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实训课程的策略研究

    陈志平 刘赣华

    [提 要]随着国家对职业精神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逐渐将中国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实训课程,探索其有效的育人设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将中国工匠精神融入实训课程的现状,研究中国工匠精神的融入车工实训课程的设计,并提出教学目标调整、教学设计调整和教学考核调整三个应用思路。

     [关键词]中国工匠精神;车削加工;实训课程

     [作者简介]陈志平(1986—),男,九江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刘赣华(1986—),男,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训练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构制造技术。(江西九江 332000)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推进,如何推动转型升级,形成新的技术优势正成为各大制造企业关注的问题。企业深知自身的优势地位,离不开工匠大师们的技术创新,因而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员工作为重要的人才竞争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未来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其实践教学环节成为培育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2017年12月,江西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加强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施意见(试行)》(赣教职成字〔2017〕53号)文件。为了更好分析中国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策略和路径,本文选择以江西省高职院校较为常见的《车削加工实训技术》课程为例。

    一、高职车工实训课程的建设现状

    (一)车工实训课程的基本内容

    《车削加工实训技术》作为一门实训课程,是高职机械、船舶、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性专业基础课,涵盖车削加工安全操作规程、车床的基本原理、螺纹的车削加工方法等教学内容。

    (二)车工实训课程培养工匠精神的现状

    2018年9月,本研究在江西省省内12所高职院校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各高职院校教师在手机上填写“工匠精神教育问卷调查”网上问卷。参加网络问卷测试的人员为480人,有效问卷为456份。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显示,有20%教師表示本校已经将工匠精神融入了人才培养方案,而52%教师表示本校对工匠精神的培育还在停留在工作计划上,有28%教师表示学校没有开展工匠精神教育的计划安排。在被问及实训课程融入工匠精神的教学现状时,有65%的教师表示学校实训课程没有开展工匠精神教育,26%的教师表示实训教师在上课时有意识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只有9%的教师表示学校的实训课程中有融入工匠精神的教学设计。

    本次调研显示省内高职院校实训课程开展工匠精神的教育刻不容缓。本研究通过具体联系某高职院校,针对该校车削加工实训课程开展调研,并设计融入中国工匠精神的应用研究。传统的车削加工实训课程在主要教学目标上重视技能学习而忽视素养教育。教师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其教学目标主要为帮助学生熟悉常用车削加工方法,掌握车削加工的基础知识和普通车床操作技能和初步具备车削加工工艺分析和制定工艺规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遵守劳动纪律、安全规范操作意识,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等内容。然而,在职业素养尤其是中国工匠精神的培育上,课程主要以安全教育和劳动纪律教育为主,而缺乏培育学生细致、耐心、专注、创新等工匠精神上的教学内容设计。

    二、中国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车工实训课程的设计

     (一)中国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包含敬业、求精、专注和创新等内容的职业精神。中国工匠精神的演变有别于德国、日本等国,当代工匠精神赋予了家国情怀、道技合一、师徒相承、开放包容等新的价值内容。

    (二)教学目标调整

    课程建设将促进“中国工匠精神元素”融入车削加工实训教学,使两者有机结合,提升车削加工实训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促进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守正创新等育人功能的实现。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能够掌握车工实训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熟练操作车床,能够完成简单零件的加工;另一方面也能够了解“敬业、求精、专注、创新、道技合一、家国情怀”等中国工匠精神内容,认识实践教学在航空航天、航海、军工、汽车等领域的意义。通过课程教学促使学生自主自发地高效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车削加工的兴趣感、参与感和成就感,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获取犹如车削零件,需要循序渐进,学习知识没有捷径,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就不能成才,认识到当前我国若要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转变,需从基础工业着手发力,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摆脱国外的制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爱国情怀”,不忘初心,努力成为“新时代工匠”。

    (三)教学方法调整

    高职院校通过积极建设校企合作项目,依托学校与优秀国内企业,共建情景化的生产实训基地,让学生从本土特色的企业文化、制度管理、任务化教学等环境里感受中国工匠文化。

    开展《车削加工实训技术》慕课课程建设,依托网上课程教学平台,通过混合式教学,学生在线上利用5-10分钟的碎片化时间,学习“大国工匠”、“大国工程”、“中国工匠精神的内涵演变”、“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等特色内容,在线下利用“技能训练”、“技术考核”等教学内容践行中国工匠精神。通过采用虚拟仿真教学,采用“车床仿真软件”与车工在线课程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前对车床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避免传统教学中学生直接上机床操作,降低机床对学生的危害,保证了实训的安全。通过开展小组竞赛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中国工匠精神元素融入车工实训,通过分析及探讨“大国工匠”,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从思想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觉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岗前职业道德及思想政治修养,为做一名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奠定扎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在中国工匠精神的认知和行为培养上,可以通过具体教学实践将精益求精、道技合一等内容融入车工实训课程。以“车工基础知识”为例,传统教学内容仅仅是车工的发展史;车工操作安全规范;车床的认知;车刀的基本知识;车削加工;工件定位与夹紧的基本知识。新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分享并探讨“大国工匠——车工耿家盛”的成功案例,引入车工的作用、存在的意义。从耿家盛身上知道,很多特殊零件的加工都不能被机器所取代,但车工技艺没有时间和实干的积累是成就不了的。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车工的重要性,做到不忘初心,牢记国家对我们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以“一般套类零件的车削”为例,传统教学重视轴套类的作用及使用场所;套类零件的分类;套类零件的车削特点及装夹方法;轴承套零件的加工的内容。在新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分析“2017年我国轴承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可发现我国轴承只占有全球轴承市场规模的10%。让学生们认识到我国基础加工业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好质量的产品不仅仅是需要好的设计,也要好的加工。基础零件的加工制造在机械工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以“轴类零件的加工”这一内容为例,传统教学目标内容仅为技能目标,包括轴的作用及使用场所;轴类零件的分类;台阶轴的加工;多台阶长轴的加工。在新的教学设计中,应对积极融入“中国工匠精神”的内容。以车工“龙一刀的‘微米时代”事件为典型案例,了解轴类零件的用途,如何在车床上加工“微米级”的百吨台阶轴,增进对车床的认识及加工精度,改变对车工的传统看法。以“螺纹的车削”为例,传统教学目标内容仅为螺纹的术语;螺纹的尺寸计算;螺纹车刀;螺纹的加工;螺纹的计算;螺纹的测量;螺纹加工技能实训。在新的教学设计中,应对积极融入“中国工匠精神”的内容,以“一颗螺丝导致10亿元损失:NOAA卫星倒地事故的警示”典型事件为教学案例。引入螺栓的重要性,认识到细节确定成败,在今后的学习中不可粗心,不可忽略细节。

    三、中国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车工实训课程的配套保障

    (一)师资建设

    课程的教学团队要根据“双师型教师”建设目标,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职称高低搭配的师资队伍。授课教师应具备高级技师证、技师证、高级工证、高级考评员等技能证书。教师既从事实习教学,又从事产品加工或技术管理工作,具备“一岗多能”的能力。兼职教师均为企业工程师,实践经验丰富,主要承担高新技术前沿讲座、实践指导等工作。大力培养“师傅型”“教练型”素质的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和省级大赛。由于本课程为基础实训课程,偏重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评价在侧重考核学生实际技能的基础上,还需兼顾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实际技能考核以企業案例为考核载体,以企业所需的技术要求为评价标准,引进企业工程师作为考评员。同时,增加过程考核,考核学生操作职业规范和思想政治觉悟,做到德才同时考核。

    (二)制度设计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施意见(试行)》(赣教职成字〔2017〕53号)文件要求,学校成立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工作小组,统筹推进全校改革试点工作。教务处对开展工匠精神教学改革研究的教师,参与班级的教学工作量增加0.2系数。为实施该课程的教学,计划投入资金引进最新的网络攻防实训平台。此外,学校信息技术中心将优先为该课程的资源建设提供优良的教学条件和高水平的技术支持。

    (三)经费保障

    根据课程建设任务量、推进情况、建设质量、经费预算等情况,财务处设立了工匠精神专项经费,用于校内实训课程开展中国工匠精神教学改革试点,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四)场地建设

    通过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提升实施中国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场地教学质量。学校成立产教融合发展中心,大力促进科研成果向产业技术转移转化。建设中国工匠精神展览馆,进一步提升工匠精神育人环境质量。学校广泛联系合作企业,不断促进校企双方在中国工匠精神的培养上进行广泛、深入地合作。

    四、结语

    在高等教育愈加重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背景下,高职实训课程积极融入“中国工匠精神”来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修订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将“中国工匠精神”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设计。完善课程标准,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赵德球.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工匠精神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技与创新,2018,(8).

    [2]张迪.中国的工匠精神及其演变[J].思想政治教育,2016,(10).

    [3]路宝利等.重建与传承:中国“工匠精神”断代工程研究——基于“中国制造2025”[J].理论经纬,2016,(34).

    [责任编辑:熊文瑾]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陕西开启“握手五洲”新时代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空中丝路腾飞的支点。一条条空中航线,缩短了陕西与世界的距离。依托国家航空城实验区,陕西正在打造“握手五洲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