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王玉 程文燕

     [提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县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通过梳理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的相关文献,共归纳出了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转型原因和思路对策等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据此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县域经济;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的转型升级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这一核心问题,即从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成绩斐然,县域经济逐渐成长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县域经济的优势逐渐被其劣势掩盖,而都市区经济的优点渐渐凸显。因此,对于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关于县域经济的文献不胜枚举,但对于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成果却并不丰硕,而且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县域经济和都市区经济的理论研究

    (一)县域经济的理论研究

    国外的行政区域划分和中国大有不同,县级区域是中国特有的行政区域。但是就广义而言,县域经济可以当做是区域经济的一部分,因此,国外有关县域经济的研究都是在区域经济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国外的区域经济研究大多是在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和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展开的。区域均衡发展理论主要包括Nelson,R,R.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1]和Nurkse,R.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2]。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则主要包括Myrdal,G.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3]和Williamson,J,G.的倒“U”型理论[4]。

    国内对于县域经济的研究同样取得了丰硕成果。李小三、徐鸣对县域经济的含义、特征以及构成要素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县域经济是基于县级行政区划规定的地理空间,具有地域特色明显、社会功能完备且相对独立的特征[5]。石培新从县域经济的定义、基本特征和功能作用入手,分析了其总体发展趋势和发展规模,并提出了新的发展措施[6]。纪明拓宽了县域经济的含义,认为县域经济的“域”应突破县域行政区域的限制,向市场一体化、产业相联、分工合作的经济区域发展[7]。李伟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视角进行了论述,认为狭义的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是对经济结构的优化,而广义的县域经济发展应当注重经济体制的升级。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广义的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更符合中国的经济发展需求[8]。曹立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应当从企业、产业、区域三个维度进行突破[9]。刘志彪和陈柳则将县域经济的再发展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指经济体制的转型,将由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转型为由市场决定的资源配置;二是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将由粗放发展方式转型为科学与集约相结合的发展方式[10]。

    (二)都市区经济的理论研究

    都市区经济理论研究在国际经济学界备受关注。国外学者较早就研究了这一理论。Jean Gottmann对大城市带(Megaloolis)进行定义,认为大城市带是由多个特大城市组成的拥有超过1000万人口的影响力巨大的政治经济集合体[11]。Perrou,F.提出了增长极理论,该理论认为由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聚集形成的经济活动中心,不仅可以加速自身的發展,同时还可以产生辐射作用,推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12]。伴随着城市的发展,Daniels, P.W.提出了城市地区(City Region)的新定义,他认为,与传统的城市地区相对比,新的城市地区应具有多样化的交通方式、分散化的就业空间,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网络城市的某些特点[13]。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都市区经济发展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中国学者以国外大都市区经济研究理论为跳板,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形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的研究成果。周一星认为都市区应具备三大特点:一是资源广泛共享;二是社会活动紧密相连;三是城市经济一体化。当城市规模持续扩大,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具有强烈集聚效应的都市区[14]。阎小培、贾莉和李建平认为大都市区可以通过人口规模进行界定,并把都市区非农业人口是否超过100万作为界定标准[15]。崔功豪认为都市区主要是指大城市的空间区域及其可影响区域,该区域既包含中心城市,也包含城乡一体化下的周边城镇[16]。

     二、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原因

    通过整理文献发现,学界主要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和都市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两个角度,对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县域经济发展逐步呈现出局限性。金建军认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县域强而多,中心弱而少;二是产业链低端,转型升级缺乏资金技术的保障;三是地方的保护主义[17]。王鑫认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体现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过于落后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18]。陈彩娟认为县域经济只是把县域内既有的各类经济资源融合作为重点,偏重于粗放型发展,仅重点关注一区一域的自我发展[19]。

    都市区经济发展更显可持续性。赵晗彬认为都市区经济有着合作空间更大、产业链更完整两个优点。相比县域经济,都市区经济更利于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更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20]。何建平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都市区经济将快速发展,成为另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极[21]。郭金喜、谢威望和刘璇从五个方向阐述了都市区经济的优越性:一是生产要素更高端;二是集聚经济更多元;三是技术储备更充足;四是区域分工体系更现代;五是价值短链更完善[22]。陈莹则认为都市区的空间组织模式总体呈现出网络化的扁平结构,不仅加强了都市区内部不同县域之间的功能与空间的联系,还强化了都市区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有机集中理念的良好展现,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3]。

    三、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的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转型升级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因此转型升级对策的选择至关重要。关于如何推进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的转型升级,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思考分析,从而提出了不同的转型升级对策。大体上有两个视角:

    一是转型升级的思想转变视角。吴金明认为县域经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应树立新的思想和新的准则。要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催转型,以转型谋发展,以发展惠民生,将改革、创新、转型与发展有机结合[24]。林刚认为都市区经济发展的研究也要转变思想,应该从区域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多维度视角研究都市区经济发展,总结出一般规律[25]。暨军民认为,推进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要跳出经济同质化、经济形态单一、先污染后治理、低端产业聚集的传统思想束缚,确立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环境优先、创新为主的经济推动新模式[26]。

    二是转型升级的实际操作视角。黄勇、董波和陈文杰认为,应以试点先行、规划先导、改革先为的方针来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便捷交通网络的进一步构建、产业分工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进一步完善[27]。薛维海从四个方面提出关于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建议:一是以产城融合为导向,推动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二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以新城经济为重点,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四是以人才引進为支撑,推动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28]。徐伟金等认为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需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强化中心城市,推动都市区经济发展;二是拓展发展空间,优化都市区发展布局;三是构筑高端发展平台,强化都市区产业结构;四是探索事权调整,创新都市区发展机制;五是推动区域联动,强调都市区功能[29]。

     四、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基础、转型原因和思路对策三个方面。这些研究丰富了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的相关理论,为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的转型升级仍然需要深入研究。首先,经济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需要与时俱进,它既要能反映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特征,还要能满足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其次,要主动了解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并加以研究,做出合理的阐释和解答。最后,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的转型升级研究需要新理论的支持,任何研究都应当不断创新,不能固步自封。仅依靠经济学相关理论并不能实现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的转型升级,应当开放思维,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上进行新的探索,进而探寻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Nelson,R,R. A Theory of Low Level Equilibrium Trap in Undeveloped Countries[J]. Economic Jounal,1943(6-9).

    [2]Nurkse,R. The Problem of Capital Formation in Less-development Countries[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3,331-337.

    [3]Myrdal,G.Economic 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M]. London: Duckworth,1957.

     [4]Williamson,J,G.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65,13(4):1-84.

     [5]李小三,徐鸣.关于县域经济的理论思考[J]. 江西社会科学,2000,(3).

     [6]石培新.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证调查[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5).

     [7]纪明.县域经济发展理论体系的现实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8,(11).

     [8]李伟.经济转型升级:当今中国面临的紧迫课题[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4,(1).

     [9]曹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三个维度[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4).

     [10]刘志彪,陈柳.政策标准、路径与措施:经济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5).

     [11]Jean Gottmann. Geography and the United Nations[J]. Scottish Geographical Journal,1950,66(3-4).

     [12]Perroux,F. Economic Space: Theory and Application[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0,64(1):89-104.

     [13]Daniels, P.W. Global City Regions: their emerging forms[J].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2002:714-715.

     [14]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5]阎小培、贾莉、李建平等.转型时期的中国大都市发展[J].人文地理,2000,(2).

     [16]崔功豪.都市区规划——地域空间规划的新趋势[J].国外城市规划,2001,(5).

     [17]金建军.浙江省县域经济向中心都市经济转型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

     [18]王鑫.当前时期下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8,(6).

     [19]陈彩娟.推进县域经济融入都市区对策研究——以杭州为例[J].未来与发展,2015,(10).

     [20]赵晗彬.刍议西安“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J].新西部(理论版),2016,(23).

     [21]何建平.拓宽都市区经济发展路径[J].浙江经济,2017,(2).

     [22]郭金喜,谢威望,刘璇.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的理论向度与政策选择——以浙江金华为例[J].区域经济评论,2017,(1).

     [23]陈莹.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的政策选择——来自浙江省诸暨市的发展实践[J].经贸实践,2017,(20).

     [24]吴金明.湖南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战略刍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25]林刚.都市区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J].贵州社会科学,2011,(3).

     [26]暨军民.转变观念打开通道加快推进都市区经济融合发展[J].政策瞭望,2015,(12).

     [27]黄勇,董波,陈文杰.“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的意义与构想[J].浙江经济,2013,(11).

     [28]薛维海.县域经济发展亟需转型升级[J].政策瞭望,2013,(8).

     [29]徐伟金,周世锋,秦诗立,沈锋.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力促经济转型升级[J].浙江经济,2008,(20).

    [责任编辑:黄贝如]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刘景崇终南隐士出家记

    陈团结终南山隐修,他是一身布衣,俗名刘景崇;褒禅寺剃度,他换装海青服,法名释衍定。两年前隐居终南山时,刘景崇就有个愿望,找个地方出家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