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拾零

辛丽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及2017年新高考方针的颁布,初中物理在整个课程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物理实验教学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因为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因此,笔者认为应根据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从物理实验过程的指导入手,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 本文依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验片断浅谈初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重拾实验教学的片断
片断一用水流射程法探究液体压强p和深度h的关系时,是通过比较水流射程的大小,即图1中的x.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这样理解:h(深度)越大,出水点的v越大,水流射程越大,即得到结论pA>pB>pC.实际上是这样吗?我们结合高中知识进一步推导:设筒总长为H(图2),因为x=vt,从表达式中可见:h=时,x最大.所以实际情况应是B点射程是最大,而不是A点.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理论推导和结论相悖呢?问题在于:如图2所示,若要根据三个出水点的射程远近来判断压强大小的话,据表达式x=vt,关键应控制三个出水点的t相同,即三个出水点到接收屏的高度相同.正确的演示:保证h相同.
同时进行比较效果更好:(如图4所示).
在具体操作时,为了让实验更方便和对比效果更好,可以将筒架高.当筒长H相对于高度h可以忽略时,认为三个出水点到接受屏的高度相同.这样就可以通过水流射程的远近来比较三个出水点的压强大小.
片断二对比水沸腾实验和探究水物质比热容实验.
问题一为什么探究水沸腾时不能进行搅拌?而探究水物质比热容时,要进行搅拌?图5如果一搅拌,水受热均匀就不会发生对流现象,并且会减少水中的气泡数量,则观察不到气泡的变化情况,也就是观察不到沸腾现象了.图6搅拌是为了满足水受热均匀的实验条件.
问题二如何缩短沸腾时间?改进实验装置:用化学实验室的大号试管代替烧杯.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有以下优点:(1)保证了水的质量不会偏多;(2)无需考虑水的初温;(3)直接对试管加热,减少了原装置中石棉网的吸热和散热过程,且试管口相对较小,散热也慢.
问题三做比热容实验时,一般为什么要求作比较的物质初温度相同?还是因为要控制变量.
基于以上的教学片断的思考,笔者认为物理实践的探究的过程应是这样的:(1)从待探究的问题开始:由学生根据背景知识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尝试性设想;(2)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毛坯”——既含有一定合理成分,也包含某些错误或待完善的设想;(3)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改进和修正:得到一个更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4)通过逐次深入的判断,不断逼近目标.
片断三探究欧姆定律
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据控制变量法实验设计如下:
探究一:电阻一定,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探究二:电压一定,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本片断教师利用试错逼近教学法,先引导学生自主提供电路毛坯(如图7):
教师评价:问题一:是否可行?问题二:是否方便?问题三:能否优化?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多次实验.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电路.
问题四:如何做到多次实验?以探究一为例,电阻不变,应改变电压.两种方案可以做到这一点:方案一:更换电源;方案二:接入滑动变阻器.从操作方便的角度考虑,方案二更为优化.一步步引导学生逼近“真相”,设计出合理的电路(如图8).
片断四电阻的测量.据欧姆定律,实验原理:本实验需电压表测电压、电流表测电流.引导学生确定电路毛坯(如图7).
评价拓展一:能否优化,减小实验误差?本实验应改变电压,实现多次实验,引导学生逼近“目标”,得到最终测量电路(如图8).
评价拓展二:若只有电流表,能否测量电阻?
如何得出U?因为U=IR,所以只要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已知电阻的电流,可以知道电压,即可替代电压表的位置.
方法一安滑法(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已知);方法二短路法(电阻1为待测电阻,电阻2为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方法三等效替代法.
评价拓展三:若只有电压表,能否测量电阻?仿照拓展二同样可以得出测电阻的方法.
2重现实验教学的重要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它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笔者认为: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切入点,通过归纳、总结、思考和推理得出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的一般规律.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把握实验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很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2.1实验教学的现实意义
初中物理教学要从实验出发,如实验装置的安装、实验步骤的安排、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读取与收集、实验误差的分析等则是学生完成实验的一个个重要环节,这些环节的改善是改善实验教学的方向.实验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基本构成因素,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素质.同时,实验又具有直观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客观地掌握知识,提高认识能力.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物理实验考查已作为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使物理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实验指导的基本过程
物理实验教学中,笔者认为必须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初中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学生实验做得太少和学生实验素养低下等特点,我们有必要采取全方位指导的策略,即从头到尾的全过程指导. 指导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紧紧抓住“观察、操作、记录、分析、归纳、整理.”等六个主要环节.
观察——所谓“观察”,即通过眼、耳、鼻、皮肤等感官感知.如选择测量工具时,我们一定要看清它的量程、分度值、仪器是否完好无损等.在实验中,数据的读取角度、现象的鉴别、电路的连接等,几乎每一实验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观察.
操作——所谓“操作”,它是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例如,在九年级电学中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串联,并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被测电路电流不得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电源极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试触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
记录——所谓“记录”,即在实验中,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如电流表、电压表数据的记录,看清量程、分度值及单位.
分析——所谓“分析”,是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记录的数据,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因此,应及时加以分析.笔者认为分析是基本环节中比较重要的.任何行为过程都离不开“反思”,而“反思”的过程正是充分理解实验的过程,不计实验仪器的系统误差,为什么同组实验器材的多组实验数据或现象不同.这点笔者会在后面第三点中详细说明.而关于误差分析的考点,也是实验的考点之一.
归纳——所谓“归纳”,是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数据或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初中学生由于缺乏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往往不善于归纳或不完全归纳,用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只有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才可能正确.例如,在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中,学生总认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一样的.实际不是,在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时,它的作用是保持电压不变;而在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时,它的作用是改变电压.
整理——所谓“整理”,是指实验后对器材的归类、整理.
2.3实验教学的探究反思
笔者认为实验教学:一是着眼于做,突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二是着眼于思,注意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在前面的教学片断中,笔者也是强调“思”的重要.学生要对实验数据和现象“思”,教师要对实验误差和个体“思”.
“反思”一:若双掷开关接电阻箱时,右移了滑动变阻器,测量误差是:右移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小电流变大,若要将电流变回原来数值,应调大电阻箱的阻值.所以测量值将偏大.“反思”二:若改为单电压表的误差呢?
若右移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若要将电压表变回原来数值,应调小电阻箱的阻值.所以测量值偏小.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让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所以,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将为学生在今后走上社会参加社会实践、上高中乃至上大学学好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大力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