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巧用“抄袭”

    摘要: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发挥。课堂教学可以将“抄袭”反其道而用之,或开展学习竞赛,或模仿学写美文,或成就高效复习,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学习和训练方式,巧用“抄袭”必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贵在得法;巧用抄袭;训练方式;事半功倍

    课堂教学是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而形成的一种整体性活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语文教学的追求。在此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只有导得有方,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对于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广大教师无不深恶痛绝,但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对“抄袭”加以妙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抄袭”开展学习竞赛

    长期以来,在教师心目中形成了一种固定化的思维,作业的答案一定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殊不知,学生在独立作业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某些错误,会在无形中干扰学生对于准确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对于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易错字,学生初次写错,无疑会对错误答案留下深刻的印象,时间一长,到底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容易混淆,这就是干扰。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这种干扰呢?对于语文作业中的一些需要学生机械识记的内容,教师可让学生先对照答案进行“抄袭”,看谁抄得又快又好,并要求学生在抄写的同时快速记忆。“抄袭”结束后,教师对“抄袭”内容进行提问,比一比哪位同学记得最多最准确。而后教师对以上教学活动的得失进行评价,以奖励先进,激励后进。这样的课堂“抄袭”活动的设置与开展,既節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是一种促进学生记忆的好方法。

    二、巧用“抄袭”模仿学写美文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中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十分严重,甚至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有些学生即使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勉强完成作业,写出的作文也是 “言之无物”“言之无序”。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针对作文现状,采取仿写的方式,再由仿写到创新实现一个蜕变。

    技能的获得离不开模仿,对于中学生写作文来说也是如此,模仿的第一步应是阅读和“抄袭”,只有先“拿来”,认真阅读、抄写、背诵,能自己品味这些佳作的思想性、艺术性,能从中明白这些文章的魅力所在,才从中获得智慧,开启思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那些才思俱佳的美文的特质有所把握,才能从中得到写作的要领,从而增强自身的表达能力,最后达到成功仿写,甚至是创新的目的。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中这种教师默许的“抄袭”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种训练方式,如果运用恰当,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用“抄袭”成就高效复习

    语文复习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容庞杂却又时间短促。在这种情况下,将所有试题类型的练习都搬上课堂,做到面面俱到,显然有悖现实。所以教师只能精讲。精讲就是要讲准,言简意赅,抓住重点使学生开窍并能使他们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精讲应讲在“点”上,它需要教师根据复习内容、知识系统、学生的可接受性及领悟程度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

    试想,如果学生在教师精讲之前不是非常熟悉所讲内容,精讲又如何落到实处?与其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做题上,倒不如将一些识记性强、操作性强的练习的答案提前告知学生,让他们先在课外通过“抄袭”答案完成专项练习,而后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背记,教师再对其中的要点和规律进行适当的归纳与总结,这样无疑培养了学生快速识记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大大地提高了复习效率。

    总而言之,教学中不存在一种可以适合于所有教学情景的方法,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恰当的方法,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要因人、因境而定,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佳。

    作者简介:曾秀梅(1977—),女,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五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高三语文复习中应试技能与核心

    王引弟摘 要:众所周知,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不但是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有效落实,而且还是对我国“立德树人”战略要求的回应。鉴于

  • 那件旧物

    由昕艾在我们的认知中,时光似乎总是“冲淡往事”,但总有那么一段时光,一次经历,抑或是一个不起眼的旧物,勾起我们如水的回忆。“砌下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