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东北农村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新特点

    舒敏+何流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农村剧在中国的发展始终与整个社会和时代的大环境息息相关,而在这一类型当中,东北农村剧显得格外突出。从早些年的《雪野》、“农村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再到后来的《刘老根》《马大帅》《圣水湖畔》,以及近些年的《女人的村庄》《乡村爱情》系列等,东北农村剧在收视率和口碑上始终保持着不错的成绩。因此,以东北农村剧为样本,观照这一类型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流变,笔者以为是有必要的。为了厘清概念便于研究,再次明確一下这里所说的东北农村剧,主要是指反映东北地区农村生活的电视剧作品。

    有论者认为:“面对人生的苦难和历史责任,不同经历、不同个性和不同追求的人会采取不同的态度。”[1]在传统社会中,广大农村女性作为弱势群体,饱受压迫与剥削。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国家层面提倡“妇女能顶半边天”,因此农村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在较早期的农村剧中,女性形象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即人物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对于传统价值观的维护。比如曾轰动一时的《篱笆·女人和狗》系列中的女主人公枣花,她可以说是体现了一种女性在传统观念束缚下的逆来顺受。以枣花为代表的一系列女性形象,把对丈夫的忠贞与对老人的孝敬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对所遭遇的不公,抱着一种听天由命的态度。虽然创作者实际上“是以一种理想美好的传统女性形象展现一个充满温情与美好的乡村世界”[2],然而这样的形象在今天的语境来看实际上是悲剧性的。可喜的是,在新世纪以来的东北农村剧里,观众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新颖的女性形象。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阐述这种人物塑造上的变化。

    一、 坚韧执着、追求自我的女性形象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许多农村女性也不再满足于仅仅是相夫教子,而是开始敢于追求自我,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电视剧创作者也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在女性形象塑造上予以体现。对于农村女性来说,要获得自我解放,首当其冲的就是感情的选择问题。从新世纪以来的东北农村剧中,可以看出女性形象已经开始在思想意识上初步觉醒,敢于大胆面对自我的情感,追求自己的幸福。在带有喜剧风格的电视剧《插树岭》中,主人公马春善良美丽,性格泼辣。家中父母在老村长的安排下早已为她安排好婚事。但马春却并没有盲目服从长辈的意志,而是选择放弃了包办婚姻。这当然给她乃至她的家人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但创作者设计的这个年轻的农村女孩形象,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一心一意追求自己的事业,还当选了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尽管一路走来马春遭遇了重重阻碍,以及传统意识所造成的对于女性的偏见,但她毫不畏惧,坚持自己的理想。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在女性形象塑造上的一种进步,也顺应了时代的变迁。

    电视剧《乡村爱情》系列中的谢大脚,同样也是一个相当出彩的女性形象。首先,谢大脚性格豪爽,好打抱不平,这就跳出了以往农村剧中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温良贤淑”的窠臼,更多地表现出了人物的个性。其次,谢大脚在自己的情感生活中也十分主动,异常执着。比如为了摆脱不幸婚姻的束缚,她在与前夫李福的斗智斗勇中敢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离婚以后,没有为传统世俗的眼光所限制,而是大胆地表达了对村长王长贵的好感,最终与自己心爱的人结合。应该说,谢大脚、马春这样的女性形象,都凝结了农村在经济发展后人在心理层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典型的农村“新女性”形象。这也让人想起多年前农村剧《女人不是月亮》中的女主角扣儿,同样也是不甘于只做个贤妻良母,最终选择了去大城市发展,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模特。实际上还有很多类似的女性形象,在新世纪以来的东北农村剧中出现。笔者认为在这类女性人物身上,观众能够看到新的生活所带来的女性意识的一种觉醒。

    二、 独立自主、积极向上的女性形象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踏入原本属于男人的领域。农村女性也不例外,她们有了新的追求,新的理想。这其实也体现出了一种妇女在精神上的解放。诚然,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人类普遍解放的重要标准。正如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曾说:“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是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3]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女性地位与命运的变化,必然越来越成为创作者所关注的焦点。目前深受观众喜爱的东北农村剧也更加强调了全新和多样的女性视角叙述。比如《乡村爱情》中的王小蒙,就是一个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性形象。在高考落榜后,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最后和丈夫一块儿办起了豆制品加工厂,带领身边的乡亲共同致富。这种独立自主的个性,在以往的同类型剧中是很少见的。再比如关注环境保护的东北农村剧《圣水湖畔》中的杨叶青,还有《女人的村庄》中的村主任张西凤,她们都是在我国进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出现的乡村新女性形象。作为所在乡村的带头人,她们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干实事。作为女干部尤其是农村的女干部,她们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敢于打破陈规,挑战男权文化,以一种聪明、能干、独立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这较以往农村题材电视剧作品中对于女性形象的认知与塑造,是一种可贵的突破。尽管上述这些女性,在剧中大都经历了感情与事业上的重重阻碍,但她们最终还是靠着自身的努力,得到了包括男性在内的尊重与认可。可以说,在她们的身上,体现了新时期东北农村女性独立进取的理想与追求。事实上,女性的独立也必须以事业上的独立为前提。恩格斯曾有过这样的论断:“没有经济的独立,女性解放运动便无从谈起。追求女性解放首先追求经济上的独立,然后才是人格、政治上的独立,还必须有思想上、感情上的独立。”[4]因此,女性要想获得真正的独立,就必须拥有经济上的独立,这也是女性在获得其他平等权利所具有的必要前提条件。

    此外,这种独立自主还体现在人格的独立上。电视剧《乡村爱情》中,与丈夫一道经营加工企业的王小蒙是一个很典型的新时代农村女性形象。王小蒙年轻,受过教育,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想观念。因此,无论是在个人情感上还是在事业发展上都相当有主见,非常具有主动性,体现了完整独立的人格形象,是一名绝非依附于男性的传统女性。为凸显这一特性,创作者还有意设计了王小蒙的公公谢广坤这一形象,作为其事业发展的障碍出现,加以层层阻挠,但有趣的是,往往在事业与家庭发生两难的时候,王小蒙更多时候选择了事业优先,甚至丈夫谢永强也对此无可奈何。即便是在婆家、丈夫都反对自己的情况下,王小蒙仍然一门心思投注在工厂的建设上。当然,某种程度上,创作者为了刻画这一人物性格中的积极主动性,情节设计上有些矫枉过正,让不少观众认为作为妻子和儿媳的王小蒙很多时候显得不通人情,但这就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了。

    电视作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其所传播的内容对社会的影响不可轻视。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男性在黄金时段电视剧节目中出现的次数要远远超过女性。女性经常被描绘为年轻、迷人、富有爱心、情绪化,而且更多时候是出现在爱情和家庭类的节目中,甚至是暴力行为的受害者。与此相反,电视对男性的描述则常常是“强劲有力的”。[5]从这一点来看,以《鄉村爱情》等为代表的东北农村剧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能够抛开传统文化的束缚,体现出一种开放、平等的创作心态。通过对新时代农村女性形象的刻画,作品对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也起到了一种颠覆作用,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当下农村女性的多元面貌与多样追求。

    三、 当下东北农村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缺失

    对于任何健康的社会而言,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应该是和谐的、合作的。但是,在当下东北农村剧女性形象的塑造方面,却也存在一种过分强调“对抗”的趋势。创作者似乎倾向把长期以来饱受压制的女性,变成一味以戏谑男性、泼皮刁蛮的女性形象。这实际上是一种创作上的倒退,它只是把原先占主导地位的男性换成了女性,甚至有些创作者有意无意的将男性塑造成无理取闹、懒惰无能,以此来反衬女性的“强势”。这无疑又陷入到性别化塑造人物的窠臼之中了,并不利于农村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比如同样属于东北农村剧的《女人当官》中的何小利、王红粉,这样的女性形象失去了人物形象所应该具有的真实感,其实质是从一个极端滑向了另一个极端,这是不可取的。严重点说,这可以算是对于现实的粉饰与美化,实际上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地位的提高,在我国农村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的。

    总而言之,从农村剧这一类型的长远发展考虑,创作者仍需继续深入生活,从现实中汲取养分。改革开放30多年,广大农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对于生活在那里的女性来说,精神上、心理上的变化,甚至比物质领域的变化还要大。从这一点而言,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终究还是要回到现实主义的剧作上来。著名文艺批评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先生说得好:“文化化人,艺术养心。”[6]对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作品而言,其艺术魅力的源泉有很大一部分源于剧中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就这一点而言,未来农村剧的人物塑造尤其是女性人物塑造,还是任重而道远的。笔者在此也真诚地希望,今后能够看到更多有现实感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形象出现在农村剧当中。

    参考文献:

    [1]胡智锋.影视文化论稿[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145.

    [2]俞燕.论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J].四川戏剧,2014(2):58.

    [3]钱堃.习近平:使我国妇女事业发展具有更丰富的时代内涵[EB/OL].(2016-03-08)[2017-09-12]http://www.chinanews.com/ gn/2016/03-08/7789271.shtml.

    [4]吴金娜,朱旭辉.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演变[J].电影评介,2011(14):27.

    [5]王跃辉,李广强,尹恒.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农村女性角色转换[J].新闻世界,2010(6):212.

    [6]仲呈祥,张金尧.文化化人艺术养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4-10-17) [2017-09-12]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1017/c1003-25854155.html.

相关文章!
  • 外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与

    【摘 要】外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在外资企业中的延伸和发展,是保证外资企业朝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党建、经

  • 探析勃鲁盖尔与八大山人绘画之

    席萌摘要: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与清初八大山人在时间上相差了一个世纪之久,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运用不同的绘画媒介

  • 新时代传媒艺术对高校党建工作

    刘磊摘 要:党建是党保持优越性的有效手段,加强高校基层党建有利于党更好地指导高校工作,并加强基层党员、党组与我党的密切联系。作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