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农村初中,激活课堂情味

卞燕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学办学条件与城区中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村学生进城求学的越来越多,农村中学的生源是越来越少,学生综合素质愈来愈差,学生的厌学逃学混学现象日益突出等等。这些对我们提出了新挑战,如何贴合农村初中特点?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活课堂,增强交流,上出情味?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薄的思考。
一、把握课前,预设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把握课前,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精力集中,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我曾在教授的两个班,做过比较:一个班提前预习,具体要求到书读几遍;另外一个,则含糊交代。课上起来后,同样的教学步骤,预习的班级启动快,课堂交流思路清,教学效果倍增。
二、精心备课,挖掘潜能
课前教师也要充分把握文本,课准备的越充分,就越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交流的激情,就越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有用知识,就越能挖掘学生的潜能。
比如在教授《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时,教研组先反复读文本,再个人备,接着集体备课,这几步骤下来,教师对文本有了深入的理解,课准备的生动且有梯度。同时在备课中,不是简单的备教材还要认真的备学生,针对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要重点研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这一课的重难点是什么,有哪些疑难问题;二是如何引导学生接触议论文;三是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如何点拨归纳,指导方法;四是知识点的迁移。对于以上问题的探讨,每次都由一个教师主讲,其他教师讨论、补充。这样就要求主讲的教师要精心做好准备,而其他同组的教师也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提出有建设性的观点与建议。这样师与师的交流既调动了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又充分挖掘了教师的知识潜能,当然也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巧妙提问,点燃爱好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埃克斯莉说:“教语言的最好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那种方法。”所以点燃爱好,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有一种“心向往之”的意识,那必会水到渠成。例如学习《石榴》时,我以一首谜语为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参与交流的欲望大大加强。
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优劣成败。那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一要做到有针对性、目的性;二要做到抓住提问时机;三要做到提问的方式要新颖;四要做到提问应有合理的思维跨度,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再如《为你打开一扇门》中,我通过课题引导学生提问,巧妙的导入,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疑问与喜好。由此可见,巧妙提问是点燃爱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好方法。
当然我们还可从学生实际出发,贴合农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开展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等等,结合语文课本上的综合性学习展开这些比赛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课堂师生、生生交流不绝。
四、渲染情境,感染学生
文学是人学,知识是在情境中发生、应用和发展的。语文教学的经典意义就是进入特定情境,学生在与情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学会学习,品出情味。
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经久不衰的美文,本身就极富有感染力。这就为教师用语言创设美的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首先接受课文的启迪和熏陶,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得到统一,讲课时自然就会真情流露,很快进入角色。例如学习《我的老师》这一课时,对于文中孩子学习老师写字,回忆自己小学时情形,思考学的是什么样的老师,模仿的是谁,从而得出结论:这样的例子充分体现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喜爱到看不够甚至要去模仿,从而引出“亲其师,则信其道”的道理。
“读得好,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运用朗读可渲染课堂教学情境。如《最后一次讲演》,我设置慷慨激昂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演讲堂前,聆听那来自闻一多先生的愤慨,此时再来讲解课文则水到渠成。如读《蒹葭》诗句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朗读时,我配上古筝曲《云水禅心》,营照戚伤、迷蒙的情境,一咏三叹,在读中品,读中悟。
当然,教师要密切留意学生表情、动作的反应,并根据此来判定学生感知和理解的程度,以便于及时调整情境,改变手法,推进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要善于感染学生,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强烈要求,促发学生交流。
五、想象情境,激发情感
所谓“想象情境”,就是教师运用语言描述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氛围下,请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学生置身于情境中,暂时变成了该情境的某个角色,思考问题要与情景的节奏相吻合,学生的思考就必然是积极的、主动的,因而也是灵敏的。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中,设计学生写作,让他们模仿第二段叙议结合的方式,在文中增加一个中国人高贵灵魂的例子。当他们通过思考,发表自己关于苏轼、刘禹锡等人物见解的时候,就已经逐步理解并把握了应该学到的知识,这时教师作适当点拨即可。
六、借助资源,创设美境
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逐渐走入课堂,录像、幻灯、音乐等对创设美的情景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可创设教学情境,拓展学习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始终眷恋着祖国》时,可以播放电影《钱学森》,插播歌曲《精忠报国》、《我的中国心》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其身临其境,充分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
学长征单元时,事先准备好关于长征的影片、歌曲,让学生课堂上直观体验;而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观看课件中的纪念碑动态展示,这种直观展示解决了文字的叙述不能完全让人明白这一缺陷,遵循了生活化原则。
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应关注知识的教育,关注语文课堂学生能力培养、运用。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多方面发展为教学立足点,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交流,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情味。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交流研究与探讨“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学)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师素养提高

    邓延寿摘 要: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旨在通过政治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觀、人生观和价

  • 什么是好

    江星宇其实安乐的生活并不好,它会磨灭人的意志,让人日渐消沉,最终被社会淘汰。而充满竞争的忧患生活,会让人日渐强大,成为生活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