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普通高校课程考核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李瀚林 张冬雪
[摘 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办民办普通高校。通过近30年的摸索与改革,民办普通高校形成了相对独立且具有特色的办学模式。民办普通高校的教学质量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课程考核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民办高校课程考核管理体系受到严峻考验。分别从考核的目的、形式和结果分析当前民办普通高校课程考核体系,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 键 词] 民办高校;课程考核;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112-01
一、民办高校课程考核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
(一)考核目的定位不清
民办高校课程考试的基本功能是教育评价,是作为判断能力的评价标准而存在的。但如今高校的课程考核功能已远远超过了原始单一的评价功能。民办高校教师大多为了使学生取得好成绩,而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都为了某种利益而教学。
(二)考核形式单一
课程考核的目标是要让学校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科学的考核方式可以放大这样的优势。而现有的考试方式多是期末闭卷考试,出题的随意性较大,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很难体现出来,而且一卷定乾坤的方式很难保证客观性。缺乏平时的课堂考核,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上态度不够认真,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也认为只要通过最后的考试即可,学习动机不强。
(三)考核结果缺乏反馈总结
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期间各个教师教授不同的课程,学生分阶段完成整个专业的学习,每个阶段学生都在发展和变化。目前高校的课程考核结果多以分数的形式反馈给学生,缺乏系统的组织评价,学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更无法对下一阶段的学习过程进行调整。
二、民办高校课程考核质量管理体系的解决方法
(一)明确考核目的
科学的考核方式是联系教与学的纽带,它不仅能够检测教学质量,更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是实现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多数人认为考试没有真实的意义,只看中最后的考试结果,无法客观地看待考核的意义,这就导致整个教学管理进入了一种逆向教学的模式。
(二)选择与课程匹配的考核方式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与学习成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就如同于工厂会对生产的成本进行检验,从而判断工作质量的好坏,所以考核的形式至关重要,高校要重视课程考核质量管理。
1.“平时考核+期末考核”模式:以理论为主的课程适合采用这种考核方式,教师将最后的期末成绩分出来一定的比例用于平时课堂表现,比如平时的考核成绩占比30%,这一考核内容可以包括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及平时成绩等,而以应用知识考核为主的期末试卷成绩占比70%。
2.完全过程考核:实践类课程适合采用完全过程的考核方式,这种方式不需笔试,可完全根据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表现打分。评价指标可以设为平时作业和各个项目的完成度,每一次作业由老师设置相应的分值,最后将作业分数累加在一起作为学生最终的课程考核成绩。
3.等级考试或证书代替课程考试:这种方式适用于有相应等级考试及国家证书的课程。比如英语课程成绩就可以由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考核判定。
三、获取考核反馈信息
民辦高校不应以课程考核结束而作为一门课程教学的终点,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考核信息反馈。信息反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一旦缺失,其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缺乏方向,学生不清楚自身的学习状况,考试也就彻底沦为一种形式。因此,学校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考核管理体制,设立课程考核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课程考核内容的制定及课程考核过程的监督。
课程考核是民办普通高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衡量教学质量的好坏,重视课程考核质量就是重视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目前民办高校课程考核管理中的问题,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认为高校应明确考核目的,丰富考核形式,获取考核反馈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监测教学质量,充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兰.对高校学业考试规范化管理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
[2]刘轶宏,董绿英,潘峰.基于双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考核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3]陈树华,齐辉,侯钢领.大学课程考试理念和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0(11).
[4]黄应绘.高校课程考试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