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类专业工程实训创新模块内容构建研究
李凌乐 殷志锋
[摘 要]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工程实训是近年来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人文社科类专业开设工程实训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要明确工程实训的原则要求,根据高校培养人才的定位,确定人文社科类专业工程实训的内容模块,构建适合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创新型工程实训模块内容。高校可通过构建合适的工程实训内容,进一步培养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人文社科类专业;工程实训;创新模块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143-03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不断进步,“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國高等教育也普遍从原来“专、窄、深”的专业人才培养向知识面广、专业技能扎实和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化。在激烈的社会竞争条件下,人才需求越来越综合化,强调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提倡文理交互,倡导理工科学生具备人文素质,文科生具备理工素质。工程训练教学内涵丰富,内容综合,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工艺知识和技能,还能让学生进行多学科知识相互融合和贯通的体验与训练;不仅包括通常的现场操作实习,还包括各种项目带动形式,能使实习过程融入工程意识的培养(责任、安全、质量、团队、环保、市场、竞争、管理、经济、社会、法律等意识),并在动手实践中孕育创新思想、训练工程能力,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和提高综合素质。文科生开展工程训练的必要性已为人们所认识,国内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早在20世纪末就率先针对经文管类的学生开设工程实践教学,至今大多具备条件的高校也已开始尝试对文科生开展工程训练。
一、工程实训背景需求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激烈竞争的条件下,狭窄的专业知识很难适应快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作环境变化,面临生存挑战。传统的人文社科类人才培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高考的文理分科片面追求即时效率的文理专才教育,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全面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分离和缺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社科类学生工程实践知识普遍缺乏,思维方式的缺陷和知识面的偏颇,使得优秀的顶尖级人才成长存在先天不足。现行的高考制度和大学教育中过早地划分专业,使得人文社科类学生工程知识普遍缺乏,逻辑思维、科学素养以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弱于理工科学生,使得其就业竞争力,特别是在制造业相关岗位上的就业要差于理工科学生。文科生进入工程训练实践就是进入现代科学技术交叉与综合的良好界面,能在动手实践中具备一点理工科背景和阅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感受工程文化、掌握实用技能、培养工程意识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其次,目前人文社科类学生就业压力较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大量学生将主要面向制造业实现就业,客观上造成工科学生就业机会较多。同时,理工科专业的技术切入点较高,技术壁垒较强,文科生难以胜任理工类工作,而理工科学生在逻辑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使得理工科学生从事文科类工作也有一定优势,很多文科类工作被理工科学生“侵占”,增加了文科生的就业压力。对于在制造业实现就业的非工科学生,由于工程素质缺乏,造成就业适应难、适应期长,就业稳定性差。第三,目前人文社科类毕业学生主要从事新闻、传媒、教育、行政管理等工作,其科学和工程素质对于传承文明、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提高人文社科类学生的科学、工程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迫在眉睫。第四,当前工程教育的价值观还未得到普遍认可,工程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误区。通过开展一些通识教育只给学生介绍少量知识、名词术语等,无法真正意义上传输工程素质教育的理念。让人文社科类学生参与到工程技术探究过程,普及工程知识拓宽知识面,锻炼工程训练能力,接受工程科技思想熏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仍然是当前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工程实训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境遇性,通常需要考虑诸多相关因素。工程训练在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方面有着独特作用。人文社科类学生与工科学生在思维方式与知识储备上存在差异,有必要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工程训练实践教学。
二、工程实训创新模块内容构建
许昌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理工为主、多科协调、富有特色的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我校文科专业定位于“应用的文科”,文科类学生的培养强调动手能力强,为产业需求培养人才,并着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我校已经步入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深水区,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目前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我校工程技术中心的首要任务。工程实践训练在我校早期的发展中以工科为主,以各院系实验室为依托,通过开展专业相关的实验课程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
在“响应学校转型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培养创新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思想指导下,依据“与当前工业主流技术相衔接”的原则,采用工程化、集成化和专业化的模式,构建集“工程实训、工程技术研发和工程技术创新”为一体的综合型教学研发实训平台,我校在2014年单独成立了校内实训基地工程技术中心,面向学校所有专业的本科生开展工程训练教学,在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实践育人的作用,逐步加大实践课比重。工程训练中心根据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在1周(少部分为2周)的时间内,依托良好的实训条件,以简单产品制造为主线,把工程意识培养渗透到各个实践环节,以求拓宽人文社科类学生知识面,增强其动手能力,并相应提高综合素质。
目前,面向工科专业的工程实训已经较为完善,实训主要内容为金工实习,涉及理论学习、工程实训和素质教育,是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工程师素养。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实训内容是在结合文科专业特点基础上对工程基础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构建合理的符合人文社科类专业特点的实训内容,一定要区别与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实训。结合人文社科类学生的特点,实训内容的构建要遵从以下原则:一是兴趣,在专业背景上安排合理的内容,使学生有兴趣,吸引学生。二是实用,以培养应用型学生为目标,在实训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学到可以应用的知识,并能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使学生享受到应用技能的快乐。三是通识,区别于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实训,重在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工程基础通识。四是实践,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动手能力。
文科专业的工程实训课程实训时间为1周,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模块:工程实训基础模块和工程实训创新模块。
工程实训基础模块为钳工实训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钳工小零件的制作(锤头或者其他小工具制作),包括钳工锯、锉、划线、钻孔、攻丝等钳工工艺的全部操作等。
工程实训创新模块主要是针对人文社科类专业工程实训内容的拓展和创新。在学校硬软件资源、设备资源和师资的平台上,工程实训创新模块以兴趣和实用为导向,以专业背景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工程素养和工程常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工程实训创新模块具体项目及内容如下表1所示。
三、实践与反馈
工程实训课程运用“构想—设计—实施—操作”的工程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设计与制作出相关产品,把原有孤立的实践环节用项目目标引导,以综合化、系统化的实践贯穿实训课程始终。学生从中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向实际操作进行转化,寻求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途径,体验创意构思、设计制作、安装调试、技术报告、项目验收的全过程。该课程是工程技术中心在学校深化转型发展的政策指引下,针对人文社科类本科生所提供的工程实训模块。此模块较为基础,为工程通识类和工程必备实训,适合于普及人文社科类学生的工程背景和工程安全常识,提升人文社科类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动手能力,并使学生得到一定的工程训练。
四、结语
经过3年的建设,工程技术中心面向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工程实训内容模块、层次、师资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面向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工程实训自开展以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参加实训后,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认为自己了解了工程常识和制造业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动手能力。通过实训,学生的工程技能得到了提高,工程思维得到了培养。实训所形成的工程意识、工程师素养以及专业结合所带来的创新理念、创新能力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校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学生对全面发展的需求,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工程实训内容模块也在不断充实中。面向社会,面向应用,努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毛志阳.地方高校工程实训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9).
[2] 朱定见.工程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管理开发,2011(10).
[3] 胡效东.工科高校工程訓练教学调研与探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12(4).
[4] 张齐.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现代工程实训平台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7).
[5] 武小梅.基于实训教学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
[6] 覃庆伟.基于工程理念的高校实训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6).
[7] 李笑梅,张杰.建设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8(8).
[8] 贾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4(4).
[责任编辑:刘凤华]
[摘 要]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工程实训是近年来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人文社科类专业开设工程实训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要明确工程实训的原则要求,根据高校培养人才的定位,确定人文社科类专业工程实训的内容模块,构建适合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创新型工程实训模块内容。高校可通过构建合适的工程实训内容,进一步培养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人文社科类专业;工程实训;创新模块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143-03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不断进步,“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國高等教育也普遍从原来“专、窄、深”的专业人才培养向知识面广、专业技能扎实和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化。在激烈的社会竞争条件下,人才需求越来越综合化,强调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提倡文理交互,倡导理工科学生具备人文素质,文科生具备理工素质。工程训练教学内涵丰富,内容综合,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工艺知识和技能,还能让学生进行多学科知识相互融合和贯通的体验与训练;不仅包括通常的现场操作实习,还包括各种项目带动形式,能使实习过程融入工程意识的培养(责任、安全、质量、团队、环保、市场、竞争、管理、经济、社会、法律等意识),并在动手实践中孕育创新思想、训练工程能力,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和提高综合素质。文科生开展工程训练的必要性已为人们所认识,国内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早在20世纪末就率先针对经文管类的学生开设工程实践教学,至今大多具备条件的高校也已开始尝试对文科生开展工程训练。
一、工程实训背景需求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激烈竞争的条件下,狭窄的专业知识很难适应快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作环境变化,面临生存挑战。传统的人文社科类人才培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高考的文理分科片面追求即时效率的文理专才教育,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全面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分离和缺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社科类学生工程实践知识普遍缺乏,思维方式的缺陷和知识面的偏颇,使得优秀的顶尖级人才成长存在先天不足。现行的高考制度和大学教育中过早地划分专业,使得人文社科类学生工程知识普遍缺乏,逻辑思维、科学素养以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弱于理工科学生,使得其就业竞争力,特别是在制造业相关岗位上的就业要差于理工科学生。文科生进入工程训练实践就是进入现代科学技术交叉与综合的良好界面,能在动手实践中具备一点理工科背景和阅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感受工程文化、掌握实用技能、培养工程意识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其次,目前人文社科类学生就业压力较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大量学生将主要面向制造业实现就业,客观上造成工科学生就业机会较多。同时,理工科专业的技术切入点较高,技术壁垒较强,文科生难以胜任理工类工作,而理工科学生在逻辑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使得理工科学生从事文科类工作也有一定优势,很多文科类工作被理工科学生“侵占”,增加了文科生的就业压力。对于在制造业实现就业的非工科学生,由于工程素质缺乏,造成就业适应难、适应期长,就业稳定性差。第三,目前人文社科类毕业学生主要从事新闻、传媒、教育、行政管理等工作,其科学和工程素质对于传承文明、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提高人文社科类学生的科学、工程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迫在眉睫。第四,当前工程教育的价值观还未得到普遍认可,工程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误区。通过开展一些通识教育只给学生介绍少量知识、名词术语等,无法真正意义上传输工程素质教育的理念。让人文社科类学生参与到工程技术探究过程,普及工程知识拓宽知识面,锻炼工程训练能力,接受工程科技思想熏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仍然是当前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工程实训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境遇性,通常需要考虑诸多相关因素。工程训练在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方面有着独特作用。人文社科类学生与工科学生在思维方式与知识储备上存在差异,有必要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工程训练实践教学。
二、工程实训创新模块内容构建
许昌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理工为主、多科协调、富有特色的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我校文科专业定位于“应用的文科”,文科类学生的培养强调动手能力强,为产业需求培养人才,并着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我校已经步入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深水区,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目前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我校工程技术中心的首要任务。工程实践训练在我校早期的发展中以工科为主,以各院系实验室为依托,通过开展专业相关的实验课程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
在“响应学校转型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培养创新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思想指导下,依据“与当前工业主流技术相衔接”的原则,采用工程化、集成化和专业化的模式,构建集“工程实训、工程技术研发和工程技术创新”为一体的综合型教学研发实训平台,我校在2014年单独成立了校内实训基地工程技术中心,面向学校所有专业的本科生开展工程训练教学,在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实践育人的作用,逐步加大实践课比重。工程训练中心根据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在1周(少部分为2周)的时间内,依托良好的实训条件,以简单产品制造为主线,把工程意识培养渗透到各个实践环节,以求拓宽人文社科类学生知识面,增强其动手能力,并相应提高综合素质。
目前,面向工科专业的工程实训已经较为完善,实训主要内容为金工实习,涉及理论学习、工程实训和素质教育,是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工程师素养。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实训内容是在结合文科专业特点基础上对工程基础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构建合理的符合人文社科类专业特点的实训内容,一定要区别与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实训。结合人文社科类学生的特点,实训内容的构建要遵从以下原则:一是兴趣,在专业背景上安排合理的内容,使学生有兴趣,吸引学生。二是实用,以培养应用型学生为目标,在实训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学到可以应用的知识,并能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使学生享受到应用技能的快乐。三是通识,区别于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实训,重在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工程基础通识。四是实践,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动手能力。
文科专业的工程实训课程实训时间为1周,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模块:工程实训基础模块和工程实训创新模块。
工程实训基础模块为钳工实训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钳工小零件的制作(锤头或者其他小工具制作),包括钳工锯、锉、划线、钻孔、攻丝等钳工工艺的全部操作等。
工程实训创新模块主要是针对人文社科类专业工程实训内容的拓展和创新。在学校硬软件资源、设备资源和师资的平台上,工程实训创新模块以兴趣和实用为导向,以专业背景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工程素养和工程常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工程实训创新模块具体项目及内容如下表1所示。
三、实践与反馈
工程实训课程运用“构想—设计—实施—操作”的工程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设计与制作出相关产品,把原有孤立的实践环节用项目目标引导,以综合化、系统化的实践贯穿实训课程始终。学生从中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向实际操作进行转化,寻求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途径,体验创意构思、设计制作、安装调试、技术报告、项目验收的全过程。该课程是工程技术中心在学校深化转型发展的政策指引下,针对人文社科类本科生所提供的工程实训模块。此模块较为基础,为工程通识类和工程必备实训,适合于普及人文社科类学生的工程背景和工程安全常识,提升人文社科类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动手能力,并使学生得到一定的工程训练。
四、结语
经过3年的建设,工程技术中心面向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工程实训内容模块、层次、师资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面向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工程实训自开展以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参加实训后,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认为自己了解了工程常识和制造业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动手能力。通过实训,学生的工程技能得到了提高,工程思维得到了培养。实训所形成的工程意识、工程师素养以及专业结合所带来的创新理念、创新能力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校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学生对全面发展的需求,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工程实训内容模块也在不断充实中。面向社会,面向应用,努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毛志阳.地方高校工程实训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9).
[2] 朱定见.工程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管理开发,2011(10).
[3] 胡效东.工科高校工程訓练教学调研与探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12(4).
[4] 张齐.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现代工程实训平台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7).
[5] 武小梅.基于实训教学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
[6] 覃庆伟.基于工程理念的高校实训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6).
[7] 李笑梅,张杰.建设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8(8).
[8] 贾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4(4).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