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拓展阅读的角度

    摘要:拓展阅读是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从背景、题材、主题、艺术形象、艺术手法等角度选择和原文有契合点的文章作为拓展阅读材料,文章的选择和运用需要教师丰富的阅读体验和积累。

    关键词:拓展阅读;角度;契合点

    拓展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阅读教学策略,在日常教学中广泛应用。但很多时候,老师文章选择不当,或者契合点选择不准,亦或应用时机不当,都达不到应有的阅读效果。选择合适的文章是做好拓展阅读的基础。拓展阅读要有明确的目标,原文和选文间要找准契合点,本文试从拓展阅读的不同角度略作阐述。

    一、背景的拓展

    所谓“背景”,是指涉及文章理解的相关知识。课本和教参都会提供基本的背景介绍。但教师更不应该满足于此。例如,《触龙说赵太后》《毛遂自荐》《信陵君窃符救赵》都是曾入选课本的文章。但我是在执教多年后读了《通鉴纪事本末》才觉得真正了解这三篇文章的背景:周显王五十年,秦伐赵,取三城。赵王新立,太后用事,求救于齐,必以长安君为质,秦师退。周显王五十五年,秦用反间,罢廉颇用赵括,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降卒四十万。次年,秦将王陵将兵复伐赵,攻邯郸,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毛遂自荐请从,歃血而盟,楚使春申君将兵救赵。魏王使晋鄙将兵十万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信陵君窃符救赵,大破秦师。信陵君与客留赵,十年不归。秦攻魏,信陵君帅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后秦行反间,信陵君醇酒妇人,病酒而卒。

    首尾连贯的这几件史实,在课本上是分开来讲的,若不是翻读《通鉴纪事本末》中“秦灭六国”条,还真是难以贯通。对这些背景知识的必要补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引导学生用开阔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

    二、题材的拓展

    朱自清的《背影》作为写亲情的散文名篇,解读者无数,见解各异。我觉得,与其自作高明地把学生限定在一种解释里,不如引导学生熟悉文本之后,再读一些同题材的亲情散文,我选了杨绛的《下放记别》和龙应台的《目送》。

    朱自清的《背影》写了儿子眼中父亲的“背影”,杨绛让我们看到的是母亲眼里女儿的“背影”:

    阿圆送我上了火车,我也促她先归,别等车开。她不是一个脆弱的女孩子,我该可以放心撇下她。可是我看着她踽踽独归的背影,心上凄楚,忙闭上眼睛;闭上了眼睛,越发能看到她在我们那破残凌乱的家里,独自收拾整理,忙又睁开眼。车窗外已不见了她的背影。我又合上眼,让眼泪流进鼻子,流入肚里。火车慢慢开动,我离开了北京。

    都是车站送别,父子,母女;儿子看父亲的背影,母亲看女儿的背影;儿子流泪,母亲流泪。儿子看父亲,同情而自责;母亲看女儿,怜惜而无助。杨绛从“看着背影”“闭上眼睛”“睁开眼”“合上眼”这一连串的动作,用最朴素的语言,出神入化地写出了母亲对女儿的怜爱和内心的痛苦。

    龙应台的《目送》写了母亲眼中儿子的“背影”,初上学、16岁、21岁;写了女儿眼中父亲的“背影”,开着货车送自己到大学教书,坐在轮椅上,在火葬场,然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母亲看儿子的背影,女儿看父亲的背影,一老一少的背影合在一起,龙应台站在哲学的高度审视世界和人生,泪水中透出挚爱和达观。三篇文章真是天生的文字眷属,相映生辉,相映成趣,靠着“背影”这一线之连,凑到一起,震撼人心,益人神智。

    三、主题的拓展

    面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不同作家的观察角度和表现方式是不同的,最后得到的结论也会有很大差异。引导学生感受这种不同,并逐渐学会理性分析这种不同,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起点。学习王鼎钧的散文《那树》后,我找来牛汉的诗《悼念一棵枫树》作为拓展阅读材料。《那树》把现代文明和自然作为对立的两极,写出文明发展给自然带来的戕害。同样是一棵树被砍倒,诗人牛汉感到的是一个生命被无端杀戮,是一个伟大生命的丧失。

    伐倒了/一棵枫树/伐倒了/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

    《那树》中的那棵树作为自然的代表被人在夜里砍倒清除,让我们思考人类文明的走向。《悼念一棵枫树》中那棵树的被伐,让我们思考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唤起我们对生命无端丧失的痛苦感受,引发我们深广的同情,从而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进而珍爱身外的一切生命。

    四、艺术形象的拓展

    在中学课本中《阿长与山海经》和《大堰河我的保姆》两篇课文都以保姆为主要形象,而一般学生对保姆这种人物形象并没有实际体验,教师不妨找來写保姆的相关文章并读。

    《大堰河我的保姆》像岩浆喷涌一般,呼喊着对死去的乳母的爱和同情。郑板桥的《乳母诗》是文言,但感情同样强烈真挚。

    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

    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

    黄泉路迂阔,白发人老丑。

    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

    一个旧时代的官吏却念念不忘贫贱的保姆,并因为报恩无门而伤痛,这种精神让我们想起郑板桥的家书,嘱托家人给孩子分食品时,如果仆人的孩子也在一旁,一定要分给一份,免得使父母伤心。

    学过《阿长与山海经》,不妨再读一读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驴打滚》,保姆宋妈也是一个感人的保姆形象。撇下亲生的儿女,却又时时忆念,天天讲着想象中自己儿女的故事,却不知道死的死,送的送,一双儿女早已不属于自己。透过调皮的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我们看到一个忠诚善良、尽职尽责的保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女人,一个苦不堪言、伤心欲绝的母亲。

    这些保姆形象合在一起阅读,既可以让学生理解保姆这一特殊职业,也可以让学生对这一类人产生立体的认识,更能够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人的性格和心灵差异的认识。

    五、艺术手法的拓展

    《紫藤萝瀑布》写花,“‘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宗璞笔下的紫藤萝花写得极为精彩,但若分析起来,也不过是用了比拟,把物当人,写出花的繁华热闹。读汪曾祺作品时,我注意到他在写花时也多处用了类似的手法。他写晚饭花,“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写紫薇,“一棵树上有数不清的枝子。真是乱。乱红成阵。乱成一团。简直像一群幼儿园的孩子放开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乱嚷嚷。”我拿来给学生看,其实不用老师再怎样分析,三例并读,学生自有体会,甚至不用教,学生就学会了这种写法。

    网络的普及使阅读变得异常容易,即便身处僻远乡村,找文章、查资料也不再是难事,这为拓展阅读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网络的普及也使阅读变得异常困难,各种媒体、网游、微博、微信已经把我们的时间切割成零散的碎片。静坐一室,捧卷品读,对许多人来说已经变得遥远而奢侈。当下,比资源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学识素养、眼光和鉴别力,有闲、有定、有识,接受经典的浸润,接受高雅文化的滋养,对教师、对每个人都是智慧的选择。

    作者简介:郭壮(1967— ),男,河北省辛集市教科所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阅读教学。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挖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的“心

    赵静现代教育观认为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求知欲与知识、智慧一样,甚至有时比知识、智慧更重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中小

  • 幼儿绘本多元阅读教学的实施策

    俞萍【摘? 要】绘本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方式把故事呈现出来,深受幼儿的喜欢。阅读绘本是幼儿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本文從创设多元化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