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等,不同的操作规程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不完整,导致对员工的指导效果不好。现场操作SOP以文字为主,且描述较为复杂,员工有需求时,无法一目了然的找到所需要的资料。

    常规的员工培训多以培训人讲,被培训人听的方式开展,以笔试方式进行培训效果验证,培训枯燥乏味,整体培训效果较差。培训内容受培训讲师个人喜好影响,不能做到统一,易重复,易产生漏点,培训效率低。以师带徒模式由于后续考核验证机制问题,老师傅“留一手”、“小窍门”等屡禁不止的现象层出不穷,老师的不良行为也容易代代相传,导致新员工无法快速成长。

    基于存在的问题,公司与2016年引进深圳优制员工培训体系建设精益生产管理项目。

    二、员工培训体系建设,解决快速、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熟练员工复制问题

    (一)精选项目成员,保证项目效果。在项目组成员的选择上,一是要年轻化,有利于创新性的解决问题,在精力、时间上也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二是专业化,要具备一线操作经验,具备精通本单位生产工艺及操作,要有一定学历基础。三是员工中有威信、有思路,灵活肯干。项目组负责项目整体进度及质量,对总经理负责。

    (二)岗位分级,打通员工晋升通道,为交叉岗多能工培训奠定了基础。项目组将公司所有岗位按照发生问题的补救成本、是否容易被后端发现、操作复杂度、工作强度、工作环境、证书6个方面将岗位划分为A、B、C三类岗位,实现对关键岗位的重点控制。新员工入职按照CBA第次学习,由简到难,逐步提升。为促进员工学习积极性,建立交叉岗多能工奖惩制度,鼓励员工主动学习,一岗多能。

    (三)培训教材,精简、全面、综合。各生产车间指定专人对现场各类操作规程、SOP进行整合,提取操作要求,编制培训教材,为防止教材编写出现偏颇,公司组织员工代表、车间管理人员、职能部门进行评审,以确保教材质量。

    新编制的培训教材图文并茂,文字与图片相结合,并动画形象展示操作过程,教材涵蓋SOP要点、改进措施、客户投诉、操作不良和报废、安全事故、经验积累6个方面,通过岗位曾出现的客户投诉、操作不良和报废、安全事故分析等明确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以及如何有效的防范。

    (四)100%认证培训,根治员工操作随意性问题。新编制的培训教材由各车间组织开展员工培训,并进行理论认证和实操认证,只有通过了实操认证的员工,才具备上岗操作资格;未通过的员工补考仍未通过,进入公司的淘汰程序。为了鼓励员工积极参加认证培训,对于一次性通过认证的员工发放一定额度的薪酬补贴。

    (五)打造专业认证队伍,破解员工考核难题。

    选取合格人员作为公司认证员,集中培训,项目组组织职能部门对认证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发放聘任证书。持续开展新认证员的培养工作,由老认证员担任培训讲师,在培养新认证员的同时,不断强化老认证员的能力,保证考核质量。为激发新老认证员工作热情,对担任讲师的老认证员、通过考核的新认证员均给予一定的奖励。

    建立实操认证机制,对笔试合格的操作人员进行实操认证,实操认证从对本岗位作业指导书和培训教材的理解与执行、质量与效率、安全、5S、单据及表单、设备工具的使用六个方面对员工操作进行打分,每项考核成绩分为ABC项,出现一次C则视同考核不通过,设置本岗位作业指导书和培训教材的理解与执行、质量与效率为重要考核项,其不得同时为B。

    (六)建立培训档案及培训矩阵,员工能力可视化。

    员工岗位胜任能力有多少?员工能够胜任几个岗位?后期的培养重点在哪里?车间哪些岗位急需培养后备?岗位轮换如何能够快速匹配?这些问题长久以来都困扰车间管理人员,随着员工培训体系的建设,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们通过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和培训矩阵,员工的操作水平是熟练、合格还是在培训,员工胜任岗位数量、哪几个岗位缺乏储备一下子变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员工培养计划一目了然。

    三、公司员工培训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一)员工培训体系,实现全员100%实操上岗认证。通过培训、理论认证、实操认证,所有生产员工均建立了培训认证档案,严格记录了员工认证过程。

    (二)岗位进行量化分级,按照难易程度、风险大小划分为ABC岗,新员工入职按照先易后难的程序,从C岗学起,逐步向B岗A岗转换,有利于员工逐步提升操作能力,也确保了A岗操作员工均为高素质、高能力、全面了解车间生产的员工,有力的保证了车间安全、环保和质量。

    (三)培训教材图文并茂,摆脱了以往枯燥乏味的培训模式,特别是动画展示,一目了然,员工接受程度高,学习效率高。培训教材中汇总了本岗位所发生的客户投诉、操作不良和报废、安全事故及对应的正确操作,有效的完成了经验传承。

    (四)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培训流程,实现熟练员工快速、大批量、标准化的复制。通过员工培训体系,员工培养周期由3个月缩短至2个月,周期缩短33%。通过培训矩阵,能够迅速发现车间急需岗位,并有的放矢开展交叉岗多能工培养,完成岗位后备人才储备。通过岗位培训,累计新增交叉岗多能工近300名,占到员工总数的15%,实现了所有的A类岗均有1人以上的人员储备,交叉岗多能工占一线员工近30%,有效缓解了人员流动带来的风险。

    (五)通过统一的认证考试,将员工操作尽可能的统一和规范,避免了一人一种操作,生产可控性进一步提高。通过认证,累计发现问题6300余项,结合案例编制现场操作案例集,督促员工自主学习,有效降低问题发生率。自项目实施以来,实现所有员工均持证上岗,因员工能力问题因操作失误引起的生产波动明显减少,产品质量持续提升,一次合格率保持100%,产品纯度明显提高。生产成本同比下降3%,安全实现零事故。

    (六)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认证队伍。通过项目的实施,公司累计培养岗位实操认证员85人,认证员持证上岗,这些认证员本身来自一线的员工或基层管理人员,通过培训与考核,认证员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在日常操作中,又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深受员工的喜爱,大大提升了一线综合管理能力。

    四、对员工培训体系项目实施的几点思考

    (一)认证员选择与后期管理,不同程度下影响着项目的成效。

    一是认证员的选择,具备较高认证能力的认证员,能够有效的发现员工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并能通过这些问题,及时修正培训教材,甚至能够分析、发现影响生产过程的新因素,并对生产系统进行修正。反之,则容易出现通过认证的员工其实际能力并不满足需要的情况。

    二是如何解决认证员不能专心履职的问题。公司认证员均为兼职,各认证员往往在主要职责完成之余开展认证工作,而在员工数量大,认证工作多的情况下,存在以降低认证质量来达到完成认证工作的现象。

    (二)纸质材料多,认证背后的工作量较大。实际生产中岗位变动较多,员工档案及矩阵看板调整频繁,带来工作量的增大和管理效率的下降,项目效果如要持续稳定发挥下去,则应加快与信息化系统有效连接,同时也要做好现场记录的进一步精简。

    (三)员工创新能力明显下降,标准化背后的创新缺乏成为新的问题。大部分员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但对于化工企业,往往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的存在不是一套标准操作流程能够解决的,如何做好标准与创新的平衡,是要深入研讨的问题。

    (四)教材更新速度与现场变更不匹配。为降本增效,各单位不同程度的开展了技改技措、自动化提升等举措,但教材更新速度与变更不匹配,存在现场变更完教材长时间还未更新的现象。

    (五)加快员工培训体系与其他培训工作的有效融合。目前开展的员工培训体系仅覆盖员工操作培训,而安全技能培训、企业文化培训、清洁化生产、质量管理等其他培训,均未纳入管理,存在多套培训体系共存的情况,如何进行进一步的整合,构建一套完整的培训體系,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六)员工培训信息化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首先是培训方式网络化,当下00后进入工作岗位,年轻人对于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充分利用其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培训成为新的课题。其次是培训的记录信息化,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是安全、环保、质量的培训,还是员工企业文化、操作的培训,都要形成记录,如果能够实现记录的信息化,那将节约很大的人力、物力。信息化应用于员工培训体系,能够更为直接的记录、查询员工培训学习情况,有利于查缺补漏,提升培训的准确度。

    精益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多年来深受企业欢迎,而其实施工具又具有多样化特点。不同的企业在实施精益化管理的时候,都会根据企业实际选择合适的契机和着力点。员工培训体系建设只是精益化管理的一小部分,但作为企业管理,人的管理是管理基础中的基础,某种情况下,员工培训体系可以说是精益化管理的基础之一,值得深入研究。

相关文章!
  • 从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年会议题

    李思艺 扆兆琳摘要:档案工作的进展是档案工作者协会关注的重要内容,档案工作者协会年会为档案工作的进展提供了总结与展望的平台。文章

  • 新加坡:公私合作完善医疗服务

    金彩红覆盖全民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新加坡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包括政府补贴、保健储蓄计划、健保双全计划和老龄健

  • 对金沙县煤矿污水处理的几点建

    罗再勇<br />
    摘要:本文针对金沙县煤矿污水的现状提出了处理的对策。<br />
    关键词:金沙县 煤矿污水 处理<br />
    金沙县是贵州省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