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引导 精准切入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语非常重要。好的导入语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文本、走进知识点。结合具体教学实例来探讨如何有效设计课堂教学导入语。

    关键词:导入语;价值;激趣;精准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课堂导入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第一环节。就语文学科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口授为主,如果想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互动起来,一个好的导入语,无疑能够让学生在情境渲染下更加积极主动。而且,就初中生的学习心理而言,对知识的接受较为感性,形象生动的导入语,更加吸引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需要,精心设计能够精准切入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的导入语。

    一、紧扣教学内涵找切口

    教师设计导入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教学的需要,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才会设计什么样的导入语。因此,导入语的设计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效果,而不顾文本、学情等教学实际。比如,在笔者参加一次教研听课中,就有一位教师在朱自清《背影》一文的教学中,是这样导入的:

    老师平时比较喜欢上网浏览,最近看了一组网上恶搞的图片,这个图片一开始是一名美女的背影,长发飘飘,衣着时尚,身材‘魔鬼……我想肯定是一位美女吧,没想到最后一张图片,一转头却是个男人,就像周星驰电影中的‘如花一样,吓了老师一跳。这说明啊背影有时候是带有极大欺骗性的,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有关背影的文章,看看这个背影后面是真诚还是欺骗呢?

    应该说,这名年轻老师的导入是动了脑筋的,加上他极富感染力的动作、表情等,也使得导入的效果非常好,这从听课学生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但是,我认为这个导入对于课堂教学并没有起到一个好的引导作用。《背影》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是诚挚低沉的,有这样一个幽默搞笑的“开场白”,估计教师很难再将学生拉入到教学情境中去了。而且教师在导语设计中基本上没有考虑教学需要,没有从文本内涵去挖掘导语设计的切入口,这也就造成导语效果几乎为零。

    其实,导语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紧扣教学内涵来找准切入口,为教学需要服务。笔者在教授《背影》一文时,就特别注重从文中的情感内涵来找准切口,作了这样的导入:

    丝丝白发儿女债,历历深皱岁月痕。突然有一天,我们就会发现父母一下子就老了,出卖他们的是那无意中发现的细节,也许是那头上的几根白发,也许是额头的几行深纹,也许是他们不再灵便的手脚,也许是他们日渐佝偻的身体,无论我们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他们终究是老了,而他们却还像小时候那样把我们当做孩子来护着、爱着。母爱温柔如水,父爱沉默如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位儿子从父亲臃肿渐老的背影中发现的虽沉默却不变的爱。

    这个设计直接切入到背影上,让学生很快将学习注意力集中到对文本情感内涵的挖掘上了,这样的导入就是有效的。

    二、紧扣学生兴趣催共鸣

    好的导入语不仅要契合教学内涵需要,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初中学生爱玩爱闹,往往在上课之前几分钟都难以安静下来,更不要说进入学习的情境了,这时候,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引导,直接进入课堂教学环节,那么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此时,教师设计導入语就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那么,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导入语呢?其实,初中生由于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在学习之中,只要是一些能够扩充他们知识见闻的内容,都会引发他们的共鸣。因此,导入语设计的关键就是要找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的联系点,作为语文教师要注意观察思考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做生活和教学的有心人。比如,笔者在执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就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和你们一样,很喜欢问老师不愿回答的怪题,很喜欢假装上厕所出去玩一会,很喜欢上课时在底下搞些比如画画的小动作……但是,他又和你们不一样,你们今天迟到了,老师批评了说不定明天依然迟到,而他迟到了却在桌子上用刀刻了一个‘早字,而且从此再也没有迟到过,所以他最终成了思想家、大文豪。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这时候,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喊道:鲁迅。他们都被这幽默的导入吸引了,激发了情感共鸣。此时,我又说道:“当然,老师不是让你们也在课桌上刻字,这可是要赔偿的哦……”此时学生已经开始爆笑,因为这样的转折,让他们发现,原来今天学习的内容这么有趣,今天文章的作者当年和他们一样又不一样,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引发了他们情感上的共鸣点。此时再顺理成章地走进新课,我想学生集中精力学习也就不在话下了。

    三、紧扣生活热点接地气

    在不同的时间段,在不同的语境下,相同的教学内容,其导入语设计应该也有所不同,尽可能地让学生有新鲜感。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学生突出的心理特征。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如果语文教师不能在教学中体现更深一层、更为广阔的视野,就有可能为学生所看轻,进而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在具体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针对学生喜欢追捧热点的习惯,大胆将当下的新闻热点、社会热点等内容引入到教学中来,让教学更加接地气。

    当然,紧扣热点来设计导入语,绝不能“喧宾夺主”,而要将热点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并且尽可能地由此及彼,由课外到课内,促成学生的兴趣点转移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比如,笔者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是这样导入的:

    最近有一位人物蛮红的,他叫吴锦泉,年纪将近90岁了,他一辈子以磨刀为生,生活清苦,可是他却乐善好施,20多年来,他把磨刀挣的微薄收入大都用在慈善公益事业上,多次向灾区、残疾儿童以及需要帮助的人捐款。自2008年以来,他已累计捐款23392.2元。老两口的生活并不富裕,至今还住着三间破旧的瓦房。除了磨刀,吴锦泉老人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一把刀一块钱,一千元几乎是老人三个月的磨刀收入!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是他的目标只有一个,他被评为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成为当代的新‘愚公,大家想不想知道,他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愚公在精神上有何异同呢?

    当时因为社会宣传,吴锦泉的事迹也成为一个社会热点,有称赞的,也有不理解的,这与人们对《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看法是一致的,因此,我将之作为导语来引发学生的对比思考,应该说起到了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的效果。热点之所以为热点,就是因为关注度高,也因为关注度高,学生往往能够很快进入情境。借助热点来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对所谓的热点作过多讨论,而应该把主要的教学目光聚焦到教学内容上来,否则就失去导入的意义了。

    导入语的设计,应该紧扣教学内涵、紧扣学生兴趣、紧扣生活热点,真正做到激趣引导、精准切入,让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走进课堂、走进文本,从而契合课堂教学需要,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作者简介:丁春林(1984— ),女,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班主任工作要公平公正以理服人

    马广宇摘 要:主要讨论班主任工作方面的问题,强调班主任工作要公平公正,表扬要公平公正,批评也要公平公正;在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和完成作

  •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指导

    徐亚芬 吴艳【摘? 要】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更具有创意的表达方式,让学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