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课程体系的构建
李娟+吕小锋+吴钢
[摘 要]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每个人都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是开展创业和创新活动的前提基础。与国际贸易学专业在国内普遍开设的程度相比,目前国内高校针对国际贸易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设的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类课程仍较少。面向学术型研究生开设的国际贸易实证研究方法课程,应该从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课程考核四个方面探讨“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培养其科学与求真精神。
[关键词]国际贸易研究方法课程;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创业与科学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127-03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每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是开展创业和创新活动的前提基础。[1]根据秦大河院士的提议,《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筑牢创新驱动发展基础》将2020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纳入“十三五”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民科学素质与创新创业之间的关系,而科学素质对于人们处理实际生活问题及社会事务的作用不可低估。作为肩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型大学来说,将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科学素质培养、求真精神塑造的重要基地。[2]
对于研究生教育而言,其科研训练的过程可以说正是科学精神培养的过程。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伯顿·克拉克(2001)在其著作《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指出,研究生教育“以科研为首要的成分,教授的作用在于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科研活动十分恰当地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学生的作用就是把科研和学习结合起来——科研活动转变为一种学习的模式”。[3]研究生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科研训练奠定基础,因此旨在提升研究生科研水平的研究方法类课程,尤其是在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训练过程的早期开设此课程成为必要。[4]本文将以国际贸易学研究生培养为例,阐述国际贸易实证研究方法课程体系的构建如何满足学生的科学与求真精神的培养。
一、国内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类课程开设的现状
与国内国际贸易学专业普遍开设此课程相比,通过整理“中国教育在线”网站提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招生专业的数据可知,2012年全国共有748个[748个专业招生而非748所院校,例如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实务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与丹麦合作)”分别招生,记为两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国际贸易与经济”、“贸易经济”两个专业下分别招收本科生,也记为两个。因此与冷柏军教授提出的“我国高校中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的学校超过580所”不矛盾。]国际贸易相关专业(大多数院校的专业名称为“国际经济与贸易”;部分院校称作“贸易经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贸易”等,此类也计入统计。)招收本科生,其中普通本科高校设置的该学科的招生专业518个,占全国普通高校数量的24.23%。根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冷柏军教授统计,截止到2010年,开设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的高校达到120所,培养国际贸易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高校和科研单位达26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类课程仍相对较少,仅有少数国际贸易学排名靠前的学校如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开设此门课程。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其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2004年针对博士研究生开设国际贸易实证研究,该课程开设较早,当时在全国具有唯一性,主要讲授某一国际贸易理论和与研究领域对应的实证文献及相应的实证技巧;国际贸易学专题课程分专题讲授国际贸易经典理论及最新发展前沿,可使学生掌握国贸领域文献体系以及切入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计量经济学、应用多变量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数理经济学等课程作为数量基础课模块开设,为学生掌握实证工具和方法奠定基础;另外,还开设经贸论文写作,为学生介绍科研伦理、写作规范以及研究结果的呈现。
二、“三位一体”的国际贸易实证研究方法课程体系
国际贸易实证研究的过程可以类比为蜜蜂的采蜜和酿蜜,阅读文献、收集数据等准备资料的过程好比“采蜜”,研究的目的是写出好的论文或研究报告,这个结果好比已经酿出了上好的蜂蜜。采蜜不是蜜蜂的目的,蜜蜂的目的是釀蜜,而蜜蜂要酿出好的蜜就必须采到好的蜜。因此要“酿”出好的研究报告,前期“采蜜”的基本功就是必不可少的。采蜜-酿蜜-上好的蜂蜜产品是“三位一体”的过程。
类似地,国际贸易实证研究方法是国际贸易学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程,知识体系同样为“三位一体”(见图1),即系统地为已经具备国际贸易与计量基础的研究生介绍进行国际贸易实证研究所必需的写作规范、文献基础与计量工具。通过国际贸易实证研究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国际实证论文的基本规范、相关文献搜索及阅读技巧、国际贸易数据搜集技能、国际贸易实证研究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提供给学生将进行实证研究的方法,包括计量、调查、投入——产出分析、模拟以及实证的一般均衡的方法,用于培养研究国际经济学(主要是国际贸易)的理论的能力,并介绍每一种研究方法的STATA软件及其他常用软件的应用。该课程的先行课程包括国际经济学和中级计量经济学。
三、国际贸易实证研究方法课程体系构建
“三位一体”是指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将进行经济学研究所需的学术规范、专业的文献基础和计量知识及相关软件使用技能纳入统一的授课系统,以对研究生进行必要的、完整的、成体系的科研训练,为以后独立从事经济学科学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本部分将从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课程考核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三位一体”的内容体系
内容体系设计上,该课程由三个相互衔接的模块组成:第一模块为国际贸易实证研究过程及研究规范;第二模块为国际贸易实证研究常用方法;第三模块是结合文献对国际贸易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与训练。以下为三个模块具体的内容设置(见表1)。
(二)“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在授课方法方面,综合运用讲授、课外阅读、案例分析、实践操作与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通过规范实证文献的课外阅读与研讨,了解国际贸易实证研究的过程以及论文的布局结构;通过对某一经济现象的案例剖析,引导学生挖掘具有研究价值、具有趣味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探索如何进行研究设计;通过随堂上机操作与指导,让学生掌握某种研究方法的具体软件操作,并通过案例教学对学生上机技能进行巩固和提高(见表2)。
(三)“三位一体”的教材建设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针对三个模块分别指定了对应的教材,涉及国际贸易学领域权威的专著和教材(见表3)。
(四)“三位一体”的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了考核学生对各模块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样也设计了“三位一体”的课程考核(见表4)。考核方式多样化,并能够通过考核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达到“干中学”的效果。考核形式涵盖学术训练、课堂展示、课程论文和课堂表现四种形式。
四、结语
国际贸易学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学科,与自然研究具有的共同点是:实证和逻辑,实证意味要用事实来说话,真理最终要靠实践来检验。英文“research”=“re”+“search”,也是反反复复地寻找的意思。所以,“研究”是指人对事物的真理、性质、规律等未有穷尽的积极探索,要由不知变为知,由知少变知多,由知其然变知其所以然。因此,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类课程的开设对于国际贸易学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科研训练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更重要的是,研究性的课程教学可以将教师本身的科研过程与教学过程相互交融,从而实现学以致用、教学相长,取得较好的研究生教学效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教师的科研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胡俊平.科学素質是创业创新的重要条件[N].科技日报,2015-3-15(2).
[2] 何永秀,熊威,张婷.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经管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22-23.
[3] 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 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 罗遐,刘雅云,高理想.社会研究方法类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2):92-97.
[5] 李玉萍.立体化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大学教育,2014(7):115.
[责任编辑:钟 岚]
[摘 要]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每个人都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是开展创业和创新活动的前提基础。与国际贸易学专业在国内普遍开设的程度相比,目前国内高校针对国际贸易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设的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类课程仍较少。面向学术型研究生开设的国际贸易实证研究方法课程,应该从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课程考核四个方面探讨“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培养其科学与求真精神。
[关键词]国际贸易研究方法课程;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创业与科学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127-03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每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是开展创业和创新活动的前提基础。[1]根据秦大河院士的提议,《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筑牢创新驱动发展基础》将2020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纳入“十三五”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民科学素质与创新创业之间的关系,而科学素质对于人们处理实际生活问题及社会事务的作用不可低估。作为肩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型大学来说,将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科学素质培养、求真精神塑造的重要基地。[2]
对于研究生教育而言,其科研训练的过程可以说正是科学精神培养的过程。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伯顿·克拉克(2001)在其著作《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指出,研究生教育“以科研为首要的成分,教授的作用在于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科研活动十分恰当地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学生的作用就是把科研和学习结合起来——科研活动转变为一种学习的模式”。[3]研究生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科研训练奠定基础,因此旨在提升研究生科研水平的研究方法类课程,尤其是在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训练过程的早期开设此课程成为必要。[4]本文将以国际贸易学研究生培养为例,阐述国际贸易实证研究方法课程体系的构建如何满足学生的科学与求真精神的培养。
一、国内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类课程开设的现状
与国内国际贸易学专业普遍开设此课程相比,通过整理“中国教育在线”网站提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招生专业的数据可知,2012年全国共有748个[748个专业招生而非748所院校,例如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实务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与丹麦合作)”分别招生,记为两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国际贸易与经济”、“贸易经济”两个专业下分别招收本科生,也记为两个。因此与冷柏军教授提出的“我国高校中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的学校超过580所”不矛盾。]国际贸易相关专业(大多数院校的专业名称为“国际经济与贸易”;部分院校称作“贸易经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贸易”等,此类也计入统计。)招收本科生,其中普通本科高校设置的该学科的招生专业518个,占全国普通高校数量的24.23%。根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冷柏军教授统计,截止到2010年,开设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的高校达到120所,培养国际贸易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高校和科研单位达26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类课程仍相对较少,仅有少数国际贸易学排名靠前的学校如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开设此门课程。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其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2004年针对博士研究生开设国际贸易实证研究,该课程开设较早,当时在全国具有唯一性,主要讲授某一国际贸易理论和与研究领域对应的实证文献及相应的实证技巧;国际贸易学专题课程分专题讲授国际贸易经典理论及最新发展前沿,可使学生掌握国贸领域文献体系以及切入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计量经济学、应用多变量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数理经济学等课程作为数量基础课模块开设,为学生掌握实证工具和方法奠定基础;另外,还开设经贸论文写作,为学生介绍科研伦理、写作规范以及研究结果的呈现。
二、“三位一体”的国际贸易实证研究方法课程体系
国际贸易实证研究的过程可以类比为蜜蜂的采蜜和酿蜜,阅读文献、收集数据等准备资料的过程好比“采蜜”,研究的目的是写出好的论文或研究报告,这个结果好比已经酿出了上好的蜂蜜。采蜜不是蜜蜂的目的,蜜蜂的目的是釀蜜,而蜜蜂要酿出好的蜜就必须采到好的蜜。因此要“酿”出好的研究报告,前期“采蜜”的基本功就是必不可少的。采蜜-酿蜜-上好的蜂蜜产品是“三位一体”的过程。
类似地,国际贸易实证研究方法是国际贸易学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程,知识体系同样为“三位一体”(见图1),即系统地为已经具备国际贸易与计量基础的研究生介绍进行国际贸易实证研究所必需的写作规范、文献基础与计量工具。通过国际贸易实证研究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国际实证论文的基本规范、相关文献搜索及阅读技巧、国际贸易数据搜集技能、国际贸易实证研究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提供给学生将进行实证研究的方法,包括计量、调查、投入——产出分析、模拟以及实证的一般均衡的方法,用于培养研究国际经济学(主要是国际贸易)的理论的能力,并介绍每一种研究方法的STATA软件及其他常用软件的应用。该课程的先行课程包括国际经济学和中级计量经济学。
三、国际贸易实证研究方法课程体系构建
“三位一体”是指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将进行经济学研究所需的学术规范、专业的文献基础和计量知识及相关软件使用技能纳入统一的授课系统,以对研究生进行必要的、完整的、成体系的科研训练,为以后独立从事经济学科学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本部分将从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课程考核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三位一体”的内容体系
内容体系设计上,该课程由三个相互衔接的模块组成:第一模块为国际贸易实证研究过程及研究规范;第二模块为国际贸易实证研究常用方法;第三模块是结合文献对国际贸易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与训练。以下为三个模块具体的内容设置(见表1)。
(二)“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在授课方法方面,综合运用讲授、课外阅读、案例分析、实践操作与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通过规范实证文献的课外阅读与研讨,了解国际贸易实证研究的过程以及论文的布局结构;通过对某一经济现象的案例剖析,引导学生挖掘具有研究价值、具有趣味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探索如何进行研究设计;通过随堂上机操作与指导,让学生掌握某种研究方法的具体软件操作,并通过案例教学对学生上机技能进行巩固和提高(见表2)。
(三)“三位一体”的教材建设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针对三个模块分别指定了对应的教材,涉及国际贸易学领域权威的专著和教材(见表3)。
(四)“三位一体”的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了考核学生对各模块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样也设计了“三位一体”的课程考核(见表4)。考核方式多样化,并能够通过考核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达到“干中学”的效果。考核形式涵盖学术训练、课堂展示、课程论文和课堂表现四种形式。
四、结语
国际贸易学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学科,与自然研究具有的共同点是:实证和逻辑,实证意味要用事实来说话,真理最终要靠实践来检验。英文“research”=“re”+“search”,也是反反复复地寻找的意思。所以,“研究”是指人对事物的真理、性质、规律等未有穷尽的积极探索,要由不知变为知,由知少变知多,由知其然变知其所以然。因此,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类课程的开设对于国际贸易学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科研训练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更重要的是,研究性的课程教学可以将教师本身的科研过程与教学过程相互交融,从而实现学以致用、教学相长,取得较好的研究生教学效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教师的科研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胡俊平.科学素質是创业创新的重要条件[N].科技日报,2015-3-15(2).
[2] 何永秀,熊威,张婷.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经管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22-23.
[3] 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 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 罗遐,刘雅云,高理想.社会研究方法类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2):92-97.
[5] 李玉萍.立体化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大学教育,2014(7):115.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