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戏曲打击乐教学的审美追求

    崔元清

    [摘要]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增强戏曲音乐艺术的时代感,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等手段,以戏曲打击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现代戏曲打击乐教学的审美追求。研究表明:只有引入创新意识,美化乐曲音色,培养戏曲打击乐人才的美学素养,才能找到审美亮点,呈现美学韵律,提升现代戏曲打击乐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戏曲打击乐;教学;现代音乐教育;审美追求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0-0062-02

    打击乐属于戏曲音乐的范畴,也是戏曲打击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不但广泛流传于我国各民族地区,而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波及至全世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要依据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而不断变化,逐步得到完善,才能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经济需求,艺术也不过如此。现阶段,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成就了各种网络学习平台,学习渠道呈现出多元化,获取的知识内容也变得丰富多彩,艺术正在向着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转变。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当在戏曲打击乐教学中渗入现代元素、融入美学内容,不断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充实其精神世界。鉴于此,本文着重探究现代戏曲打击乐教学的审美追求,以便促进我国戏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戏曲打击乐的发展历程

    通常来讲,我国戏曲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终形成了既复杂又完善的艺术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建设的步伐。据相关文献记载,早在《尚书》中就涉及到了戏曲文化,甚至也适当地阐述了戏曲打击乐的发展概况,这足以证明戏曲打击乐的雏形应当追溯到上古时代[1]。在打击乐器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戏曲打击乐对其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中国的上古时期,比较古老的打击乐器包括土鼓、磬等,鼓出现于3000多年前的商朝,后在频繁的社会变化中广泛应用于音乐艺术领域和战争领域。到了唐代,由于唐玄宗非常重视艺术文化,古乐器在教坊、梨园歌舞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不仅如此,唐玄宗还偏爱鼓,直接为我国古乐器、戏曲打击乐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施展空间。由此可见,戏曲打击乐在我国戏曲艺术文化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表明戏曲打击乐自然是现代戏曲音乐传承的对象之一,并要对其进行创新,才能为我国戏曲文化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我国戏曲打击乐教学的基础形态

    (一)戏曲打击乐课程设置

    纵观我国戏曲打击乐教学的课程设置,许多艺术院校都设有专门的戏曲打击乐课程,学习年限为4至6年,这期间主要对学生进行戏曲打击乐的专业训练。虽然如此,不同类别的艺术院校的课程教学则不相同,各有特点,比如:部分音乐艺术院校并没有将戏曲打击乐作为专业化课程,取而代之的是外聘戏院教师对民族打击乐和西洋打击乐的学生们进行不定期训练,以至于戏曲打击乐课程仅仅是打击乐专业学习的一个小分支,不管是学生的学习时间,还是学生参与训练的时间,都会因院校而异[2]。除此以外,还有的学校则将戏曲打击乐作为学生的副科选修课,要求民族器乐演奏的学生在半年内了解基本知识,并熟练掌握;针对作曲专业学生,要求其重点掌握戏曲打击乐的演奏法则与演奏效果。目前,几乎所有高等音乐艺校都开始关注戏曲打击乐,并将其加入到民族打击乐和西洋打击乐专业课程中,旨在让学生掌握京剧打击乐四大件的演奏,包括鼓、大锣、铙钹和小锣,从而使得戏曲打击乐课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二)戏曲打击乐教学形态

    戏曲打击乐独具特点,其锣鼓演奏步骤与众不同,直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戏曲打击乐教学形态。大体上讲,在许多戏曲类艺校或高等艺院,初学者都要从小锣入手,也就是手锣训练。只有达到一定的锻炼水平,熟练掌握了小锣演奏基本知识,才能继续学习铙钹、大锣等。

    学完“铜三件”乐器之后,学生对打击乐的演奏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也逐渐领悟了相关的“戏路”、戏曲打击乐手法技巧和锣鼓节奏特点。最后,教师才向学生们传授板鼓的演奏技法,直接完全接受为止。[3]之所以出现这种教学形态,由于只有经过这种过程,操持板鼓演奏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从而更好地配合演员的表演状态,确保板鼓演奏的顺利进行,真正演奏出戏曲打击乐队完成剧情需要的音乐演奏[4]。当然,这是传统的戏曲打击乐教学方法,是许多优秀乐器演奏人员不可逾越的鸿沟。

    (三)戏曲打击乐教学基础

    对于戏曲打击乐教学而言,最基础的知识是板鼓的演奏技能,以及板鼓的基础训练,这是最基本的教学要点。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将板鼓演奏作为戏曲打击乐教学的基础,才能有效地将戏曲打击乐内容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进一步演奏好大锣、小锣、铙钹和堂鼓。自然,在中国舞台戏曲表演过程中,司鼓主要采用“以手制控、以声协调、以神达意”的演奏方法,期望最大限度地发挥戏曲伴奏乐队的整体功效[5]。如此一来,整个舞台表演与乐队烘托合而为一,相互融合,映射出了板鼓在中国戏曲打击乐中的重要地位,也是传统戏曲表演的重要角色,名副其實地成为戏曲打击乐教学的基础。

    三、现代戏曲打击乐教学的审美追求探讨

    (一)引入创新意识,寻找审美亮点

    从传统意义上讲,戏曲打击乐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实现自我更新,才能为现代戏曲打击乐注入新的活力。为此,在现代戏曲打击乐教学中,其审美追求的出发点在于创新意识的引入,不断寻找新的审美亮点。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现代戏曲舞台表演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表演动作,还是表现手段,都与往昔完全不一样,甚至出现了新奇的表演技巧,达到了较好的表演效果。为了提升现代戏曲打击乐教学水平,相关院校一定要从作品与演员的实际需求出发,认真选择传统打击乐材料,在确保原始素材不发生变化的基础上,科学地对其进行重新配置,寻找最符合现代人内心需求的审美亮点,最终使戏曲打击乐焕发出崭新的艺术感染力[6]。只有做到这些,结合实际角色进行创新,再次组合资源,才能满足剧情人物的需要,达到标新立异的效果;同时,既能保留剧种独特的艺术效果,还能使整个戏曲打击乐的表演节奏变得自然流畅。

    (二)美化乐曲音色,呈现美学韵律

    现代戏曲打击乐教学计划的实施,必须采用现代音乐理论,向学生讲授最新的乐谱知识,确保戏曲打击乐在听觉感受方面趋于良好,特别是要不断提高戏曲打击乐的亲和力。实际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人都在讲“美”,而“美”也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如果戏曲打击乐的音色得到美化,美学韵律十足,必将达到超乎想象的表演效果。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现代戏曲打击乐表演者,应当掌握娴熟的演技,高超的水准,以及较好的艺术鉴赏力,并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演奏的轻、重、缓、急,拿捏有度,恰到好处。[7]同时,表演者还要能体现出以声造势的动态感,注重戏曲打击乐作品情感的展示,熟悉运用戏曲打击乐表达个人感情,传达不同的意境、风采和神韵。如此一来,现代戏曲打击乐的艺术效果将会色彩斑斓、意境鲜明,完美地展现作品风格。

    (三)培养戏曲打击乐人才的美学素养

    在现代戏曲打击乐教学过程中,审美追求已是教师授课的重中之重,这也表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具有了一定的审美思想。一般来讲,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戏曲打击乐的创新进度,特别是其审美意识影响着现代戏曲打击乐教学对美学元素的渗透。在当前艺术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剧团经营不景气,没有可观的经济收益,很少有人愿意选择戏曲打击乐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向,更别提以审美的眼光进行学习和钻研。所以,现代戏曲打击乐专业教师要担当起重任,重点培养专业素质较好的学生,并对其进行强化,确保他们拥有扎实的打击乐知识,并且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8]。此外,学校剧团还要经常鼓励学生,努力做到“博学强记”,深化其对戏曲艺术的认识,切身感受戏曲打击乐的“美”,才有助于找到最科学的打击乐演奏技巧,增强现代戏曲打击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水平。

    结语

    总之,我国传统戏曲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意味深长,凝聚了几千年来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心血,其所彰显的民族精神将会永放光芒。从这方面来看,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也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戏曲音乐的精髓决不可丢,特别是占据核心位置的戏曲打击乐必须代代相传。尽管现代戏曲打击乐教学存在许多问题,但也只是暂时的,只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注重现代人的审美追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必将为戏曲打击乐教学开拓新的路径。作为戏曲打击乐的学习者,更要具备较强的审美意识,认真观察,善于学习,掌握作品主人公的情感表现,以及现代人的心理审美特征,才能在戏曲打击乐的实践中,迈出追求意境美的新步伐。

    注释:

    [1]孙凤章.戏曲打击乐的传承与创新探讨[J].大众文艺,2018(12):132—133.

    [2]汪凌.浅议戏曲打击乐的组成与功能[J].北方音乐,2015,35(13):82.

    [3]马瑞.“从幕后到台前”——浅谈戏曲打击乐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京剧,2018(05):46—49.

    [4]李正文.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戲曲打击乐教学基础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34(03):225—227.

    [5]万钢新.谈戏曲打击乐的综合特性[J].群文天地,2011(11):93—95.

    [6]仰孝龙,陶弢.戏曲打击乐的功能及其审美特征[J].福建艺术,1996(05):12—14.

    [7]王新启.谈谈对戏曲打击乐的浅显认知[J].学周刊,2014(25):231.

    [8]赵鸿飞.戏曲打击乐的调整取舍和创新[J].艺海,2008(02):63.

    (责任编辑:崔晓光)

相关文章!
  • 《龙纹身的女孩》:多层意义结构

    裴沁美国电影《龙纹身的女孩》发行于2011年,改编自瑞典记者斯蒂格·拉尔松同名小说“千禧年”三部曲的第一部。作为小说,《龙纹身的女孩》取得

  • 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基

    【摘 要】从当前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现状入手,总结当前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与特点,分析广西壮族典型文化元素,提出民族元素与艺术设计

  • 再论油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

    赵红星摘要:随着我国的教育制度的不断更新,学校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进步。创造性思维在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油画是从西方国家引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