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
邬海军
摘要:城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尺,而且它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福祉,这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发展大潮。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城镇化毫无疑问是我国经济最大的潜力与动力所在。为此,在当前形势下,内蒙古在促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不断顺应时代要求,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内蒙古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 内蒙古 城镇化 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城镇化也是拉动消费、增加投资、促进產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有效手段。为此,在内蒙古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都发生变化的新常态下,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不仅是内蒙古经济社会能否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而且也深刻寄寓着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靓丽的期盼和希望。
1 内蒙古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1.1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由于理论界至今对“城镇化”的概念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致使对城镇化水平的测度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而一般仍多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这一指标来说明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截至2017年底,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2528.6万人,比上年增加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568.2万人,乡村人口为960.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0%,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①。根据美国城市地理学家的研究,将城镇化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城镇化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城镇化发展比较缓慢,城镇化率大概在30%以下;第二阶段,是城镇化发展进入中期,这一时期城镇化发展开始加速,城镇化率大概在30%~70%左右;第三阶段,是城镇化发展进入终期,这一时期城镇化全面深化发展,城镇化率超过70%②。由此可见,就当前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来看,其城镇化已经进入中期发展阶段。
1.2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
进入经济新常态,内蒙古在经济发展方面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是通过这几年的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趋于平稳向好。随着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城镇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加大。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内蒙古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50亿元,全区“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收效显著。全区建成污水处理厂107座、垃圾处理场86座,新增城镇道路600公里、公园绿地面积1500公顷、供热面积5000万平方米。同时,积极开展污水管网建设,全区城镇污水处理率可达85%以上③。特别是在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作安排中,突出强调加大以市政网为核心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力度,努力完成820亿的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着力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由此可见,随着内蒙古城镇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加大,对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镇运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1.3城镇化拉动效应进一步明显
城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方面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探讨,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蒙古自身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城镇化在拉动消费、增加投资等多重效应进一步凸显。例如,2014年自治区安排的小城镇建设奖励资金就发挥了巨大作用,直接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37个奖励建设项目中,直接拉动投资近10亿元。这些基础建设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①。由此可见,随着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城镇化已成为拉动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2 内蒙古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2.1内蒙古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够均衡
内蒙古各地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2014年各盟市城镇化水平为例②:城镇化率最高的是乌海,达到了94.6%,其次是包头、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城镇化率分别为82.3%、76.8%、72.8%。但内蒙古东部区的赤峰市、兴安盟、通辽市等盟市的城镇化水平较低。总体来讲,内蒙古由于区位优势差异明显,其城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发展水平不够均衡。
2.2内蒙古城镇化产城融合不够紧密
近年来,内蒙古地区的部分城镇是随着能源资源的开发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城镇发展的路径比较单一,致使城镇化与产业化的匹配度脱节分离,城镇发展缺乏再生动力。例如,内蒙古的一些县(区)市是依赖矿产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但随着资源的枯竭,城镇也开始衰退。在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将地级市乌海市、县级市阿尔山市和包头市辖区石拐区划定为衰退型城市。
2.3内蒙古城镇化地域特色不够鲜明
城镇是一个地区的品牌和名片,独具地域特色的城镇,才会对外来的投资者、旅游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近年来,内蒙古在城镇化建设中,不断加大城镇的开发力度,一些适宜现代的居住区、宽阔的马路等都市元素也多了起来。然而,内蒙古目前虽有一批具有特色与个性的城镇,但总体来看,全区城镇职能与个性趋同,反映本地区特色依然不够鲜明。如,一些城镇的规划布局千篇一律、建筑风格雷同,缺乏将本地区、本民族的历史传承、民俗文化等更好地融入大城镇建设当中来,不能很好地彰显城镇特色风貌。
3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3.1创新发展,支撑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应着重在土地有效利用、统筹城镇建设资金以及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等方面下功夫。拿“城镇建设资金投融资体制和完善城镇建设管理机制”来说,内蒙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可以从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等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为城镇化发展筹措必需的资金等方面探索;解决“城镇怎么管”的问题,可以从保证城镇规划的科学性、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计划,提高市政交通、能源、供排水、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的运行保障能力等方面努力。为此,内蒙古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通过相关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为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3.2协调发展,彰显城镇化产城融合的巨大潜力
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应坚持以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基于内蒙古产业结构单一,过分依赖资源的现状来看,在推进城镇化发展中要重点解决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镇化的关系。特别是要依托“五大基地”建设,加快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此,内蒙古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提升产业间的关联度,有效地支撑和推进内蒙古城镇化的发展,最终实现其产业与城镇的协调同步发展。
3.3绿色发展,凸显城镇化的生态宜居和民族特色
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应进一步尊重自然、保护文化,把绿色发展贯穿于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近年来,由于内蒙古生态环境脆弱、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增长,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应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贯穿其中,突出强调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强化对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此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内蒙古应当将特色民族文化体现到城镇建设发展的各个环节和细微之处,促进形成有城镇记忆、独特的、富有魅力的城镇品牌和地理标识,逐步消除“千城一面”的痼疾,让人能感受到我国北部边疆城镇特有的风情风貌。
3.4开放发展,拓展城镇化的发展空间
以开放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内蒙古应努力在全国发展中找准自身定位,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推进区域一体化。这就要求内蒙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要顺应形势,加快建设区域城镇一体化格局。比如,在内蒙古西部地区,依托呼包鄂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内蒙古的中心城市群,进一步提升内蒙古城市的带动和輻射功能。在内蒙古东部区,利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不断加快赤通锡、呼伦贝尔—兴安的区域城镇群。为此,内蒙古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就应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完善区域内部合作机制,发挥优势互补和效应集聚的效用,优化城镇发展格局。
3.5共享发展,增进城镇化的民生福祉
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应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将发展回归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上来。内蒙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应依法推进征收工作、完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城市品位、加大民生工程建设,使城镇成为充满活力的人类居住点。特别是对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农牧民群体,要逐步让其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农牧民合法权益,保障其平等就业权利。为此,内蒙古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内蒙古各族人民享受到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最美风景和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 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 林玲.城市化与经济发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N].人民日报, 2014- 3- 17(9).
[4] 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N].内蒙古日报,2014- 4- 25(1).
[5] 内蒙古城镇化研究课题组.内蒙古城镇化进程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之一——内蒙古城镇化十年来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J].内蒙古统计,2013(3):3- 7.
[6]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 2016- 2- 7(1).
摘要:城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尺,而且它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福祉,这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发展大潮。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城镇化毫无疑问是我国经济最大的潜力与动力所在。为此,在当前形势下,内蒙古在促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不断顺应时代要求,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内蒙古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 内蒙古 城镇化 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城镇化也是拉动消费、增加投资、促进產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有效手段。为此,在内蒙古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都发生变化的新常态下,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不仅是内蒙古经济社会能否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而且也深刻寄寓着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靓丽的期盼和希望。
1 内蒙古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1.1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由于理论界至今对“城镇化”的概念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致使对城镇化水平的测度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而一般仍多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这一指标来说明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截至2017年底,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2528.6万人,比上年增加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568.2万人,乡村人口为960.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0%,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①。根据美国城市地理学家的研究,将城镇化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城镇化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城镇化发展比较缓慢,城镇化率大概在30%以下;第二阶段,是城镇化发展进入中期,这一时期城镇化发展开始加速,城镇化率大概在30%~70%左右;第三阶段,是城镇化发展进入终期,这一时期城镇化全面深化发展,城镇化率超过70%②。由此可见,就当前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来看,其城镇化已经进入中期发展阶段。
1.2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
进入经济新常态,内蒙古在经济发展方面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是通过这几年的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趋于平稳向好。随着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城镇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加大。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内蒙古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50亿元,全区“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收效显著。全区建成污水处理厂107座、垃圾处理场86座,新增城镇道路600公里、公园绿地面积1500公顷、供热面积5000万平方米。同时,积极开展污水管网建设,全区城镇污水处理率可达85%以上③。特别是在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作安排中,突出强调加大以市政网为核心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力度,努力完成820亿的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着力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由此可见,随着内蒙古城镇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加大,对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镇运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1.3城镇化拉动效应进一步明显
城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方面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探讨,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蒙古自身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城镇化在拉动消费、增加投资等多重效应进一步凸显。例如,2014年自治区安排的小城镇建设奖励资金就发挥了巨大作用,直接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37个奖励建设项目中,直接拉动投资近10亿元。这些基础建设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①。由此可见,随着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城镇化已成为拉动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2 内蒙古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2.1内蒙古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够均衡
内蒙古各地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2014年各盟市城镇化水平为例②:城镇化率最高的是乌海,达到了94.6%,其次是包头、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城镇化率分别为82.3%、76.8%、72.8%。但内蒙古东部区的赤峰市、兴安盟、通辽市等盟市的城镇化水平较低。总体来讲,内蒙古由于区位优势差异明显,其城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发展水平不够均衡。
2.2内蒙古城镇化产城融合不够紧密
近年来,内蒙古地区的部分城镇是随着能源资源的开发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城镇发展的路径比较单一,致使城镇化与产业化的匹配度脱节分离,城镇发展缺乏再生动力。例如,内蒙古的一些县(区)市是依赖矿产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但随着资源的枯竭,城镇也开始衰退。在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将地级市乌海市、县级市阿尔山市和包头市辖区石拐区划定为衰退型城市。
2.3内蒙古城镇化地域特色不够鲜明
城镇是一个地区的品牌和名片,独具地域特色的城镇,才会对外来的投资者、旅游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近年来,内蒙古在城镇化建设中,不断加大城镇的开发力度,一些适宜现代的居住区、宽阔的马路等都市元素也多了起来。然而,内蒙古目前虽有一批具有特色与个性的城镇,但总体来看,全区城镇职能与个性趋同,反映本地区特色依然不够鲜明。如,一些城镇的规划布局千篇一律、建筑风格雷同,缺乏将本地区、本民族的历史传承、民俗文化等更好地融入大城镇建设当中来,不能很好地彰显城镇特色风貌。
3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3.1创新发展,支撑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应着重在土地有效利用、统筹城镇建设资金以及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等方面下功夫。拿“城镇建设资金投融资体制和完善城镇建设管理机制”来说,内蒙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可以从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等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为城镇化发展筹措必需的资金等方面探索;解决“城镇怎么管”的问题,可以从保证城镇规划的科学性、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计划,提高市政交通、能源、供排水、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的运行保障能力等方面努力。为此,内蒙古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通过相关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为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3.2协调发展,彰显城镇化产城融合的巨大潜力
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应坚持以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基于内蒙古产业结构单一,过分依赖资源的现状来看,在推进城镇化发展中要重点解决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镇化的关系。特别是要依托“五大基地”建设,加快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此,内蒙古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提升产业间的关联度,有效地支撑和推进内蒙古城镇化的发展,最终实现其产业与城镇的协调同步发展。
3.3绿色发展,凸显城镇化的生态宜居和民族特色
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应进一步尊重自然、保护文化,把绿色发展贯穿于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近年来,由于内蒙古生态环境脆弱、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增长,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应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贯穿其中,突出强调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强化对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此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内蒙古应当将特色民族文化体现到城镇建设发展的各个环节和细微之处,促进形成有城镇记忆、独特的、富有魅力的城镇品牌和地理标识,逐步消除“千城一面”的痼疾,让人能感受到我国北部边疆城镇特有的风情风貌。
3.4开放发展,拓展城镇化的发展空间
以开放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内蒙古应努力在全国发展中找准自身定位,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推进区域一体化。这就要求内蒙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要顺应形势,加快建设区域城镇一体化格局。比如,在内蒙古西部地区,依托呼包鄂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内蒙古的中心城市群,进一步提升内蒙古城市的带动和輻射功能。在内蒙古东部区,利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不断加快赤通锡、呼伦贝尔—兴安的区域城镇群。为此,内蒙古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就应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完善区域内部合作机制,发挥优势互补和效应集聚的效用,优化城镇发展格局。
3.5共享发展,增进城镇化的民生福祉
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应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将发展回归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上来。内蒙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应依法推进征收工作、完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城市品位、加大民生工程建设,使城镇成为充满活力的人类居住点。特别是对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农牧民群体,要逐步让其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农牧民合法权益,保障其平等就业权利。为此,内蒙古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内蒙古各族人民享受到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最美风景和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 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 林玲.城市化与经济发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N].人民日报, 2014- 3- 17(9).
[4] 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N].内蒙古日报,2014- 4- 25(1).
[5] 内蒙古城镇化研究课题组.内蒙古城镇化进程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之一——内蒙古城镇化十年来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J].内蒙古统计,2013(3):3- 7.
[6]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 2016- 2-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