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社会企业使命特征对资源获取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新创社会企业的使命特征及其效应,是社会创业研究重点之一。本文在分析新创社会企业使命特征维度和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些维度对社会企业资源获取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基础的理论框架,可以为后续实证
和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关键词:社会企业使命 使命特征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社会企业作为运用市场手段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近年受到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研究领域的高度关注,也激发了大量的研究热情,社会企业家因其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来创造特定社会价值而赢得广泛的赞誉 [1-2],然而,社会企业家也常面临资源不足的困境 [3],为此,社会企业家需要不断说服外部资源主体提供社会企业所需资源,希望具备同情、利他和亲社会动机的外部资源提供者能够对新创社会企业的使命传播和使命召唤做出积极响应,奉献其时间、资金及其它资源来支持社会企业的创立和发展 [4]。然而,關于社会使命会对资源拥有者的态度和行为产生什么影响的问题,现有研究还不能全面、清晰地回答上述问题。
虽然,部分研究提到那些能够创造更大社会价值和致力于解决关键社会问题的新创社会企业,更容易获得外部资源提供者的认同和支持 [5],但是,也有学者意识到社会企业创造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仅仅是影响因素之一, Albert 等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分析结果表明,外部资源主体对社会企业的评价不仅仅受其社会价值大小的影响,还会受到社会企业使命其他特征的影响。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社会刺激对关注度和决策具有重
资源获取 影响机制
要影响,个体决策更易受到那些能够吸引注意力和得到积极评价的社会信息的影响 [6],那些更突出、生动的社会信息将会赢得接收者的兴趣并影响其决策过程 [7]。
因此,已有少量文献分析了新创社会企业使命特征对潜在资源支持者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但是这些分析不涉及隐藏的内部机制,为此,从社会认知的视角,分析新创社会企业使命特征影响社会企业资源获取的过程和机制。
1 新创社会企业及其使命特征的内涵
社会企业通常兼具公益型组织和企业组织的特点,它以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变革为终极目的,同时,有通过企业化运作来获取经济收益以维持组织的持续生存, Albert等将新创社会企业定义为“以社会价值创造优先同时以企业模式进行运作”的创新性组织,该定义强调了社会企业创立的目的是为了创造社会价值而非受“经济利益”驱动,但是,也并非暗含“为了社会价值的实现而牺牲经济利益”的内涵指向,该定义包含的企业模式意味着新创社会企业在经济上是“自给自助”,或是依赖其产品或服务市场的经济收益来获得生存的 [8],因此,新创社会企业的定义包括了非营利组织、盈利组织或是混合组织的内容。借鉴新创社会企业的现有定义,本文将新创社会企业定义为以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为核心的创新性企业组织。
企业使命通常描绘了企业存在的“理由和目标”“企业的价值观和信仰”,创造社会价值、解决特定社会问题或促进社会创新是社会企业使命的核心,社会使命代表了组织通过其行为产生积极社会影响的组织终极目标 [9],社会使命常会被概念化为“组织的整个社会目标和意图”,组织的社会使命常常以语言陈述、图形陈述等形式来表达,并通过纸质材料、宣传单、网站、媒体广告等多种传播媒介来推广或宣传。社会企业使命传播效果好坏,除了受到宣传方式和传播媒介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会受到使命内容本身的特征影响,为此,Albert 等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提炼并概念化了六个维度的社会使命特征:社会价值一致性、心理亲近性、潜在社会价值重要度、使命实现的可能性、使命内容的创新性、使命实现的时效性。其中,社会价值一致性指的是社会企业使命内容所被感知到的价值是否与社会共享的价值观一致或一致的程度;心理亲近性指的是资源拥有者感知到的与社会企业使命内容中“利益”目标群体间的“距离”;社会企业使命创新性指的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规划基金项目,“新兴民营企业家政治技能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多层次关系嵌入性的视角”(13YJA630022);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网络嵌入视角下社会企业的良知唤醒行为及其绩效影响研究(17SHB006)。
作者简介:郭立新(1969—),男,汉族,籍贯:四川成都,学历:博士 ,职称: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管理。
是社会企业创造性解决某些社会问题的新颖程度;潜在社会价值重要度是社会企业使命内容所提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和重要程度;使命实现的可能性指的是目标受众对社会企业所倡导社会使命成功概率的评估或感知;使命实现的时效性指的是被目标受众所感知到的使命实现的期限;这六个维度从不同的属性角度反映了社会使命可能影响目标受众社会认知过程和结果。
2 社会企业使命特征对资源获取的影响
在社会创业领域,资源提供者常定义为能够给新创社会企业提供帮助的个体和组织。如,个体捐赠者、投资者、基金会、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机构、公司。可以提供诸如财政资助、货物捐赠、贷款、担保、捐款、债务和股权投资等。融合社会认知和网络嵌入理论,本文剖析上述六个使命特征对社会企业资源获取影响特性和影响机制。
2.1社会价值一致性对资源获取的影响
社会使命所陈述或包含的内容与社会公众或目标受众的社会价值观一致性程度越高,特别是被目标受众(如资源拥有人)所认知和感知到的那部分内容与社会共享价值一致性程度比较高时,容易引发资源主体的共鸣,激发资源主体亲社会行为从而对社会企业的“使命呼唤”做出积极响应,例如,提供自愿者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和帮助等。事实上,Sharir 等 [10]对以色列 33个社会企业的研究表明,社会企业社会理念被公共话语接受的程度影响着社会企业的成败,过去许多有关非盈利组织的研究也发现个体的慈善行为较大程度地受到自身信仰或价值观偏好的影响,也有研究认为“突出”的使命内容更容易引起资源主体的关注,从而更有助于资源获取,因此,可以从现有研究证据和逻辑推演提出假设命题,即社会企业使命被感知到的社会价值一致性对社会企业的资源获取具有积极效应。
资源拥有者对社会企业使命的认同,无疑是其提供资源或支持的前提,新创社会企业的使命陈述和使命传播能否达到预期的资源获取目标,主要还要看资源拥有者是否愿意与社会企业建立相应的联系和关系,这意味着社会企业使命内容被感知到的社会价值一致性,首先直接影响的是目标受众对建立关系的态度和行为,换句话说,社会价值一致性首先影响到社会企业的外部网络关系嵌入,从而影响到社会企业的资源获取。
2.
2心理亲近性对资源获取的影响
大量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更倾向关心和帮助与自己有所关联或关系的对象,人际之间的心理距离影响着人际交往和互助行为,一般而言,人们更愿意关心和支持与自己感知心理距离更近的个体或群体,因此,社会企业使命陈述内容中所解决社会问题的“受益者”越是与资源提供者有较近的关联或心理距离,社会企业的使命传播越容易引起资源拥有者的关注和响应。大量的研究表明,个体更容易对有关联的朋友或其它个体表现出同情和帮助倾向,强烈的与他人具有关联的意识促使个体倾向对关联群体增强同情,且表现出对该群体提供支持的强烈意图,而对陌生人或与自身心理距离较远的个体则不容易表现出“仁慈”或帮助倾向,因此,社会企业使命内容的“心理亲近性”,直接影响到社会企业网络嵌入的关系类型,也就是说社会企业使命陈述和使命传播吸引和影响的是某些具有较近心理距离的资源拥有者,从而影响到社会企业获取资源的类型和方式。因此,在评价社会企业使命心理亲近性特征时,需要确定使命陈述“利益对象”和使命传播对象并测度资源拥有者感知到的“受益对象”间的心理距离,新创社会企业使命心理亲近性特征通过对不同资源拥有者的不同影响,首先影响了社会企业网络嵌入的类型、结构和关系模式,从而最终影响到社会企业的资源获取。
2.
3社会企业使命创新性对资源获取的影响
對不同的新创社会企业而言,在解决相同社会问题时,所提出的方案可能有所不同,例如,为贫困人群提供小额贷款服务,为贫困和边远地区提供乡村发展和农业支持服务,事实上,那些能够带来新奇社会变化或提供新产品 /服务以提升受益群体财富的新创社会企业,更容易得到较高社会评价并赢得资源提供者青睐( Nicholls)[11],创新性更强的使命陈述或解决方案更容易引起资源主体的兴趣和关注,有特色和新奇的使命内容显得更为突出和有生机,从而吸引资源拥有者的眼球和注意力,由于资源提供者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对那些具有利他动机和亲社会动机的资源主体而言,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其在实施利他行为或公益行为时具有选择性,在解决相同社会问题的不同方案中,创新程度较高或比较奇妙的解决方案和使命陈述更可能成为选择的对象,从而使得这些资源拥有主体更愿意与提供新颖解决方案社会企业建立合作和支持关系。
2.
4潜在社会价值重要度对资源获取的影响
如上文所言,由于资源拥有者时间、精力、财富、资金等资源的有限性,使得资源拥有者在面对多种社会使命传播、多种社会支持需要时,具有亲社会行为和帮助对象的选择性,对资源主体而言,选择自己认为具有更重要社会价值的支持和帮助对象符合多数人的思考逻辑,社会企业所创造的被社会公众所感知到的社会价值的大小,影响到社会公众(或资源拥有者)对社会企业的评价,对具有利他动机和亲社会动机的个体或组织而言,在选择支持和帮助项目或对象时,通常会考虑社会投入成本和相应的“社会回报”,潜在资源提供者接收相应使命陈述信息时会进行相应的认知评价,分析其对相应社会企业潜在投资收益和需要付出的成本,因此,那些被感知到能够创造更大社会价值的社会创业项目更容易获得资源提供者的青睐,从而愿意对其进行投资,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
2.
5使命成功的可能性对资源获取的影响
一般而言,个体行为选择受到个体对行为预期结果大小的影响,人们倾向于选择成功可能性较大的事项和行为,对成功概率较低的事项和行为倾向于采取回避措施,因此,从一般逻辑而言,社会企业使命传播即使能够吸引资源提供者的目光和激发起支持兴趣,但是,如果不能让资源提供者确信相应的社会创业项目或使命能够获得成功,则仍然不能导致资源提供者的支持行为,社会企业如果在进行使命设计和传播时,增加实现使命目标的战略方案内容,则有可能增加资源提供者对社会企业使命实现或社会创业项目成功的信心,那些看起来容易实现或成功可能性较高社会使命或社会创业项目,则会更容易得到相应的资源支持。
2.6使命实现的时效性对资源获取的影响
研究表明,任何行为的预期结果出现的时间越快,在给定实现可能性和价值大小的情况下,相应行为的“心理价值”会增加,社会企业所传播或宣扬的使命越是能够较快地实现,则在“可预期和看得见”的“社会回报”的激励下,具有亲社会动机的个体或群体则可能更愿意与相应的社会企业建立联系并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
综上分析,新创社会企业使命特征会首先影响到社会企业与外部资源拥有者建立关系的类型、关系模式,即影响社会企业的结构性和关系性嵌入模式,从而最终影响到社会企业从外部获取资源的类型、数量和质量。社会企业使命对资源获取的影响机制,见图 1。
3 结束语
社会创业研究是一个重要而且快速增长的研究领域,新创社会企业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持续不断地从外部获取相应的资源支持。例如,资金、技术、人才、政治及其他资源,新创社会企业通过向外部传播使命,吸引关注、兴趣和赢得支持,是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从社会认知理论和网络嵌入的视角,分析了社会企业使命的六维度属性特征对新创企业网络结构与关系嵌入的影响,揭示了这些影响是如何最终影响到社会企业从外部获取资源的类型、数量和质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可供后续实证研究进行检验的理论框架,为社会企业使命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前期基础。
参考文献:
[1] Nicholls, A. 2006. Introduction: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New Models of Sustainable Social Change.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Nicholls, A. 2009. “We do Good Things, Dont we?:‘Blended Value Accounting in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34 (6): 755-769.
[3] Lumina S. Albert, Thomas J. Dean & Robert A. Baron (2016) From Social Value to Social Cognition: How Social Ventures Obtain the Resources They Need for Social Transformation, Journal of SocialEntrepreneurship, 7:3, 289-311。
[4] Miller, T. L., M. G. Grimes, J. S. McMullen, and T. J. Vogus. 2012. “Venturing for Others with Heart and Head: How Compassion Encourage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7
(4):616-640.
[5] Scarlata, M., and L. Alemany. 2010. “Deal Structuring in Philanthropic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Financing Instrument, Valuation And
Covenants.” Journal of BusinessEthics 95 (2): 121-145.
[6] Jones, T. 1991.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by Individuals in Organizations: An Issue-Contingent Model.”Academy of ManagementReview 16 (2): 231-248.
[7] Taylor, S. E., and J. V. Wood. 1983. “The Vividness Effect: Making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 In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edited by R. P. Bagozzi and A. M. Tybout, 540_542. Ann Arbor: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8] Mair, J., and I. Mart_.. 2006.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 Source of Explanation, Prediction, and Delight.”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41 (1): 36-44.
[9] Dees, J. G. 1998. “Enterprising Nonprofits.” Harvard BusinessReview 76 (1): 55-66.
[10]Sharir, M., and M. Lerner. 2006. “Gauging the Success of Social Ventures Initiated by Individual Social Entrepreneurs.” Journal of WorldBusiness 41: 6-20.
[11]Nicholls, A. 2010. “The Legitimacy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Reflexive Isomorphism in a Pre_Paradigmatic Field.”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34 (4): 611-633.
和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关键词:社会企业使命 使命特征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社会企业作为运用市场手段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近年受到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研究领域的高度关注,也激发了大量的研究热情,社会企业家因其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来创造特定社会价值而赢得广泛的赞誉 [1-2],然而,社会企业家也常面临资源不足的困境 [3],为此,社会企业家需要不断说服外部资源主体提供社会企业所需资源,希望具备同情、利他和亲社会动机的外部资源提供者能够对新创社会企业的使命传播和使命召唤做出积极响应,奉献其时间、资金及其它资源来支持社会企业的创立和发展 [4]。然而,關于社会使命会对资源拥有者的态度和行为产生什么影响的问题,现有研究还不能全面、清晰地回答上述问题。
虽然,部分研究提到那些能够创造更大社会价值和致力于解决关键社会问题的新创社会企业,更容易获得外部资源提供者的认同和支持 [5],但是,也有学者意识到社会企业创造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仅仅是影响因素之一, Albert 等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分析结果表明,外部资源主体对社会企业的评价不仅仅受其社会价值大小的影响,还会受到社会企业使命其他特征的影响。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社会刺激对关注度和决策具有重
资源获取 影响机制
要影响,个体决策更易受到那些能够吸引注意力和得到积极评价的社会信息的影响 [6],那些更突出、生动的社会信息将会赢得接收者的兴趣并影响其决策过程 [7]。
因此,已有少量文献分析了新创社会企业使命特征对潜在资源支持者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但是这些分析不涉及隐藏的内部机制,为此,从社会认知的视角,分析新创社会企业使命特征影响社会企业资源获取的过程和机制。
1 新创社会企业及其使命特征的内涵
社会企业通常兼具公益型组织和企业组织的特点,它以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变革为终极目的,同时,有通过企业化运作来获取经济收益以维持组织的持续生存, Albert等将新创社会企业定义为“以社会价值创造优先同时以企业模式进行运作”的创新性组织,该定义强调了社会企业创立的目的是为了创造社会价值而非受“经济利益”驱动,但是,也并非暗含“为了社会价值的实现而牺牲经济利益”的内涵指向,该定义包含的企业模式意味着新创社会企业在经济上是“自给自助”,或是依赖其产品或服务市场的经济收益来获得生存的 [8],因此,新创社会企业的定义包括了非营利组织、盈利组织或是混合组织的内容。借鉴新创社会企业的现有定义,本文将新创社会企业定义为以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为核心的创新性企业组织。
企业使命通常描绘了企业存在的“理由和目标”“企业的价值观和信仰”,创造社会价值、解决特定社会问题或促进社会创新是社会企业使命的核心,社会使命代表了组织通过其行为产生积极社会影响的组织终极目标 [9],社会使命常会被概念化为“组织的整个社会目标和意图”,组织的社会使命常常以语言陈述、图形陈述等形式来表达,并通过纸质材料、宣传单、网站、媒体广告等多种传播媒介来推广或宣传。社会企业使命传播效果好坏,除了受到宣传方式和传播媒介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会受到使命内容本身的特征影响,为此,Albert 等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提炼并概念化了六个维度的社会使命特征:社会价值一致性、心理亲近性、潜在社会价值重要度、使命实现的可能性、使命内容的创新性、使命实现的时效性。其中,社会价值一致性指的是社会企业使命内容所被感知到的价值是否与社会共享的价值观一致或一致的程度;心理亲近性指的是资源拥有者感知到的与社会企业使命内容中“利益”目标群体间的“距离”;社会企业使命创新性指的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规划基金项目,“新兴民营企业家政治技能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多层次关系嵌入性的视角”(13YJA630022);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网络嵌入视角下社会企业的良知唤醒行为及其绩效影响研究(17SHB006)。
作者简介:郭立新(1969—),男,汉族,籍贯:四川成都,学历:博士 ,职称: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管理。
是社会企业创造性解决某些社会问题的新颖程度;潜在社会价值重要度是社会企业使命内容所提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和重要程度;使命实现的可能性指的是目标受众对社会企业所倡导社会使命成功概率的评估或感知;使命实现的时效性指的是被目标受众所感知到的使命实现的期限;这六个维度从不同的属性角度反映了社会使命可能影响目标受众社会认知过程和结果。
2 社会企业使命特征对资源获取的影响
在社会创业领域,资源提供者常定义为能够给新创社会企业提供帮助的个体和组织。如,个体捐赠者、投资者、基金会、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机构、公司。可以提供诸如财政资助、货物捐赠、贷款、担保、捐款、债务和股权投资等。融合社会认知和网络嵌入理论,本文剖析上述六个使命特征对社会企业资源获取影响特性和影响机制。
2.1社会价值一致性对资源获取的影响
社会使命所陈述或包含的内容与社会公众或目标受众的社会价值观一致性程度越高,特别是被目标受众(如资源拥有人)所认知和感知到的那部分内容与社会共享价值一致性程度比较高时,容易引发资源主体的共鸣,激发资源主体亲社会行为从而对社会企业的“使命呼唤”做出积极响应,例如,提供自愿者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和帮助等。事实上,Sharir 等 [10]对以色列 33个社会企业的研究表明,社会企业社会理念被公共话语接受的程度影响着社会企业的成败,过去许多有关非盈利组织的研究也发现个体的慈善行为较大程度地受到自身信仰或价值观偏好的影响,也有研究认为“突出”的使命内容更容易引起资源主体的关注,从而更有助于资源获取,因此,可以从现有研究证据和逻辑推演提出假设命题,即社会企业使命被感知到的社会价值一致性对社会企业的资源获取具有积极效应。
资源拥有者对社会企业使命的认同,无疑是其提供资源或支持的前提,新创社会企业的使命陈述和使命传播能否达到预期的资源获取目标,主要还要看资源拥有者是否愿意与社会企业建立相应的联系和关系,这意味着社会企业使命内容被感知到的社会价值一致性,首先直接影响的是目标受众对建立关系的态度和行为,换句话说,社会价值一致性首先影响到社会企业的外部网络关系嵌入,从而影响到社会企业的资源获取。
2.
2心理亲近性对资源获取的影响
大量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更倾向关心和帮助与自己有所关联或关系的对象,人际之间的心理距离影响着人际交往和互助行为,一般而言,人们更愿意关心和支持与自己感知心理距离更近的个体或群体,因此,社会企业使命陈述内容中所解决社会问题的“受益者”越是与资源提供者有较近的关联或心理距离,社会企业的使命传播越容易引起资源拥有者的关注和响应。大量的研究表明,个体更容易对有关联的朋友或其它个体表现出同情和帮助倾向,强烈的与他人具有关联的意识促使个体倾向对关联群体增强同情,且表现出对该群体提供支持的强烈意图,而对陌生人或与自身心理距离较远的个体则不容易表现出“仁慈”或帮助倾向,因此,社会企业使命内容的“心理亲近性”,直接影响到社会企业网络嵌入的关系类型,也就是说社会企业使命陈述和使命传播吸引和影响的是某些具有较近心理距离的资源拥有者,从而影响到社会企业获取资源的类型和方式。因此,在评价社会企业使命心理亲近性特征时,需要确定使命陈述“利益对象”和使命传播对象并测度资源拥有者感知到的“受益对象”间的心理距离,新创社会企业使命心理亲近性特征通过对不同资源拥有者的不同影响,首先影响了社会企业网络嵌入的类型、结构和关系模式,从而最终影响到社会企业的资源获取。
2.
3社会企业使命创新性对资源获取的影响
對不同的新创社会企业而言,在解决相同社会问题时,所提出的方案可能有所不同,例如,为贫困人群提供小额贷款服务,为贫困和边远地区提供乡村发展和农业支持服务,事实上,那些能够带来新奇社会变化或提供新产品 /服务以提升受益群体财富的新创社会企业,更容易得到较高社会评价并赢得资源提供者青睐( Nicholls)[11],创新性更强的使命陈述或解决方案更容易引起资源主体的兴趣和关注,有特色和新奇的使命内容显得更为突出和有生机,从而吸引资源拥有者的眼球和注意力,由于资源提供者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对那些具有利他动机和亲社会动机的资源主体而言,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其在实施利他行为或公益行为时具有选择性,在解决相同社会问题的不同方案中,创新程度较高或比较奇妙的解决方案和使命陈述更可能成为选择的对象,从而使得这些资源拥有主体更愿意与提供新颖解决方案社会企业建立合作和支持关系。
2.
4潜在社会价值重要度对资源获取的影响
如上文所言,由于资源拥有者时间、精力、财富、资金等资源的有限性,使得资源拥有者在面对多种社会使命传播、多种社会支持需要时,具有亲社会行为和帮助对象的选择性,对资源主体而言,选择自己认为具有更重要社会价值的支持和帮助对象符合多数人的思考逻辑,社会企业所创造的被社会公众所感知到的社会价值的大小,影响到社会公众(或资源拥有者)对社会企业的评价,对具有利他动机和亲社会动机的个体或组织而言,在选择支持和帮助项目或对象时,通常会考虑社会投入成本和相应的“社会回报”,潜在资源提供者接收相应使命陈述信息时会进行相应的认知评价,分析其对相应社会企业潜在投资收益和需要付出的成本,因此,那些被感知到能够创造更大社会价值的社会创业项目更容易获得资源提供者的青睐,从而愿意对其进行投资,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
2.
5使命成功的可能性对资源获取的影响
一般而言,个体行为选择受到个体对行为预期结果大小的影响,人们倾向于选择成功可能性较大的事项和行为,对成功概率较低的事项和行为倾向于采取回避措施,因此,从一般逻辑而言,社会企业使命传播即使能够吸引资源提供者的目光和激发起支持兴趣,但是,如果不能让资源提供者确信相应的社会创业项目或使命能够获得成功,则仍然不能导致资源提供者的支持行为,社会企业如果在进行使命设计和传播时,增加实现使命目标的战略方案内容,则有可能增加资源提供者对社会企业使命实现或社会创业项目成功的信心,那些看起来容易实现或成功可能性较高社会使命或社会创业项目,则会更容易得到相应的资源支持。
2.6使命实现的时效性对资源获取的影响
研究表明,任何行为的预期结果出现的时间越快,在给定实现可能性和价值大小的情况下,相应行为的“心理价值”会增加,社会企业所传播或宣扬的使命越是能够较快地实现,则在“可预期和看得见”的“社会回报”的激励下,具有亲社会动机的个体或群体则可能更愿意与相应的社会企业建立联系并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
综上分析,新创社会企业使命特征会首先影响到社会企业与外部资源拥有者建立关系的类型、关系模式,即影响社会企业的结构性和关系性嵌入模式,从而最终影响到社会企业从外部获取资源的类型、数量和质量。社会企业使命对资源获取的影响机制,见图 1。
3 结束语
社会创业研究是一个重要而且快速增长的研究领域,新创社会企业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持续不断地从外部获取相应的资源支持。例如,资金、技术、人才、政治及其他资源,新创社会企业通过向外部传播使命,吸引关注、兴趣和赢得支持,是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从社会认知理论和网络嵌入的视角,分析了社会企业使命的六维度属性特征对新创企业网络结构与关系嵌入的影响,揭示了这些影响是如何最终影响到社会企业从外部获取资源的类型、数量和质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可供后续实证研究进行检验的理论框架,为社会企业使命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前期基础。
参考文献:
[1] Nicholls, A. 2006. Introduction: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New Models of Sustainable Social Change.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Nicholls, A. 2009. “We do Good Things, Dont we?:‘Blended Value Accounting in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34 (6): 755-769.
[3] Lumina S. Albert, Thomas J. Dean & Robert A. Baron (2016) From Social Value to Social Cognition: How Social Ventures Obtain the Resources They Need for Social Transformation, Journal of SocialEntrepreneurship, 7:3, 289-311。
[4] Miller, T. L., M. G. Grimes, J. S. McMullen, and T. J. Vogus. 2012. “Venturing for Others with Heart and Head: How Compassion Encourage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7
(4):616-640.
[5] Scarlata, M., and L. Alemany. 2010. “Deal Structuring in Philanthropic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Financing Instrument, Valuation And
Covenants.” Journal of BusinessEthics 95 (2): 121-145.
[6] Jones, T. 1991.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by Individuals in Organizations: An Issue-Contingent Model.”Academy of ManagementReview 16 (2): 231-248.
[7] Taylor, S. E., and J. V. Wood. 1983. “The Vividness Effect: Making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 In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edited by R. P. Bagozzi and A. M. Tybout, 540_542. Ann Arbor: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8] Mair, J., and I. Mart_.. 2006.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 Source of Explanation, Prediction, and Delight.”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41 (1): 36-44.
[9] Dees, J. G. 1998. “Enterprising Nonprofits.” Harvard BusinessReview 76 (1): 55-66.
[10]Sharir, M., and M. Lerner. 2006. “Gauging the Success of Social Ventures Initiated by Individual Social Entrepreneurs.” Journal of WorldBusiness 41: 6-20.
[11]Nicholls, A. 2010. “The Legitimacy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Reflexive Isomorphism in a Pre_Paradigmatic Field.”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34 (4): 61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