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冷处理
张玉庭
有则外国幽默。儿子问父亲:“为什么会发生战争?”父亲回答:“是这样。比如,法国与意大利之间发生了一场小误会……”不料刚刚说到这儿,母亲打断了他的话:“不对。法国与意大利一向友好。”父亲不快,“我不过打个比方。”“你不能这么打比方。”父亲更不快,“我非要这么打比方!”“你这是错的!”“可你多管闲事!”“这不是闲事!”“你给我闭嘴!”“你给我闭嘴!”“你讨厌!”“你讨厌!”“你给我滚!”“你给我滚!“你不是东西!”“你不是东西!”突然“坐山观虎斗”的儿子恍然大悟:“天!为什么会发生战争,这回我全明白了!”
请注意,就因为争论一个比喻是否贴切,一对夫妻居然横眉怒目,杀气腾腾,差点来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是的,这则小幽默昭示的道理的确引人关注,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许多“战争”,常常是因为不够冷静造成的。
自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大声呼唤“理智”与“谅解”,大声呼唤人际交往时的“冷处理”。换言之——如果一味狂躁而忘了清醒,只知狂躁而忘了理智,是常常会出问题出差错的。
正如《格列佛游记》中的情节,两个小人国因政见不一连年征战,杀得昏天暗地。而所谓的“政见不一”,说穿了十分好笑,就是,一国主张吃鸡蛋先打破大头,而另一国主张吃鸡蛋先打破小头——其实,哪种吃法不是吃呢!就为了这么点儿“鸡毛蒜皮”的事便三天两头打过来杀过去,天!丑不丑?
不妨再讓我细想想,人际交往中的许多不愉快,也的确是因为“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引起的,而此时此刻,只要当事人冷静点,理智地来个“冷处理”,矛盾是完全可以化解的。
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女士无意中踩疼了男士的脚,女士立即致歉:“对不起,踩着您了。”男士一笑:“不不,说对不起的应该是我,我的脚长得太不苗条。”就这一句,立即赢得满车厢乘客的一片笑声,那位诚恳致歉的女士,更是笑得比花还美——再试想,如果此时此刻,男士“怒目”女士“反击”,男士“抽刀”女客“拔剑”,一时间战云滚滚电闪雷鸣,车厢成了角斗场,何美之有?
记得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智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行动多么像天使!洞察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神华!万物之灵长!”是的,人就是天使,人就是天神,细品上述故事中的男士,他给人的印象不就美好至极吗?
进而想起一句话:理解万岁。细想想,“理解”的表现形式之一,不正是“冷静”“理智”的“冷处理”吗?有句诗说得更好,“宽容之际看芳草,天涯何处不春风”,这所谓的“芳草”与“春风”,说到底,不也正是“冷处理”创造的奇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