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普通中求教益

    一、案例主题

    作文评改在作文教学中有着历史的惯性,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传统的作文评改,往往全由教师包办。这样的评改模式,一直成为很多语文教师最无奈、最痛苦的心病:不改,职业道德受到拷问,还担心学生考试时作文成绩上不去;改吧,时间、精力耗费惊人,而实际教学效益却很模糊。进入新课程,作文教学中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教师评改的要求在逐渐淡化,学生自我修改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的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创设一个相对自由、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评价。

    二、案例描述

    建设和谐社会,关爱生命、尊老敬老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一年一度的老人节到了,我心头一亮,何不应时而作,让学生围绕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写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既练习文笔,又培养道德素质。于是写作开始实施。学生作文写好后,我组织学生自改、互批,又选了其中有优点,但还需要升格的一篇,作为讨论、评讲的重点。

    【作文试题】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据此风俗习惯,1989年,我国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从此,这一天成为我国法定的老人节。

    作家鲍吉尔·原野说:“孩子的目光在自然界,成人的目光在物品或异性上,而老人把目光停留在人本身。他们的生命之旅旋即结束,而别人却仍然前行,这使老年人困惑痛苦。”关爱老人就是关心我们自己的未来。

    请围绕“关爱老人”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学生作文】

    让老人余霞满天

    杨利斌

    ①我国为什么要把传统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就是要在全社会树起尊老敬老的新风尚。我们要弘扬这新风尚,让老人余霞满天。

    ②一般地说,人的一生必然要走过幼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的历程。人老,是不可抗拒的。走过这一人生历程的人,无一不感叹:幼年时期,稀里糊涂,啥也不知、忽而又到了少年,少年没有停留多久,忽而到了青年;青年时期不知不觉度过了美好年华,忽而到了中年;中年时期风风雨雨,是是非非,忽而到了老年。一段接一段,飘然而至,溘然而逝,真是“人生易老天难老”。而人老了,多么需要别人的关心照顾,尊敬爱护。年轻时尊老敬老是一种人生储蓄,待自己老了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和关爱。

    ③现在我们享受的现代文明,包括和平安宁的生活、工作环境,都是老人们在年轻的岁月乃至今天已是高寿的岁月,不懈努力、奉献社会、造福子孙的结果。他们辛苦了一辈子。所以,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不能忘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意识到尊老敬老是应该的。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所以,尊老敬老,从继承前辈们"财富"的角度来讲,也是应该的。

    ④在老人看来,子女是一部作品,不求妙笔生花,只愿质朴天成。好多老人只希望和孩子们聊聊天,吃吃饭;只希望看到子女的笑脸,不要遭到恶言恶语,不要受气。这些,子女是可以做到的。可是现实中很多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却没有丰衣足食。在很多人眼里,老人曾是盛开的花朵,现在却已凋零;曾是茂盛的大树,现在却已落叶。自己山珍海味,而老人食不果腹;自己住在宽敞明亮的楼房里,而让老人蹲在阴暗潮湿的老屋角落,……毕淑敏告诉我们:“孝心无价”。不要让老人感到孤独,不要让老人遭受痛苦,当子女还没有老的时候,是有能力做到的

    ⑤尊老敬老,不仅对自家的老人是如此,对别的老人也应如此。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⑥尊老敬老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的,如果我们淡忘了这一美德,那我们必然只是一副空皮囊。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将对“重阳节”这个传统佳节赋予新的内涵。

    ⑦“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作家鲍吉尔·原野说:“孩子的目光在自然界,成人的目光在物品或异性上,而老人把目光停留在人本身。他们的生命之旅旋即结束,而别人却仍然前行,这使老年人困惑痛苦。”愿普天下的子女们,在前行的时候,别忘了把目光转向老人,将尊老敬老列入自己生活的计划中,始终不忘这个传统美德。这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小事,这是构建美满家庭的需要,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评改的方式是把这篇作文复印出来,分发给学生。第一步,作者在全班朗读自己的作文。第二步,分组评改。下面是部分小组讨论、评改的情况: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认为这篇作文写得很有意义。文章关注现实,关爱老人,字里行间涌动着一个高尚的精神世界。作者不事张扬,写得自然平和。紧扣主题,不枝不蔓,有说服力。作者的思想较自然地为读者所接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和理念上的认同。

    文章观点鲜明,论证比较严密。第①段提出观点后,第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论证。第⑤⑥段略写重阳节新的内涵。最后一段照应开头,强化中心。全篇结构是清楚的。

    文章的语言不会枯燥无味,出现了不少形象化的句子。如第⑤段“在老人看来子女是的一部作品,不求妙笔生花,只愿质朴天成。”这句话更让读者眼睛为之一亮。“子女”是实在可感的,把它比喻为“一部作品”,接着以“不求……,只愿……”的取舍句式,摆出两种选择。如此虚化,升华了语意,显现了表述对象的韵味和情趣。有人说诗人就是写过几句聪明话的人,我看杨利斌离诗人不远了。

    我们提出如下两条修改建议:

    (1)第②段写年华流逝,引用毛泽东诗句“人生易老天难老”似乎不妥。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写的是秋景秋情,但没有叹老悲秋的调子,抒发的是壮志豪情,是突出要加紧从事革命的意义。大家认为引用庄子《南华经》“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或引用南宋词人蒋捷《一剪梅》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诗句,与语境更吻合。

    (2)把第②段第二句写成“幼年时期,稀里糊涂,啥也不知,忽而又到了少年;少年时期懵懵懂懂,无忧无虑,忽而到了青年;青年时期成家立业,打点人生,忽而到了中年;中年时期风风雨雨,是是非非,忽而到了老年。”这样,句子结构匀称,汇成徐疾有致、滚滚向前的语流。

    我们认为第③段,两个“所以”,得出两个结论,层次清楚。但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缺少阐述,得出的结论显得仓促。我们建议补充这些内容:“老人在长期的劳动中又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们不仅养育了我们,还以言传和身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虽然我们有时候感觉老人们知识陈旧。但是,我们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返璞归真,依然会感受到老人们传承的是至理名言,依然会感受到属于我们民族内涵的品质和理念是不能丢弃的。所以说,年轻一代尊老敬老是应该的。

    第④段中心不够明确,语言也有些松散。省略号后面可增加摆事实方法: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一个普通的山东汉子,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捐赠给母亲,并一直瞒着。河北林秀贞把鳏寡孤独的老人当作自己的老人赡养和敬重。这样至少三个好处:一是文段中心明确了,二是有了鲜明的对比,加上结尾的反问,引起读者的深思,三是使枯燥乏味的说教变得极具可视性、可感性,让读者从具体的事实中去理解并接受文章的观点,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步,由组长整理,写成书面材料,在班上汇报小组评改情况,提请班集体补充评改。下面是几位同学的发言:

    要巧设文脉,让文气圆通。方法是使用标志性语句,亦即分论点:年轻一代尊老敬老是需要的;年轻一代尊老敬老是应该的;年轻一代尊老敬老是可以做到的。将它们分别安放在议论主体第二、三、四段的醒目位置(段首或段尾),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段。这样读来,前后关联,相映成趣,便于读者入理入境,迅速解读文章。这一点非常重要。

    开头段写得简明,巧妙点题,提出观点。中间从三个角度论述,思路清晰,论据充分。而文章后三段文字冗长,拖泥带水,不够紧凑。建议三段合一为:“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老年人余霞满天,让世界充满爱。”简洁明了,富有诗意,回应开头,升华主题。

    第四步,教师小结。小结时,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评改态度和评改效果。同时,师生共同总结提出了写作过程中应遵循的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段落结构匀称、语言力求流畅丰富等几个原则,使活动不仅仅停留在评改的层面上,更使评改成为下一次作文的总体指导。

    最后,教师将评改好的原作者又重写的文章,写上评语,复印张贴,以达到示范与表扬的双重效果。

    三、案例注释

    这个案例形式很普通,不少教师尝试过。主要的原理是通过活动来开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场所。教师把作文评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的、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起探幽寻秘的兴趣,从而实现“作文-评改活动-学生-教师”的一体化,构成一个完整的作文教学系统,让作文评改成为写法、思想、情感交流的阵地,在动态中发展作文评改,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本次教学活动,从作者朗读-小组评改-班级补充-作者重写-张贴示范,整个活动最大可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可能地缩小了学生间的“距离”,让他们在交互中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发现别人的缺点不足。从上述评语中可以看出,学生语言中肯,情感真挚,击中要害,既没有不妥当的批评指责,也没有贴标签式的概念化语言。这样的交流、学习、思考的过程,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提高过程。

    四、案例扩展

    案例活动形式虽然普通,但要收到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易。它的难点是如何面对在多变的课堂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恰当的处理;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作文评改中产生持久的热情;如何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认真端正的态度,保证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在这些方面教师的调控能力、激励机制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要使学生当好评改者的角色,教师必须首先教给学生方法和规矩,借助一定的精批细改,传授写作知识,提供评改方法,决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而盲目搬用别人的模式。花样翻新而流于形式,收获肯定不大。把学生的作文批得满纸通红、体无完肤,使学生无所适从,失去写作的积极性是一种误区;但撒手让学生自我乱批或“放羊”互改,教师不作具体的指导和严格的要求也是不可取的。联系到现今这样那样的创新教学模式,我们感到“套用形式者多,活用精神者少”,较多的是为形式而形式。因此,切实提高实效性应是我们作文评改的本真追求。

    ★作者简介:彭春炜,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教师。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刍议高中数学中思维锻炼的方法

    刘倩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深入,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数学知识的教授上,而是在数学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培养学生

  • 交互式一体机在中班美术活动中

    杨长美随着时代的发展,交互式一体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设备,给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勃勃生机,尤其是在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活动中,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