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分析
王乐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于2018年04月~2019年04月本院接收的9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一组行常规化护理配合,作为常规组,另一组行护理干预配合,作为研究组。两组各45例。结果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手术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配合,可进一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使其早日康复出院。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2..01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慢性关节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步倍增,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外伤、退行性骨关节炎等等。膝关节是人体中最为重要的关节,一旦病变,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治疗关节损伤,围术期加强护理配合,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鉴于此,本文以9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重点探讨了护理干预配合的效果,以供临床有效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9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接收时间均为2018年04月~2019年04月。通过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常规组、研究组各45例。研究组中男性观察对象23例,女性观察对象22例,年龄56~77岁,平均(66.5±9.1)岁;例19创伤性关节炎,26例骨性膝关节炎。常规组中男性观察对象24例,女性观察对象21例,年龄56~78岁,平均(66.9±9.3)岁;20例创伤性关节炎,25例骨性膝关节炎。两组临床资料P值>0.05,均衡一致,可分组探讨。
1.2 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配合,研究组则予以护理干预配合,即(1)术前。①心理疏导。术前与患者保持紧密的交流关系,为患者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重要性能以及手术流程、目的、时间、康复知识、护理要点,必要时为患者讲解成功治愈的案例,减轻其不良心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树立治愈的信念。对于迫切希望恢复关节功能的患者,由于畏惧疼痛而抵触、拒绝康复锻炼,影响术后康复。基于此,临床需加强心理疏导,减轻其不安心理。②准备。提前备好手术所需的相关仪器、物品,比如电动止血带、监护仪、吸引设备、电刀、无菌品等等,并保证其完好无损、性能优良。同时严控手术室湿度(50%-60%)、温度(22℃-25℃)。(2)术中。术中配合麻醉师,对患者进行麻醉操作,患者保持仰卧,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术中及时准确的传递用具或器械,密切配合医师,缩短手术时间。假体安装前,备好生理盐水,清洗关节腔、截面。传递假体时,用无菌纱布包裹,协助医师在截骨面以及假体上涂抹骨水泥,完成安装后,予以生理盐水清洗切口。术后清点、记录手术物品,确认无误后签字。(3)术后。安全送患者回到病房后,监测其各项体征的变化,记录引流液、颜色以及性状,及时向医师反馈。术后6h禁止饮食、饮水,以免误吸、呛咳,麻醉药物完全代谢之后,予以流食、少量饮水。去枕保持6h平卧,小腿抬高并予以被动活动,以免患肢栓塞。帮助患者变换体位,叩背,便于痰液排除。为避免切口感染,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发生感染时,遵医嘱予以清创、引流,为患者补充营养,加强身体抵抗免疫力;为避免压疮,制动时将臀部托起,并予以按摩,排便后清理干净肛周皮肤,并保证干燥;为预防呼吸道感染,保证呼吸顺畅,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拍背促使痰液排出,若有必要可予以雾化吸入,每日2次,多喝水。
1.3 观察指标
(1)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压疮;(2)住院時间、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数据,[n(%)]描述计数资料,予以x2检验;(x±s)描述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P<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45例,切口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1例,压疮0例,总发生2例。常规组45例,切口感染3例,呼吸道感染3例,压疮5例,总发生11例。
2.2 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对比
研究组45例,住院时间d(15.4±1.2),住院费用万元(3.2±0.6)。常规组45例,住院时间d(15.4±1.221.5±2.6),住院费用万元(21.5±2.6)。
3 讨 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关节类手术,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困难,操作十分复杂,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文特此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予以了护理干预配合,结果发现,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也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通过术前充分准备、积极心理疏导,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减轻其不良情绪,便于手术顺利实施;术中默契配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密切监测,积极预防并发症,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身心健康水平。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