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科学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
卞恒胜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课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科学课教师,可以通过动手实践、联系生活、拓展课堂等方式,不断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上科学课,乐于进行科学探究,从而提高能力,提升素养。
关键词:学习兴趣 ?兴趣培养 ?小学科学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学习负担相对较轻,如果能让他们利用空闲时间为科学课程做准备,那么低年级儿童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大大增加。
一、动手实践,诱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
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低年级教师的首要任务,科学课也不例外。科学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多种多样的自然事物和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教师要不断思考如何抓住儿童的注意力,让他们乐于倾听、勤于思考、喜于动手。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喜闻乐见的课前、课后动手实践活动。“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我在教学《美丽的大自然》一课之前,就布置一项活动,让学生在家长的监护下,像上面诗句中描绘的儿童一样,和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乐趣。有的孩子远足登山采野果,看山清水秀追蝴蝶;有的孩子逛生态公园捉蚂蚱,赏鸟语花香学鸟鸣;有的孩子投入庄稼地的怀抱掰玉米,悟春华秋实拾稻穗……上课时,我又借助课件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山川秀丽,再加上声情并茂的讲解、适当夸张的肢体语言,极大地激起儿童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着他们在认识事物、发现规律、掌握科学知识过程中,先要接触感性材料。知识的掌握过程也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且反过来又指导着感性认识。科学教学离不开探究材料。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主动克服农村学校教学实验室的不利条件,不断丰富儿童的感性材料,适当提示、渗透、引导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一)从生活中取材,激发成就感
科学课所需的很多材料往往是学校实验室里没有的,怎么办?我想起了毛主席曾经说过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常布置学生搜集下堂课需要的零散材料。这些材料的搜集主要从自然界中寻找搜集。这样的探究材料不仅种类丰富,也使儿童有一种亲切感和成就感。例如,在《固体和液体》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所有需要的实验材料全都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家中、田野中寻找带到课堂上使用的。其实,搜索整理材料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教师们要经常运用。
(二)联系生活情境,培养探究兴趣
科学课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使他们敢于探究、乐于探究、善于探究。在明确探究步骤及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把科学探究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记得我在教学《认识空气》一课时,就曾经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动作——看、闻、抓、挤——来认识空气,从而得出空气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占有空间、具有重量等科学结论。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探究情境,增加了探究活动趣味性,因此也提高了儿童的探究兴趣。
三、拓展课堂,延伸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一)素材展示,激发动手欲望
低年级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烈,善于模仿是他们的鲜明特点,但是他们的实践能力有待加强,需要不断训练。我在课内教学当中,适当引入课外素材。如教学《保护环境》时,我制作了一份环保课件,来展示用稻草做的衣服,以及用树叶和粮食制作的动物贴画,让学生欣赏。学生赞叹不已。在欣赏过程中,他们学习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个个跃跃欲试,想自己制作作品。在后面的活动环节中,他们兴趣十足,一心一意地动起手来,作品也精彩纷呈。
(二)课外活动,延伸探究兴趣。
众所周知,儿童的动手兴趣和个性在课外能得到更好的施展,尤其是身处农村学校的孩子,身边自然资源丰富,为教师把科学课堂搬到课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常把教材中的制作、栽培、饲养等活动安排在课外。如制作标本教学时,我先出示一些精美的动物标本,学生观察后赞叹不已,也激起了想动手制作的兴趣。接着,我重点讲解制作不同标本的一般步骤、制作标本注意事项,并让他们在一周后将自己制作的标本带入课堂展示。学生在制作的标本过程中,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课堂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对科学课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低年級科学课不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因为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相反,如果能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及科学课的特点灵活施教,那我们会在教学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