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化背景的油画民族化思考
罗琰娟
摘 要:油画传入我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不断与中国文化融合,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油画中的民族风采和传统文化的内容愈加明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基于此,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应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推进,要打破原有题材的束缚,凸显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容。
关键词:油画;民族化;发展性;民族性;新时期
油画是彻头彻尾的舶来品,据美术学教授胡光华考据,油画首次公开进入我国是在明朝万历七年,即公元1579年由罗明坚以宗教画像的形式带入。由于油画在描绘形象时采取了写实的艺术手法,在与我国传统写意水墨绘画形成的强烈差异之下,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关注。自此后,油画这一藝术形式也开始在中国的领土上传播。而后,郎世宁成为康熙的“御用”画师,促使油画艺术的社会地位水涨船高,不仅艺术作品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也开始逐渐出现学习者与效仿者。自此后,中国也逐渐形成以花鸟鱼虫、山水湖河为主题的油画创作,这也是油画民族化发展的开始。
一、油画民族化发展现况
当前中国油画的民族化主要体现在彰显民族风采,通过中国典型的题材内容以及艺术风格进行民族化,同时,还借鉴了中国绘画的技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油画中的民族风采
改革开放后,中国艺术重新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油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也得到社会的热捧。不过,该时期的油画更加倾向于静态描写,与西方油画基础技巧和理念同出一辙。进入到21世纪后,油画开始呈现出民族化的倾向,例如曹吉冈的《苍山如海》、董希文的《幸福歌儿唱不完》等,均是以中国特殊国情和文化意识为创作背景,虽然同样采用了传统油画技巧,但在艺术风格和表现力上,却有着浓重的中国画风韵。除此外,尚杨等新晋画家,也开始纷纷采用中国主题,如西北地区的黄土系列,江南地区的山水系列等。诸如此类的画作,不仅得到业界绘画家的认可,更在市场上掀起了一片波澜,中国民族化油画的市场售价不断高涨,甚至在中国艺术收藏领域,已然超过了同时期的西方油画艺术作品。
(二)中国油画中的传统文化
中国画的画艺术的表达,更多注重绘画的背景以及内容的意境。所以,长期以来形成了“中国画写意”的艺术定位。由此也可以说明,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诸如此类的状况,主要原因应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审美同步。写意的绘画形式,自然也是中国人民共同的绘画爱好。如上文所述,由于中西方绘画的表达意识差异,最终促成了中国油画所独有的风格,这其中也正是中国人文意识、历史、艺术审美等传统文化的缩影。同时,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出现,以及得到市场和西方国家的认可,无疑说明了中国民众对于油画中传统文化的认同性。
二、全球化背景下油画民族化的方向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共同发展,既给油画的民族化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因此,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道路不仅仅要坚持民族的特性,更要吸收一切外来的优秀文化成果。
(一)民族化要以全球化为背景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民族之间的融合与碰撞,已然成为时代的全新主题。而这其中不仅包括交融与发展,还有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一体化发展模式,对于当今时代的人而言,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实现发展,将是21世纪各国所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正因如此,当油画艺术不可阻挡地进入我国时,应当有效借助民族化的形式,而使其成为中国艺术,进而实现中国民族文化的保护。从另一方面来看,虽然中国油画的发展不能够一味寄托于西方国家的认可,但是,也无需过多考虑的油画民族化后所出现的负面印象。艺术的审美不分国界,民族之间的审美认知,也不会因为民族差异性而出现对立和矛盾。相反,具有浓厚民族化特色的艺术,更容易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二)民族化需要尊重中国文化
我国油画领域不乏以中国题材、西方技法构建的油画作品,这种近乎于“哗众取宠”的行为,显然不是民族化所应当的呈现的方向。我国著名油画大师董希文先生,在作品《开国大典》中以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与绘画理念,构建了属于中国的油画作品。而这部作品,便是具有浓重中国文化色彩的油画民族化实践,其深刻地描绘出中华民族艺术审美意识,并以题材、内容、艺术张力等视角,探讨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事实上,仅从《开国大典》这一部作品,便能够说明油画民族化中以中国文化构建内容的优势。不过,也不能够一味反对西方技法和文化意识的拙劣性。文化之间的替代,更多展现在差异之处的交融,因为在艺术领域中,只有艺术文化与审美的适应性,而不会存在艺术文化之间的优劣之分。
(三)民族化需要弘扬中国民族精神
在不断探讨舶来艺术形式是否应当以中国文化内涵替代之时,并不应该忽略其中的核心问题,即任何艺术都是文化展现的载体。对此,也可以理解为油画艺术形式进入中国,其并非以“油画”而享誉盛名,更多是其中所包含的艺术内容,以及其他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所以,对于我国而言,发展油画的的必要需求,便是在于通过艺术形式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形态。而过于苛求将中国油画作品推向世界顶峰,或是坚持努力去培养黄皮肤、黑头发的世界油画大师,无疑是完全错误并且与艺术相悖的行为。仅从我国清代末期至今的百余年中,民族意识的不断变革,国人生存、生活方式的变化,均是油画所应采纳的题材,而这其中,无疑便是中国民族精神的缩影。
(四)民族化需要突破旧题材的束缚
艺术的发展不能够限于题材,更加不能够因为市场的认可而使作品内容出现刻意的倾向。从我国油画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呈现出两个明显的倾向:一方面,革命题材过于浓厚。油画在中国得到的发展,与革命时期人民的情绪有着直接的关系。画家也更加乐于采取此类题材,从而希望得到认可,但由此也导致了油画题材倾向性。如今的中国,是稳定的国家,是欣欣向荣的国家,更是和谐文明的国家,过多的革命题材,已然不再符合当前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盲目效仿西方油画作品,甚至存在抄袭。不可否认,西方油画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这也让其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作品。但是,并不意味着“好”就要学习,而是应当深刻思考,结合我国人民审美意识而进行创作。对此,笔者认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发展,应当在三个层面寻求题材:第一,寄情于山水。山水画作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强项,也是实现中国精神文化表达的重要突破口。第二,中国符号。如汉字、龙、凤凰等中国特有文化符号,不仅可以为读者带来共鸣,也能够帮助作者借此更加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第三,文化风情。中国有56个民族,各类文化所独具的风情数之不尽,根本无需盲目效仿西方。
三、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基于全球化背景的油画民族化发展,并在分析油画是否应当实现民族化发展的同时,提出了民族化与大众审美的契合性,并由此得出结论:应当鼓励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发展,从而在保留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提升中国油画的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符艺.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2]张先红.对油画民族化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3).
[3]蔡青.新中国50年代“油画民族化”讨论的两次会议[J].美术大观,2012,(01).
[4]潘义奎.油画的突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油画民族化路径探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作者单位: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