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共艺术的方法传承武汉巴楚文化遗产的可行性研究
【摘 要】巴楚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分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长江流域文明的进化融合,是武汉地区城市文化的根基。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共艺术这种现代文化形态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取得长足发展。本文以公共艺术为切入点,探讨了巴楚文化遗产以公共艺术的方式方法传承的可行性,以期推动公共艺术的地域化和巴楚文化的个性展示。
【关键词】公共艺术;巴楚文化;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241-01
一、巴楚文化与公共艺术的内涵解析
巴楚文化,顾名思义即兼容巴文化与楚文化为一体,既有巴文化特征又富含楚文化特色的一种地域性历史文化。巴楚文化以长江三峡为中心,是一种风格独特,富有魅力的民族性文化,最初形成时期可以追溯至战国中叶,在公元前四世纪,时“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这样的地理位置与时空分布,就注定了巴楚文化是一种楚政治统治下,浸染、吸收了大量楚民族文化元素的文化形式。
本文论述的公共艺术概念是: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是设计原则,公共艺术不是流派,不是风格,而是一种设计观念。是市民共有、共享的艺术。①区别于其他纯粹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与社会公众群体关系密不可分,公共艺术体现、传达公众的艺术态度,公众借用公共艺术表露自身对于现实的一种民主、开放的自由态度与共享精神。
二、以公共艺术传承巴楚文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巴楚文化中艺术造型应用于公共艺术
地处巴国楚地的武汉地区在长久的文化交流积淀中,巴楚艺术文化慢慢地凝练出一些独特的艺术元素,体现着巴楚人的价值信念与审美追求。如凤鸟纹、火纹等被用于印染、纺织、装饰以及建筑的传统巴楚纹样,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愈发的富含韵味,愈发的能代表与表达华夏儿女的思想与祈愿,成为我国民族艺术中不可多得瑰宝之一。
(二)巴楚文化中艺术图式应用于公共艺术
巴楚艺术图示的特色在于:第一,构成图式。巴楚装饰艺术图式经过巴国楚地文化的糅杂与交融继承了中原图式精魂亦借鉴有南亚与西亚艺术精华,多种文化风格相互交融,呈现给世人一种幻想与梦境一般的强大的文化艺术装饰。第二,色彩图式。巴楚艺术神秘中透露着热情,其色彩基调以赤色为主,兼之红、黄、白等,这些色彩精准地诠释了巴楚文化的神秘与深邃,并在巴楚漆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造型图式。造型图式主要表现在由本土出土的一些陪葬物件以及墓葬陈设装饰上,一般多呈现奇珍异兽形态,器物本体上的图像活泼生动,诡秘异常,整个器身图像天地人物齐聚一堂,在方寸之间彰显万千姿态。巴楚艺术造型美轮美奂,成为城市公共艺术爱不释手的设计要素。
(三)巴楚文化中建筑风格应用于公共艺术
在当前的艺术设计中,出现了许多直接与巴楚文化密切相关的雕塑与建筑,这些艺术创作或直接引用巴楚文化母体,或经过设计师升华间接体现巴楚文化神韵,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历史与当前的碰撞与交融。比如在武汉磨山国家级风景区内,一批颇具巴楚特征的公共艺术,不仅直接增加了景区乐趣,提升了景区文化艺术水平,也在不同程度上向世人展示了巴楚文化的丰富内容。
三、通过公共艺术传承巴楚文化的实践——以武汉市为例
(一)用巴楚文化做设计底蕴,打造出武汉富有民族气息的汉文化公共艺术。至今我们仍能从武汉现代城市公共艺术中管窥巴楚文化的艺术魅力。武汉市洪山广场车站壁画《楚风古韵》,将楚装饰图型与楚漆器色彩完美结合再加上现代化表达方式,将楚文化独有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藉由巴楚艺术色彩、图形将巴楚特色风味小吃、楚戏川剧、码头商贸文化,巴楚名人趣事、地方风俗等传统巴楚文化,依托武汉山河湖水及现代城市景观,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楚风汉韵城市公共艺术体,是巴楚文化遗产在发展中传承最好的印证。
(二)将巴楚文化融入武汉城市环境设施设计中,通过在公共环境设计中的分散与集中、守恒与变化来实现。在武昌区黄鹤楼、辛亥革命等相关的公共艺术环境综合体,汉阳区晴川古诗与近代兵器制造元素应用都是利用公共艺术灵活打造城市公共环境。
注释:
①诸葛雨阳.公共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3):10.
参考文献:
[1]郭媛媛.城市公共艺术的心理学特征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何小青.公共艺术发展路径的向度分析[D].上海大学,2011.
[3]吴士新.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
[4]余学新.开发和利用好巴楚文化资源[J].学习月刊,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