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三阶段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严彩梅
[摘 要]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是高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重点任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应该從坚持教学“以人为本”的角度,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三阶段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三阶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42-02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是国务院在2015年11月印发的指导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在“双一流”建设中,许多高校意识到优质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是要认真抓好教育内涵建设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办学理念,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本科教育中,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人才培养离不开以人为本,如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服务体系,是目前大家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体会,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三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如何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三阶段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本科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让学生掌握多少专业技能,而应立足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使之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的三阶段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构建一套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在思考思辨中逐步养成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和素质、具有不断探究的激情和创新精神的教学体系,使课堂教学能为培养科学的人才而服务。
二、第一阶段: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应用已深入到各行各业,这对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除了要具备操作计算机的基础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用于解决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非通用计算问题。理解程序、熟练编写程序是程序设计语言这门课程最基本的要求,而程序中的常量、变量、表达式、各种控制结构、数据结构及它们的处理过程等这些是程序构成的基石。从教师的角度而言,这部分内容是课程的基础,教师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详细并有条有理地讲解每个知识点,希望通过自己的传道授业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传统的“灌输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动脑子去学,没有形成知识的积淀。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首先从学生的角度反思整个教学内容,发现有些内容确实比较繁琐庞杂、难记,无法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如果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改善。其次,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难度不是很大,有很多知识点如多种数据类型、多种控制结构等都有类似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教师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角度出发,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范例+导论”模式。一方面,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和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做减法,应尽可能地突出典型知识点的讲解,并重在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方法,通过范例教学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导论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明确课程的知识点,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在具体实施时,既要应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好一个度,又要建设相应的电子教案、多媒体学习课件、专家授课视屏(如慕课)等相关课程资源,并根据教学内容变化实时更新,以满足个性化教学与学习的要求,充分提高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第二阶段:构建教学共同体,锻炼学生的思考、思辨能力
无论教学形式和手段怎么变化,坚守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活动的科学性是每一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规范。当课堂教学方式从传统的教师全程讲授模式转变为示范性、导论模式后,并不意味着这就能提高教学质量。虽然它扩展了教学时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强了教学吸引力,但这种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方式,让教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的分配者、旁观者。这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某些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或错误,或因不熟悉而忽略某些重要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这会导致学生由于对知识点理解得不够全面、深刻,不能从整体上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如程序中的数据类型说明与表达式、语句顺序与执行结果之间的关联性等。为此,教师需要精编习题,并引导学生通过交互答疑自己构建认知体系来获取答案。根据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特点,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的第二阶段:“交互答疑+深化习题讨论”模式。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它是通过师生交互答疑、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面对面分享各自掌握的知识的方式,来共同获取知识,交换思想,从不同的角度诠释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营造一种切磋相知的氛围,保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构造教学共同体,这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思辨能力都大有裨益。此外,还可以采用深化习题的讨论模式,让学生体会知识点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去关注并记住知识细节,帮助学生思考、发现它们的用途。通过对程序设计中常见错误的分析,从具体算法抽象出各种程序控制结构的方法,各种程序控制结构的执行过程等,让学生理解程序不是语句的简单堆砌,对程序的理解也不能局限于对语句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灵活应用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真正学会程序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四、第三阶段: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现代大学教育不能回避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大学程序设计语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其要为各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而服务。学生应能正确应用所学,解决各专业中的实际计算问题。为了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和领会程序设计思想,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的第三阶段:“案例引导+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案例引导不是直接代替学生分析,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只给出基本任务,粗线条的框架,为学生留有充分细化、完善、扩展和调整的空间。如程序中数据结构、程序控制结构、数据输入输出格式的选择、细化等,并利用探究式学习模式,通过一系列“是什么”、“为什么”的设问,维持学生创新的原始激情,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扩大联想,将一些想法渗透到学习与思考中,启发学生集思广益,通过不断补充修正,深入感知程序设计思路方法的具体使用,不断弥补自身经验和技能的欠缺。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教学活动中,案例的选取要注意结合学生相关专业的要求,选择学生熟悉的专业或息息相关的领域,保证学生能轻松地参与到案例的研讨中,能以主人公的姿态理解、完善案例。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又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特别是能满足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案例选择应能较为自然地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并且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技巧与经验,这样才能保障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五、小结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人的成长。人才的能力构成包括知识、技能、思维力等。教师要积极履行教学实验与人才培养行动,不仅要研究“教什么”,还要研究“如何教”,并努力为学生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营造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晓红.回归人才培养本位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J]. 中国大学教学,2016(5):4-8.
[2] 赖绍聪.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大学教学,2016(3):27-31.
[3] 张凤宝.聚焦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5(4):8-12.
[4] 王铭玉.且教且学:懂得学生怎样学习[J].中国大学教学,2015(4):13-19.
[责任编辑:陈 明]
相关文章!
  • 关于高中班主任如何推进德育工

    庄荣坤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不断的深化,对高中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工作时,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吴华【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当代教师的重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学习能力差异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