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原生态的语文课

    摘要:原生态的语文课是简约的,语文课堂删繁就简,返璞归真,是新课标对语文课堂回归本质的期盼。教学目标简明实在,教学用语简明扼要,教学方法简便实用,教学过程真实实在,这种由博返约的功力,需要语文教师大量积累,提炼规律。

    关键词:原生态;简明实在;返璞归真;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语文课堂似乎进入一个新的误区: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模式,以致在模式的束缚下失去了学科味道;追求丰富的课堂展示形式,课堂上学生没有片刻安静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无端赞美,致使回答问题的学生一头雾水;喜欢学用花哨平俗的教学手法,热闹繁华过后,学生收获甚微。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深思,继而想到原生态的语文课。

    原生态的课堂是简约的,正如当代教育家薛法根所说:“简约就是以简驭繁,返璞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那么语文课堂如何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笔者谈几点拙见。

    一、教学目标简明实在

    课堂上的时间像金子一样宝贵,不能有半点浪费。学生学习的精力也有限,不能有无端消耗。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紧紧围绕重点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使一堂课显得既简约又充实。

    一位教师执教《羚羊木雕》一课,把探究学习的目标定为:体会人物情感,探究本文主旨;学会与人沟通。执教者通过体会人物的情感进而探究文章主旨,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结果面面不到。教学目标简明实在,教学活动紧扣教学目标。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轻松的课堂氛围使班里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学习的火花似乎一触即燃。 其中一个環节是围绕“该不该要回木雕”展开辩论,三个小组分别承担“父母”“我”“万芳”的角色,以课文为依据,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与生活体验进行辩论,辩论中体会人物情感,明晰文章主旨,谁是谁非愈辩愈明。

    简明实在的教学目标,最好基于学情,切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效。

    二、教学用语简明扼要

    课堂上教学用语简要,就是要求教师做到表达精当,不说废话。尽可能以最精炼的语言传达出最丰富的信息,抓住要害,一语中的,触及到学生的灵魂深处,让学生过耳不忘。

    执教《羚羊木雕》的那位教师导课不蔓不枝:“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今天我们就来当一个能断家务事的清官,来断一断在这场家庭矛盾中谁是谁非。”简短的导语马上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这节课充满期待。

    优秀的语文教师进行任何形式的语文教学,都会表现出自己的语文素养。例如,李镇西老师在执教《冬天》时说:“我们怎样来学这篇课文呢?不要追求什么‘高潮什么‘热闹,我追求的关键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是不是走进了课文。我认为,第一,读出自己;第二,读出问题……”整节课按这个简捷的思路进行,学生参与度广,发言积极踊跃。再如,余映潮老师讲《木兰诗》一课,在课前这样互动:“同学们,读书要大声地读,记笔记要飞快地记,要你写的时候就认真地写,不然在日常学习中就损失很大。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欣赏《木兰诗》。”没有热闹的热身运动,没有华丽的自我推荐,一句话一个要求,简单明了,直奔主题,为下面的课堂教学节省了很多宝贵时间。

    教学用语简要,不但需要教师丰厚的知识积淀,而且需要教师对教学语言反复锤炼。

    三、教学方法简便实用

    原生态课堂的简约还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简便。如教师能范读的绝不用录音或视频代替,能板书的绝不用投影替换。一位教师执教《三峡》的基础课,在朗读环节,一位学生自告奋勇朗读课文,停顿不够恰当。指导后再读,仍然不尽人意。这时,教师便开始范读课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教师感情饱满,停顿恰当,轻重音处理得当,充满了浓浓的文言韵味。

    语文课堂,教师的示范之功不可少,好的示范胜于十句讲解,更胜于学生长时间盲目的乱读、单纯的齐读、反复的个读。课堂上,教师要敢于范读,敢于领着学生读。范读随时可用,非常便捷,有一种原汁原味的真实,抑或有不可预约的精彩。当教师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读书声琅琅悦耳,展示时争先恐后。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简单的手段,简便的方法,学生乐于接受。乐意接受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就是有效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真实实在

    原生态的课堂是真实的。真实是课堂的生命。以特级教师孙建锋执教的《最大的麦穗》课堂片段为例:

    生:孙老师,我认为苏格拉底的教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课文中他的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从“随手扔掉”可见他的弟子不够爱惜粮食,从而也说明苏格拉底的教育有疏漏之处。

    师:你敢于向权威挑战,精神可嘉,掌声鼓励。

    教师巧妙地处理新生成的问题,学生的个性自由张扬。这就是真实的、不加任何装饰的原生态课堂,其中流溢出的自然美,令人赞叹。

    在湖北名师桂贤娣老师的班会课上,学生围绕“谈谈我们的名字,体会长辈的爱”这一主题,侃侃而谈:“桂老师,我叫高歌,是我爷爷取的名字,他希望我在成长的路上一路高歌。”桂老师说:“好名字!”“桂老师,我和姐姐是双胞胎,姐姐叫刘文,我叫刘雅,长辈们希望我们长大后成为文雅的淑女。”桂老师说:“我们为你们俩的名字点赞!”自然而然的评价,恰如其分,发自内心,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真心,从而爱屋及乌,愿意学好老师所教的学科。

    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朴实、真实。真实的课堂过程不掩饰学生欲知而不达、教师欲施而不至的缺憾,因为教学本来就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

    原生态的课堂是实在的。执教《三峡》时,教师在上课前提醒学生准备好课本、学案、双色笔,要求坐姿端正,认真倾听,做好批注。要求明细,实实在在。翻译课文时,各组先把翻译任务板书写在黑板上,教师明确要求:请各组5号带上师傅站到黑板前,徒弟解释重点字词,师傅批改。改完后徒弟翻译句子,师傅纠错或点评。师徒都不能拿课本,教师当监督员。在教师的指导与点拨下,学习对子相互督促,合作学习,师傅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徒弟在师傅的带领下,学习更加积极投入,师徒结对落到了实处。其间不断有学生出错,师傅随即指正,其印象之深刻胜于教师讲解。整节课师生忙碌却不盲目,学生收获实实在在。很多时候我们忙于追求表面繁华,却忽略了学生最基本的语文基础和能力,语文课不妨多一些回归基础,返璞归真。

    参考文献:

    [1]王淮龙,韩金山.课堂原生态:一线教师眼中的“杜郎口效应”[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薛法根.文本分类教学 实用性作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李慧香(1971— ),女,河南省长垣县第一中学初中部高级教师,河南省学科带头人, 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相关文章!
  • 小组合作学习中实施评价的几点

    杨国军摘 要: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解决好两个关键性的问题。第一,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竞争。课堂竞争是课堂学习效度的保证,参与竞争的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实施情感教学,激活初中语文课

    戴培培【摘? 要】语文教学丰富多彩,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教学法,灵活掌握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获得启迪与鼓励,使语文的学习、教学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