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独奏曲《春舞》的审美表达

冉茜
摘 要: 作为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的钢琴家、作曲家,孙以强擅长把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审美体系用指尖弹奏的技法变化进行铺陈与表述。其作品《春舞》的审美表现于作曲家以独特的钢琴独奏技法勾勒出的音乐意境之美,在多种音乐素材剪裁下,将一首炽热而奔放的钢琴独奏曲升华成一部意蕴多样可反复解读的艺术作品。以个案分析为突破口,将文本的关照重点放置在作品的审美内涵与技法表达上,以此作为样本探究当下钢琴音乐演奏的技法规律与音乐艺术表达的风格化倾向。
关键词: 钢琴技法;审美意蕴;《春舞》;孙以强
中图分类号: J6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2172(2018)03 - 0021 - 05
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18.03.004
将中国体验美学推向极致的学者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提及:“画家的眼睛不是从固定角度集中于一个透视的焦点,而是流动着飘瞥上下四方,一目千里,把握大自然的内部节奏,把全部景界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的艺术画面。”因而当《春舞》的作曲家孙以强在20世纪80年代踏上新疆这片充满民族文化的土地上时,就将新疆大地上所流露出来的一切关乎音乐的审美集中进行艺术加工与处理。毫无疑问,与画家同样的艺术选择使得《春舞》成为了反映新疆美的名片,这部将浪漫主义与民族审美取向结合的艺术作品,充分表现出时代背景下钢琴音乐流派的发展,并对后来的钢琴音乐发展走向进行了铺垫。
《春舞》在技术化革新的创作中意义深刻。孙以强将新疆地域化音乐运用于《春舞》中,并进行规律的编创、整合,将原有的新疆六声音阶运用在钢琴独奏的音乐表达中,把浓郁的西域风情和各色人物吸纳为创作主体,不同音乐、韵律所建构出的音乐风景正是新疆社会面貌的常态化表达。
一、民族化的节奏韵感
中国的建筑、园林、雕塑中都蕴含着音乐感,所谓“韵”。西方有美学家说:一切的艺术都趋向于音乐。参照《春舞》的曲谱发现,孙以强在引子开始的段落就十分注重音乐审美走向,甚至在音乐进行中运用到绘画留白的艺术手法,为我们营造出了长时值音符所特有的艺术想象空间。在音乐的节奏起伏中,新疆大地一派祥和安然,太阳东升,人们慢慢开始新一天的活动安排,正是音乐的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才产生这种节奏性的共鸣。
斯特拉文斯基在《春之祭》的创作手稿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只要有节奏,音乐就会永远展现在你的面前,这就像生命永远离不开脉搏的跳动一样。”节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孙以强对新疆音乐中切分节奏的理解正是其进行音乐创作的参考,这个标杆性的节奏型在《春舞》中恰如其分地打破了原有的重音结构,并以一种弱拍强化、强拍弱化的节奏审美构架出音乐的韵律,犹如人们在对敦煌壁画《飞天》审美解读中窥见到的艺术特质一般,具有音乐中飞跃的流动以及肃穆的审美关照。当音乐向主题进行过渡时,自然要对节奏进行特殊处理,以此来表现主题进入的快慢速率,同时反映出规律性的节奏跳动(谱例1)。
例中动机的出现是作曲家将中间经过音量化处理的结果,从左手连贯的半音阶到右手上方的高声部旋律线条,一连串的节奏变化表明其创作的意图,也表现了新疆神秘而又浓郁的地域风情。右手声部旋律的连贯性可以将作品的高潮走向进行前置化的处理,提醒弹奏者由引入到发展再到高潮是一个音乐节奏渐变的过程,可以在多变的节奏中把握音乐美的变化动向。弹奏的时候,位于高音区的高声部要由指尖發力,显得力透纸背,通透而亮堂,重在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流畅性。句与句之间的呼吸要形成连贯的节奏,并且在动机结束后仍然要关注延留音的有无以及八度的增加,以此来控制音乐整体的节奏和层次。小节与小节之间的技法应以主题的表达为主,尽量相互呼应,所达之效果更加有利于表现作曲家的情感。左手的伴奏角色应张弛有度,其目的在配合,不能在起落之间出现位置上的喧宾夺主,从而影响整个音乐声部的节奏安排。孙以强作品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他对新疆地域性非常明显的音乐节奏的剪裁和运用,音乐片段在他韵致十足的编排之下显得错落有序,从而呈现出一幅别样的新疆地域音乐风景图。
二、地域化的音乐层次感
在审美视野的变化过程中,宗白华认为:“我们要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一下,移动了方向,才能面对美的形象,把美如实地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来,再把它放射出去,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才成为艺术。”中国古代曾有人把这个过程唤作“移人之情”或“移我情”。尽管《春舞》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其作品中运用“移情”视角所创作出的行云流水一般的韵律,显然已经打破了时代的束缚,在紧张变化的节奏中,迸发出江河翻涌的气势。
在《春舞》开始的缓冲阶段,其演奏技法大多有迹可寻,无论是左手出现的连跳标记还是右手出现的旋律声部,几乎都在音乐行进间达到旋律节奏前后吻合并前后呼应的效果。因而当旋律再现的时候,就要注意音乐层次感的鲜明与否,不能与前一小节的音乐完全一致,又不能单纯在原有的音乐上做加法,而是要在小节安排中体现音乐的层次感。孙以强将新疆特有的地域化标志音符进行搭配,混合以新的多种声部,采用较难奏的八度音程进行整体节奏的铺排,既不能够与之前的音乐进行相似性的表现,又不能过早加快音乐的整体速度。也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才与之前的音乐主题有了对比,并在对比中诠释音乐表达的多种可能性(谱例2)。
作曲家在音乐整体与部分的处理中,利用左右手的配合以及切分音的运用,达到音乐表达的高潮。在左手的八度延留之后,右手的音阶缓缓注入,作曲家通过留白手法让作品的艺术审美空间大为提升,最后演奏成音阶相似但唱名求异的旋律。此种表达既是对前面音乐铺陈的一种总结和收尾,又是对下面小节处理的一种说明和诠释。
当《春舞》出现旋律重复时,八度出现在左手的低音区,音色也在开始的变化中走向厚重,摒弃了轻浮的律动,甚至在厚重的沧桑感中表现为较为尖锐化的审美享受,从而使得新疆地域性的音乐节奏呈现出热情奔放的特点。当重音记号在次强拍来回穿插时,这一特征表现得更为细腻明显。只有音乐出现小节之间由弱到强、由强至弱的变化时,才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新疆人民豪放的性格特征(谱例3)。
伴随着一系列高潮迭起的音乐节奏,震音出现于高潮即将结束的时候,并且使用连续性的颤音从而达到了反复强调的作用。在用转位和弦进行交替演奏的过程中,整个音乐的演奏难度随之提升,而此种演奏的前提便是对于音准的高要求,要求演奏者能够将左右手的八度自由进行重复性的振动,这对演奏者整体的协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震音速度的快慢会直接影响音乐的进程,尤其表现在小节结束的时候。震音加快的目的在于将音乐的收放表现出急促感与紧迫感,随后再用大量休止符暗示音乐的停止。
另一方面,在整个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孙以强也考虑到踏板的重要性,以至于曲调本身就表现出了众多的踏板技巧,以踏板的变化来体现音乐的层次感。踏板使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声音进行延续,所以在《春舞》开始的引子中就可以发现踏板使用的痕迹与规律。情绪渲染过后,音乐要能够抓住听众的内心,并且让听众进入音乐的审美享受中。因此,从柔和的旋律开始时,踏板就要注意与旋律节奏的配合;当和弦时值结束时,踏板就自然抬起,小节与小节之间的呼吸气口要有明显的节奏规律性。无论音符稠密亦或是稀疏,所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头音环节踏板的控制,也就是在音乐起落之间要注意到音乐本身的情绪,起幅不宜过晚或过慢,而落幅也不能过早或过快,要在注意倾听个人演奏情绪前提下,合理地收放踏板,最终调整和控制踏板。
孙以强将他只身前往新疆所感受到的生活触动投射于情绪化的音乐技法中,在指尖透露出戏剧化、情节化的新疆景象。技巧化的演奏方法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比起层次感的音乐,更为值得关注的应是音乐技法演奏中表現出的音乐画面感,这直接影响到音乐整体创作的审美走向。
三、因情而成的音乐画面感
当下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整体表现出3种审美倾向,一是以地方民歌进行创作改编的音乐形式,如《浏阳河》,此类乐曲大多采用主题在多个声部上的重复以达到再现的目的;二是以故事为创作背景的音乐形式,如《兰花花》,此类乐曲的故事画面感较强,情绪饱满;三是将大自然风光进行描绘的浪漫主义风格音乐,如《彩云追月》,此类乐曲往往在浪漫主义的抒情中以大量中国风音乐进行填充。《春舞》作为孙以强地域化特征比较明显的一部作品,在借鉴新疆本土音乐的同时,更注重以现代浪漫主义情调进行音乐形式的革新,从而营造较好的画面感。音乐形成的画面会让人联想到木心老师的诗《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或者是看到叶芝在《当你老了》中所描绘的场景,“一位老人家蹲坐在炉火旁,回想起早些年的情景,青春的岁月在指尖滑过,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体验让人无限神往”。再结合新疆地域化的音乐特征,更加能够体会到音乐的画面美:夕阳照射下的新疆大地,耕作一天的人们微笑着回家,看到家人美好的笑容,心情更加愉悦。也正是在这种音乐画面感的支撑下,才更多地保持了音乐的完整性与延续性。而声音体现出的质感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在收尾阶段更能提升我们想象的空间。
再现部通过声部的增加使得原有的音乐表达增加了新的变化,在之前主题表现的基础上提高了演奏的难度,从而在双重声部的合拍下与之前所看到的技法相呼应。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得音乐主题与之前的情绪传达相似但却在整体共鸣的基础上增加了音乐洞穿岁月的厚重感与历史沧桑感,在安静而又祥和的氛围之中多了几分肃穆。而左手的切分节奏处理更是在没有影响强拍表达的前提下保持了频率一致,使得节奏更加明显。上方声部主题没有出现完全的重复,反而增加了些许画面审美,使得高音区的整体乐感仿佛山间流水(谱例4)。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写道:“人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犹如作曲家谱写奏鸣曲的主旋律,人生的主题也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延展。而钢琴独奏《春舞》的创作者孙以强正是在这样一种审美感召下,将西方钢琴音乐与新疆极富地域性的民族音乐进行结合,将两种文化符号加以串联,不以高低作为评判标准,而是将音乐技法创作进行革新,通过西式的音乐路径来获得东方审美的愉悦,其技术性的实践打破了音乐创作的壁垒,在音乐技法和审美表达中体现出中西交融的美学特征。
钢琴技法的表达固然重要,但是技法最终仍要为音乐所传递出的整体审美特色所服务,因而在进行音乐的二度创作时,准确表达出艺术家对生活的艺术体悟才是关键,《春舞》的出现正是孙以强对新疆地域文化艺术文本的理解体验,代表了音乐人对音乐情感化的谱写风格与艺术造诣。面对新世纪多样性更为明显的钢琴音乐,钢琴演奏者需要学习前辈对钢琴技法运用的态度,在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审美语境中主动学习音乐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这不仅仅是对原有音乐技巧的继承,更是当下之审美完成对音乐表达的革故鼎新,以当下所见之生活完成对音乐诉求的开拓创新,最终完成中国传统音乐符码向现代音乐进行过渡和发展的审美表达。
本篇责任编辑 张放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3]李岚.从新疆音乐的“舞蹈性”谈新疆钢琴音乐的创作——以新疆钢琴音乐作品《春舞》为例[J].艺术教育,2009(12).
[4]吴秉旭.钢琴曲《春舞》的演奏方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5]周耀群.《春之祭》的节奏[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4).
相关文章!
  • 《异形:契约》:透视人类未来自我

    李树锋《异形:契约》是一部2017年美国20世纪福克斯出品的史诗级科幻巨制,这部科幻巨制踵继2012年出品的《普罗米修斯》,而成为重新开启的《

  • 精心塑造移民大戏《风雨塔灯岩》

    吕小亚【摘 要】移民大戏《风雨塔灯岩》中,为了把“莲花”这个人物演绎好,表演者用心灵去体验角色,用高质量的戏剧语言展示其魅力,并用创新

  • 基于全球化背景的油画民族化思

    罗琰娟摘要:油画传入我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不断与中国文化融合,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油画中的民族风采和传统文化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