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曲悠悠自度情深
摘要
《扬州慢》是一首著名的宋代词调歌曲,是宋代著名词人姜夔早期创作的自度曲,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是其代表作之一。音乐曲调高雅,古韵新声,既有传统文人士大夫音乐的内涵和情怀,又有自己的创造和革新。本文从体裁、调式调性、曲式、旋法、节奏节拍等方面进行音乐分析。
[关键词]姜夔;自度曲;扬州慢;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1-0100-03
收稿日期2019-08-05
作者简介(何胜刚(1972—),男,江苏省宿迁高等师范学校艺术系副主任、讲师。(宿迁223800)
《扬州慢》是一首著名的宋代词调歌曲,是宋代著名词人姜夔早期创作的自度曲,作者21岁即完成此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歌曲创作的背景是:1129年,金兵开始南侵;1161年,金主完颜亮再次入侵扬州,扬州从此战火不断,城市建筑和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一片萧条。15年后,1176年,作者途经扬州,看到扬州破败的景象,触景生情,创作了《扬州慢》。作者入城看到“四壁萧条,寒水自碧”,听到“戍角悲吟”,心顿怀“怅然”,“感慨今昔”,表达了“黍离之悲”,体现了词人念时念乱的家国情怀。音乐曲调高雅,古朴新声,既有传统文人士大夫音乐的内涵和情怀,又有自己的创造和革新。下面就分析一下《扬州慢》的音乐特点。
一、体裁特点——自度情深,慢曲悠悠
“倚声填词”对于精通音律的词人来说,已不能满足他情感抒发、艺术创作的需要,于是他们便开始自度新曲。姜夔在《长亭怨慢》序中就坦陈:“予颇喜自制曲。”在自度曲中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词义的需要进行音乐创作,而不受原古曲旋律的限制。姜夔自度曲的创作既是抒发情感的需要,也是实践其音乐理想的需要,其一直提倡雅乐,提倡复古,同时提倡改变和创新。《扬州慢》的结构就与以前的慢曲有所不同,以前的慢曲上下两阕的旋律是一样的,有点像分节歌,但《扬州慢》上下阕的旋律是不一样的,音乐的变化很好地体现了词义的变化。
宋代词调歌曲的体裁形式主要有令、慢、近、犯四种。令是最简单的形式,有单叠和双叠两种,姜夔的《醉吟商小品》即为单叠令曲;慢,又叫“慢曲”,曲调较长,唱时用板打拍子,音乐上“重起轻杀”,具有抒情效果,《扬州慢》即为慢曲;第三种是近,又叫近拍或过曲,一般是大曲中慢曲以后,入破以前由慢转快的部分,它一般比令长,比慢短,姜夔的《淡黄柳》即为“近”;第四种是犯,又称犯调,有两种含义:一是把几个不同的曲牌连缀成一个新的曲牌,采用三个曲牌即为“三犯”,二是指转调,如宫调式转成羽调式,即称为“宫犯羽”,如姜夔的《凄凉犯》就为商犯羽。慢曲在结构上有“八匀”,即八韵,分为“大头曲”和“疊头曲”,《扬州慢》就有八韵,上下两叠,每叠各四韵。开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即为“迭头”。
二、曲式结构特点——上下两阕,突出对比
如前所述,《扬州慢》是慢曲形式,有上下两阕,有八韵,上下阕各四韵。在古曲中,慢的上下两叠旋律基本是一样的,但该曲下阕引入了许多与上阕不同的旋律,第五韵是完全不同的,第六和第七韵同尾不同头,第八韵和第四韵完全一样,用现在的曲式理论分析,该曲是不严格的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下叠是上叠的变化再现。作者这样进行结构创作,其主要目的是突出对比,前面已经分析,词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从词意看上下两阕的对比是十分明显的,所以,作者为了突出词意的对比在音乐上就创作了不同的旋律。但为了音乐的统一,音乐上也做了许多重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是今人进行歌曲创作的
常用曲式结构形式,姜夔在几百年前即用此法,可见在对比统一结构审美上,古今中外是相通相同的。谱例1:
上阕:
第一韵
第二韵
第三韵
第四韵
下阕:
第五韵
第六韵
第七韵
第八韵
三、音阶特点——雅乐复古,典雅古朴
《大乐议》是姜夔于庆元三年(1197)向朝廷进献的关于“大乐”的建议,表达了复古、主和的音乐思想,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其建议主要有六个方面内容:“介绍绍兴大乐、雅俗乐高下不一,应权衡度量、建议雅乐止用十二宫、登高当与奏乐相和、祀享应删繁就简,以合于古、应做鼓吹曲以歌祖宗功德。”在“建议雅乐止用十二宫”姜夔认为“窃谓以十二宫为雅乐,周制可举”2,这里姜夔一方面提倡雅乐,一方面提出向周朝的雅乐学习。在姜夔的自度曲创作中,就体现了作者的这一音乐理想,《扬州慢》就是典型的一首。《扬州慢》是F宫调式,雅乐音阶,雅乐音阶为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即123#4567,变徵为特色音级,在该曲中变徵为还原B,歌曲中还原B共出现九次,由于特色音级的使用,使歌曲古朴典雅的雅乐风格格外浓郁。
四、调式特点——宫羽变换,羽调浓郁
为了表现词的情感变化,在调式的使用上也极富特色,主要是宫羽调式交替。古代歌曲创作讲究“起调毕曲”,即歌曲或乐曲的开始音和尾音要为同一音,在姜夔的自度曲中就有多首用此法。而该曲没用“起调毕曲”之法,作者别处心裁,开始于羽音,终止于宫音,在乐曲中还有很多调式色彩变化。歌曲的第一句看似是F宫调式,但更多具有羽调式色彩。开始弱起从羽音进入,其后两小节旋律一直围绕羽音进行,带有明显的羽调式色彩。第二乐句的调式色彩比较复杂,前半句有羽调式色彩,后半句尾音停留在角音上,和前几音结合具有宫调式的色彩,但整观全句,旋律仿佛转到角调式上,有一种惶惶不安的感觉。第三乐句完全是羽调式,第四乐句前半部分有羽调式色彩,后半部分回到宫调式上。下叠也为四个乐句,第一乐句从低八度的羽音开始,后有宫调式色彩。第二乐句前半部分是羽调式,后半部分与上叠的第二乐句后半部分基本相同,有宫调式色彩。第三乐句是上叠第三乐句的变化再现,前半部分不同,后半部分相同,整体有角调式色彩。第四乐句为上叠第四乐句的再现。纵观整首歌曲,虽然是F宫调式,但是由于羽调式用得较多,且有角调式的影子,自度曲更多了小调式的阴柔之美和不安的情绪,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无奈和悲哀明显多于慷慨与激昂,精准地表达了词的意境和情感。见谱例1。
五、节拍节奏特点——节奏多变,节拍虚无
姜夔的自度曲大都一字一音,节奏较宽,每“韵”尾(乐句结尾)常用长音。《扬州慢》仍然有此特点,但为了表现词的情感,节奏变化较多。下面以上叠为例分析该曲的节奏特点。上叠第一乐句为弱起,一拍一音,一字一音,节奏宽而平稳,似在平静地诉说。第二乐句四分音符间以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尤其“青”字上,用了附點八分音符后缀十六分音符的动感节奏,情绪稍显激动。第三乐句开始仍是四分音符的一拍一音,情绪似有所控制,但一个高音羽音后,情绪好像不能自已,用了连续的附点四分音符后缀八分音符的强力推进,把音乐推向高潮,情绪爆发出来,表达了“犹厌言兵”的愤懑心情。第四句情绪渐趋平稳,节奏拉宽,用了两个附点二分音符,最后落在长长的主音上,悲哀、怅惘、无奈、同情等情绪尽在其中。下叠的节奏使用也有上叠之妙,方法手段也似上叠。
对于节拍的存在,学者们是有争议的,有的认为没有节拍,有的认为“‘有一定节奏、4/4拍”。按照杨荫浏的译谱,该曲为4/4拍。但如果按4/4的强弱韵律演唱将失去曲子的神韵,硕士研究生李建荣认为“节拍主要是韵律性节拍”。4笔者认为4/4拍是虚无存在的,慢曲要击拍而歌,强调的是单位拍配合音韵的存在,而非节拍所蕴含的强弱韵律。
HTH六、旋法特点——环绕主音(中心音),旋律多姿
旋律美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对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文人音乐来说其旋律美不光是音响上的悦耳动听,而更多体现的是韵味、情感以及思想,这种美的内涵来源于丰厚的中华文化。姜夔的自度曲是我国宋代词调歌曲的巅峰作品,其旋律的唯美性就体现了文人音乐的这一审美特征,《扬州慢》作为作者的代表作品,这一特征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一方面是自度曲用了雅乐音阶、宫羽调式变换等手法,另一方面在旋律的旋法上,作者也是匠心独运。
这种匠心独运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围绕主音(或称中心音)环绕;二是上行、下行、级进、跳进以及高潮音的选择,无不体现了词的情感变化。下面就围绕两个方面做综合旋法分析。
自度曲的每一乐句基本上都是围绕调式主音展开的,一句中有的有一个,有的有两个。第一乐句即有两个中心音,前三小节(第一小节为弱起不完全小节)围绕羽音环绕,后两小节围绕宫音环绕,前三小节从羽音开始而后下行而后跳进到羽音,经历下行和一个上行后再回到羽音,起句在较高音区展开,似有极目远眺、幽思怀想之意。后半句回落到宫音,并在宫音上环绕,乐句落音稳定,有空旷之感。(见谱例1第一韵)
第三乐句起音从角音开始,最后落在角音上,角调式的色彩相对明显。音乐在角调式上似乎开朗一些,也多了一丝不稳定,尤其在句尾角音前有一个附点八分音符后缀十六分音符的下行推动,情绪稍有激动,大有山风欲来的感觉。紧接着第三乐句一个变化宫音开始,不稳定出现,似吹来第一股微弱的山风,接着四度跳进到调式特色音级变徵上,而后大二度下行到角音,两个不稳定音级后跳进到调式主音羽音上,这一音似第二股山风,而后下行,仿佛风过,接着又回到主音,第三股山风似呼啸而来,主音喷薄而出,而后在高音处在主音上持续推进,并从羽音上行到全曲最高音f2,形成高潮,但紧接着一连串下行,旋律极度回落,落到低八度的主音羽音上,低沉幽怨,音乐上的大起大落,激昂悲壮相互交织。(见谱例1第三韵)
第四句仍从#宫音进入,上行至变徵,而后下行至角音,并在角音上拉宽节奏,情绪转为平稳,再接着在羽音上环绕下行,旋律级进,节奏拉宽,最终落到主音宫音上,寒冷凄清犹如身临其境。(见谱例1第四韵)
歌曲下叠引入了许多对比的旋律,如前所述,歌曲第五韵和前面的旋律是完全不同的,第六和第七韵与第二和第三韵同尾不同头,第八韵和第四韵完全一样。这些新引入的旋律和前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跳荡音符增多,出现了三个全曲最低音D羽音,如开始即从低音羽音开始,音乐以级进为主,似在深情诉说,到“算而今重到须惊”处在“重到须”上旋律连续两次大跳,先是从C徵音下行七度跳进到歌曲最低音D羽音上,再从D羽音上行跳进到G商音,接着进行到不稳定的#F宫音上,这样婉转跳荡很好地表现了作者不平静的心境,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注释:
1(#2黄邵君.作为见证者的存在——论姜夔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与贡献D.湖南师范大学,2010:3.
34李建荣.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3.
(责任编辑:崔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