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张平平

    摘要: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数学与儿童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感悟两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会思考,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体会数学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关键词:数学意识 过程分析 模型思维 创新课堂

    小到日常支付,大到飞机制造、卫星发射和运行,都离不开数学,可以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如何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进行发明创造、推动社会发展,应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并且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作为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者,由于学生的年纪偏小,不能只简单地按照教材去施教,要从观(直观感受)、动(动手能力)、练(练习、复习)、想(思考、创新)等方面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施教于乐,让学生乐中求学、乐中所悟。我们也要不断地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学习生活实践,学习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经验,灵活运用于教学之中。基于个人的教学心得和优秀教师分享的经验,笔者就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做出以下思考。

    一、夯实数学二维、三维意识基础

    采用數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接受度,让数学变得简单、有趣。例如在《因数和倍数》教学中,让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随意组合成一个长方形,没有其他限定,学生自由发挥,去构建自己脑海中的长方形。学生摆出了1×12、2×6、3×4三幅图,将图形与算式之间建立起联系,很好地解释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通过图形变换,用面积讨论因数和倍数,揭示了因数与倍数之间整除的关系。又如在《数学广角之烙饼问题》教学中,首先采用视频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然后让学生通过画图展现学习成果,利用实践检验理论学习效果,在动手操作中得出正确答案,印象深刻。无论二维平面图形,还是三维立体、动画模型,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构建合适的数学环境,在学生大脑中生成数学模型,最终形成一种数学意识,为后面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培养数学分析观念,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有了数学意识,我们就要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让遇到的问题都能有章可循,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完善解题方法,不断练习拓展,巩固新的知识,提高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就像《因数和倍数》教学中要求用12个小正方形随意组合成一个长方形和《数学广角之烙饼问题》教学中视频演示后让学生通过画图展现学习成果,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学生之间肯定有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出现,这时候老师不应是简单地为学生答疑解惑,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分析和思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困惑、猜想、构思、行动、验证、解决,最终找到正确答案。这个过程也是大家相互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分析和思考的过程。正确答案也许只有一个,但找到正确答案的方法却不止一个,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获得答案的分析方法。掌握了分析方法后,就要通过做作业来练习和巩固,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再次让学生感受解题方法和规律,意识到每个题目的设计都是有目的、有要求、有方向的。通过不断的练习、复习,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将有质的飞跃。培养分析观念可以提高分析能力,进而完善解题方法,最终提高数学计算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

    三、初步形成数学思维

    就像夜晚漂泊在大海上的船只看见了灯塔不再迷失方向,形成了数学思维,遇到问题就不会四处试错,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数学思维快速锁定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但这个思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充实、不断地完善。小学生的活力是无限的、记忆是高效的、想法是多变的,老师应该有效地引导、开发、利用他们的这些优势,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就像《因数和倍数》和《数学广角之烙饼问题》教学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也不由自主地进入了角色之中,不仅会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还会有所延伸,例如主动思考烙3个饼、4个饼需要多少分钟;同学之间产生思想碰撞后,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再去练习、积累;在掌握后再去突破新的难点,比如讨论烙3张饼最短需要多长时间。在学生找到解题方法后,老师让学生自己感受好方法并不适合所有问题,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

    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眼、手、脑并用能力,让学生动手、直观感受和大脑思考相互协作,加上日常的努力和积累,使学生形成的数学思维体系无论纵向上的框架,还是横向上的内容,都得到不断地充实、完善和进步。只有初步形成思维体系,才能不断往里面添加内容,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去攻克后面更难的知识。

    四、创新教学模式

    从完全依赖教材到现在智慧课堂进入校园,信息技术与多媒体广泛应用于教学中,教学工具不再只是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智能大屏、智慧课堂、希沃助手等一些辅助教学工具,给课堂带来了活力。教学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由教师言传身教占主导,到老师与学生互动教学,再到学生主动参与,做课堂的主力军,老师做好对知识的渗透、总结工作,让学生更易吸收所学知识。因为疫情的原因,直播教学的开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思考。直播网络课程优点是学习资源可以共享,不懂的学生还可以回放查看,上课时间和地点都很灵活;不足的是不能监管每一名学生,需要学生高度自律。教师应结合工作实际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五、强化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创新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但在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当下,最简单的支付计算都省略了,买东西时卖家扫码用电脑统计金额,买家手机输个数字,不需要人脑进行计算。这不仅弱化了计算的概念,也弱化了钱的概念,割裂了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们对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认知产生了隔阂。我们应该多让学生去体验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

    对于孩子来说,未知的东西太多,碰到新鲜事物,他们会迸发出天马行空的想法。我们不能以大人的认知去评判他们的对错,而是应该耐心地陪着他们去验证那些没有危险性的想法。失败的,他们会记得这个不可行;成功了,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激发他们更大的潜力。

    优秀课案例让人感受最深的是学生们的精彩源于教师的精彩。教师精彩,学生盛开。教师的引导、问题的设置、有梯度的练习、数学思维的渗透等每个环节都必须做到恰如其分地衔接,该放的就放,见好就收,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不直接教。老师的引领在学生成长道路上是很重要的,老师的一次停顿、一次驻足、一个微笑、一句夸奖、一个表扬,都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成长轨迹。

    作为一名老师,要以更广阔的视角去对待教学工作,工作上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和生活上心装学生,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时,侧重“引”和“领”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备课时,结合课标,充分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协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切入点,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创设合理的情境,要像制作套娃一样;教课时,要引导学生像剥洋葱一样,将“知识”一层一层地“吸收”。也许这一过程不会那么顺利,但笔者坚信,师生一起努力,定能实现期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杨庆余等.现代数学思想方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3]曹培英.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1).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

    王林春摘 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法和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与实施,将核心素养培养摆在了首要位置,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开展中

  • 初中生记叙文素材积累渠道

    李雪玉在初中,记叙文是最主要的写作文体,是写作教学的重心。在写作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写记叙文遇到的最大难题,不是把握不住主题(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