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的四维能力训练方法
【摘 要】古典诗歌鉴赏是高考试卷中的一个难点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四维能力训练法,并结合实际考题作了详细的阐释。
【关键词】古诗鉴赏 教学方法 训练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中的难点,具有难度大,能力强,区分度高的特点。近年报刊有许多针对性强的文章,但是往往过于烦琐,不便于掌握,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本文重在推荐一种快速掌握的方法——四维能力训练方法。
所谓四维是指鉴赏古代诗歌的语句、意象、情感、手法等四个维度。观照高考诗歌鉴赏的试题命题的基本思路和试题的主要特点,我们归结出诗歌鉴赏的四维能力训练方法。一个维度一句话,每道题四句话得四分,诗歌鉴赏满分尽在掌握之中。具体方法如下:
一、语句,指弄懂诗歌的字词句,包括注释、典故
诗歌往往通过对事情的叙述、人物的塑造(叙事诗)或景物的描写、形象的描绘(抒情诗)以及史实的咏叹、见解的阐发(说理诗)来表情达意的。注释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出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有些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介绍相关诗句。所以,仔细研读注释有助于把握诗歌的内容。这又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表述诗歌内容即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中的字(词)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揭示出来。【题干示例】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
二、意象,指带有主观情思的物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完美结合。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杜鹃鸟”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鸿雁”是传书的信使,“寒蝉”蕴含悲凉的意味等等。常见的这些意象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任,意象内涵应有意识地记忆,结合诗歌内容用一句话指出意象的作用或效果。【题干示例】(两首词均)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有不同,请作简要的比较(2008年高考湖北卷)。
三、情感,是指蕴含在诗歌中作者的喜怒哀乐
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热爱祖国及其山水,忧国忧民;2.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心情;3.政治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表达高洁情操,追求建功立业;4.咏史规劝统治者,对社会黑暗的愤懑;5.表达亲情、友情、思乡之情;6.抒发个人喜悦、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等情感。总之,诗歌的情感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触发的情感倾向。考生应学会以上表现诗歌情感的术语,从作品描写的具体内容出发,加以提炼分析,知人论世批文入情。【题干示例】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008年高考安徽卷)?
四、手法,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抒情方式、表现技巧,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例如《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比、反复、反问、用典等),三种抒情方式(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或物、直抒胸臆)以及七种表现技巧(联想、想象、象征、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先抑后扬)。由于表现手法的范围很广,必须熟悉表现手法的常用概念和常见类型,才能作出独立判断并准确举证。对这类试题,要学会作系统分析并用一句话解答。【题干示例】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作分析。“凭兰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008年高考四川卷)?
综合以上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四维能力。在不同的作品中找到相同的答题要素,旨在培养学生异中求同,化繁为简的思维能力。
【高考试题举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全国卷Ⅱ)
春 日 即 事
李迷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联想到用丝织成的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联想到暮春的雨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地表现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解题思路:用一句话准确说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结合诗歌有关内容,用一句话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再用一句话说说这个字运用了什么手法。第四句话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种答题模式就是“4+4”的四方面四句话的古诗鉴赏四维能力训练方法。学生如果坚持这样去训练就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高考试题举例】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008年高考安徽卷)
小 孤 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联想把小孤山想象成天地之间抵御狂澜的砥柱,敌场上杀敌报国的猛士;运用比喻手法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仔细揣摩诗中描绘小孤山形象的语句,用一句话精炼概括形象的主要特征。思考诗人运用什么手法表情达意的,用一句话具体分析准确举证。咏物类诗歌要注意“托物言志”这一特点。有的题须指出形象描绘的作用或效果。从作品描写的具体内容出发,知人论世体会形象,用一句话根据具体材料扣住情感主要特征回答。切忌妄加猜测。
【高考试题举例】从归隐的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赏析。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穳入种桑园。
茅占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穳:赶快。占:用草覆盖。
参考答案: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触景生情,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如云淡薄的慨叹。这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主要写出向往归隐的理由。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留下买花钱赶快种桑园,三间茅屋,几顷绿油油的秧田,写出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居家喜欢读读陶渊明和杜甫的诗篇,写出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解题思路:层次分析题的解题思路较为单一,对诗歌内部层次关系作出正确判断,梳理语句顺序用第一句话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第二句话指出作者所体现内容运用的意象。第三句话说出所运用的手法。第四句话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语句、意象、情感、手法四维成为高考命题者思维的基本出发点,左右着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命题的走向,在题干中常常出现的词语有“意象”“形象”“画面”“字义”“感情”“修辞”“手法”“层次”“句意”等。如果复习时运用四维能力训练方法并分条陈述,能化繁为简,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
★作者简介:李冬梅,河南省潢川一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