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与远程课程属性的微课评价

    皮桂香

    摘 要:自从2011年“微课”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我国国内的微课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基础,虽说对于微课这一理论并未达成一致,但是微课的实际表现形式及其核心思想都基本统一。微课这一理论的引入,无疑给我国的教育教学体系融入了新活力,也为教师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因此,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要想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就要重视微课这一教学理念的渗透。基于此,文章针对资源和远程课程属性的视角论对微课进行了评价,希望相关分析能给有关人士以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资源与远程课程属性;视角;微课评价

    微课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有关它概念的讨论就未曾停止过,至今仍旧未能有人对此概念进行透彻地分析。这些关于微课的理论研究无法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从客观角度来讲,微课这一概念的解析仍然较为模糊,致使对微课的实际评价难以继续下去,同时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态势,这一情形之下也会导致微课的核心理念难以确定。文章对大家都认同的几点共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总结出微课在视频传播中过程简单、时间短以及内容精悍等特征,呈现着现代化的特色,和网络资源相比较,其实际内容相对更加丰富。从组织活动层面,对微课的使用流程进行分析,与网络课程的应用形式相比较,微课的内容体现出了一定的碎片化形式,每一个视频的时长都相对较短,从认知负荷层面,也更能贴合信息化时代学习者的特征。微课的应用从资源到课程的阶段,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微课使用的最终价值就是要实現资源生成,教学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予以表达,而后可以实现教学阶段的资源生成,同时也可以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翻转的重要载体。

    1 对于微课的概念浅析

    所谓的微课,从表层上予以理解,指的就是“微小的课程形式”,它的核心点就是“微”,正是因为这个特征,使得微课表现出了时间短的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和互联网用户、网络客体以及社交媒体等实现了高度的契合,同时可以和互联网用户的碎片式习惯相一致,微课的发展速度快,课程时间短,可以实现在线视频和媒介传播[1]。

    但是,微课的“课”这一概念,将会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国内最早对于“微课”这一概念的理解由胡铁生提出,他认为“微课可谓是教学资源的统一和融合”,国外也有专家学者对微课的概念予以明确,认为“微课是对一些重点知识内容或是某一主题内容的精简化课程”。赵慧臣[2]和钱小龙等[3]对微课的兴起以及应用发展角度进行了切合实际的分析,他们认为“微课指的就是师生可以在实践中总结并掌握学习资源的重要途径”,而我国的教育界专家张一川等[4]也提出了自己的相关见解,他认为“微课是通过媒体展示的方式,主要围绕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实施简短化教学的重要载体,逐步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微课的概念提出到最后的热议过程所用时间不长,但是,专家学者对于微课的认知层次已经趋于成熟,从胡铁生等[5]对于微课内容的划分方式来看,他将微课划分成3个主要阶段,分别为:关注微资源结构、关注微教学和关注微网络课程建设这3个方面。

    笔者对上述胡铁生的观点进行分析,而后对此观念较为认同,因此,文章结合微课的资源性以及课程性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

    如果微课教学仅仅停留在资源性的阶段,那么,它将无法体现出自身的实际影响力,更加不会被人们作为独立的概念进行分析和探究,教育资源建设规范对于微课也作出了相应的定义,他们认为“微课”中包含着诸多的内容,比如,网络课程、媒体素材以及课件等内容,这些资源都体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最为主要的设计理念是将学习人员作为核心,可以将视频作为实际的表达方式,不仅可以应用到自主学习这一层面,同时也可以将其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6]。

    2 对于微课的评价探析

    教育资源以及网络课程的评价体系以及方式都具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和讨论,认为对于微课的评价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分别为课程和资源这两个方面做好把控方案,这就会为微课评价的最终方式提供示范作用。

    通常情况下,所落实的教育评价工作,指的就是要将教育工作中的要素和重点环节做好把控工作,而后对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和统筹,在此过程中,如果使用一定的评判标准对其实际价值进行判断,那么它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在评价中分析最终的教育结果,逐步对评价对象提供相应的指导方案,使最终的微课评价方式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更能符合学习人员的成长需求。

    微课评价工作的落实,需要结合其他方式的教育评价工作,例如,可以从学习资源评价、网络课程评价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等方面做好把控工作,笔者则主要针对和微课实际属性较为接近的教育网络和网络课程评价实施讨论。

    微课的开展过程需要依赖移动通信技术以及网络信息的作用,同时可以从翻转课堂之中得到相应的启迪,这也已经成为教育工作领域的要点内容,也正是因为学习方式和学习载体的变化趋势,可以从教学设计、传统课程理论或是教学组织层面做好把控工作,而后制定最为适宜的微课评价体系,在此过程中,需要参照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的作用,或可从微课本身的特殊性角度着手,适当地进行调整,促使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具系统化的特征[7]。

    微课和网络课程的制定都属于典型的教学模式,实际的教学环节,则要对其重点予以分析,现阶段,微课这一教学形式已经普遍的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可以使课程教学体现出翻转性,逐步使我国的网络课程体系逐步向着慕课这一形式发展,它支持移动式学习、在线学习以及混合学习等多个模式。

    微课课程教学更具可行性、便利性和有效性,在应用微课这一形式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在线学习人员的学习需求,使最终全媒体资源服务以及资源构造更具多元化的特征。

    对于微课的教学,需要构建一个系统化的教学体系,而后将其作为教学资源的典型代表,微课评价工作中,不可仅将视角定位在教学评价的本身,还需要从资源利用层面,促使最终的微课评价更为灵活,更能贴合实际生活。

    3 关于微课可利用的价值导向评价方式分析

    微课是继慕课和翻转课堂之后的新式教學模式,这些年来一直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微课自从出现以来,就可谓是教育资源整合的重心,同时也在由“助教”逐步向“助学”的趋势演变,正是因为现阶段对于教育资源建设目标要求的提高,也使得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可以将此作为微课教学的关键指标,更加是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引导的转折点。

    可利用性体现了对于微课这一教学方式质量、形式以及投入产出比3个方面的实际要求,有人对微课这一网络教学形式比作快餐,快餐体现了微课的主题性突出,同时实际的教学时间短等特性,这样的快餐形式可谓是对大餐和中餐的分解,可利用性要求其中的分解方式应体现出科学性和合理性,实现拼接的便捷性以及可反复利用等特征,类似于程序开发中的“模块”和“类”等内容。可利用性可使开发的工作量一定程度地减少,也使微课资源可以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可重用性是价值导向,其中的价值导向则多为人为规定的,引导其向一个特定的方向发展,企业绩效评估中的价值导向的出现概率较高,而微课的发展可以体现出一定的价值导向性,这些价值导向仍具有一定的战略性和前瞻性,虽说在短时间内将会消耗一定的资源和时间,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说,仍旧需要为微课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

    4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性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微课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做好评价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最终的微课教学更具规范性,更能体现其本身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闫寒冰,祝智庭,蒋敦杰,等.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运营模式的动力机制设计—来自C2C电子商务模式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1-6,98.

    [2]赵慧臣.网络课程群知识建构研究:促进跨课程的网络学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0-47,54.

    [3]钱小龙,汪霞.基于属性模式的开放教育资源基本要素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2):93-99.

    [4]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5]胡铁生,黄明燕,李民,等.我国微课发展的3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6]焦宝聪,苏古杉,陈楠,等.微课程设计的三重属性和六大要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6):89-95.

    [7]王瑞华,宋薇.基于移动学习的远程教育微课设计与实践—以“C#语言编程求解斐波那契数列”教学设计为例[J].信息与电脑,2015(21):185-187.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基于MATLAB 的信号时域采样及

    唐敏敏 张静摘要:频率混叠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特有的现象,发生频率混叠后,信号会分析出错误的结果。而采样过程中,由于频率不够高,采样出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