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蒙古族盅碗舞的艺术特点

    摘要: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多才多艺的民族。蒙古民族多样化的舞蹈是蒙古民众长期生产生活和艺术创作的产物。其中盅碗舞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舞蹈形式,更是代表了蒙古族传统的文化寄托。这一舞蹈通过手持酒盅或头顶圆碗的外在道具将蒙古的民族性和异域性展现得恰如其分。该舞蹈艺术感十足,具有很高的审美研究价值。

    关键词:蒙古盅碗舞;艺术特色

    蒙古族是典型的游牧生活民族,经常在一些重大节日聚集在一起,欢唱跳舞、交流感情。因此,蒙古族舞蹈也经常在毡房附近或者毡房内举行,而盅碗舞正是在这一环境下形成的舞蹈类型。伴随着音乐的响起,蒙古族民众利用手边酒杯及大碗翩翩起舞,以蓝天为帐篷、以草地为毡毯,尽情展示自由奔放的游牧生活,寄托民族情感。这也在另一方面印证了蒙古族盅碗舞别样的民族艺术魅力。一、蒙古族盅碗舞的類型

    蒙古族的盅碗舞是蒙古民族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其动作、音乐、形式、道具等都来源于蒙古族历史与生活实际,民众酒酣之际即兴起舞,充分利用宴饮器具,体现了当地民族豪迈豁达的游牧性情,也彰显了蒙古民族深厚的文化基础。盅碗舞主要以持盅舞和顶碗舞两种形式组成,大型宴会中民众举杯相祝、共同以舞蹈抒发欢愉情感。

    (一)持盅舞

    蒙古族的持盅舞最开始由男性表演,随着历史变迁女性也开始投入表演。相对于其他舞蹈,持盅舞具有节奏明快、舞姿变化多样的特点。舞蹈中所使用的酒盅也由最先的宴饮器具转化为细瓷材质且带有花纹的盅子,这些酒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没有底座。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双手各持两只酒盅,一只置于拇指指肚上,另一只用食指和无名指夹紧靠近上一只酒盅,两个酒盅叠在一起时,表演者与音乐相互配合,利用拇指、食指和无名指的上下开合完成一系列击打动作。同时,在双手抖动酒盅过程中,身体和头部也随之进行相应动作。这一舞蹈形式的特色之处就在于需要表演者巧妙控制手指,灵活击打酒盅,使之发出的声音与音乐相配合[1]。

    (二)顶碗舞

    蒙古族顶碗舞中所使用的碗一般为细瓷薄碗,薄碗底部相对较厚,大多刻有龙纹,部分碗下还有金银镶边,一来便于控制碗的稳定度,二来具有艺术美感,使人赏心悦目。有史料记载,早期男性表演的顶碗舞中,粗狂与豪迈是主要表现风格。男性表演者通过扩大动作幅度来显示蒙古男子的英雄气概,其上半身重复绕圆动作,下肢动作则较为复杂,多以弓箭步、踏步、拖步及碎步等步伐交替出现。之后为了舞蹈动作更为夸张,舞蹈者顶碗舞中采用了频率较高的碎步,结合平转、跪转等动作进行舞蹈表现,展现出了娴熟的舞蹈功底和民族风格。二、蒙古族盅碗舞的艺术特点

    (一)整体结构严谨有序

    蒙古族盅碗舞蹈作品中人物塑造、情感表现、情节设置等布局严谨,使得整个舞蹈结构有序完整,充分展现了舞蹈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情感意境。盅碗舞中人物情感表现较为单一,内容没有较多变化,舞蹈结构通常以情绪起伏和节奏变化相映衬进行,偏向抒情性舞蹈。比如《草原酒歌》舞蹈中极大还原了男子顶碗的蒙古族民间艺术,男表演者围成圈,仿若一座强大的蒙古包,而女表演者举起酒壶为亲朋好友斟满酒盅,然后共同高举酒杯,热情起舞。这一舞蹈刻画了蒙古族男子粗狂、豪放的个性特点与女子端庄大方的女性特色[2]。

    (二)形体动作豪迈稳健

    蒙古盅碗舞对舞蹈者形体动作的要求虽不甚严格,但也要求其细腻完整。其中柔如云、轻如风的上肢动作的表现就需要肩部、手臂、背部力量的稳健。比如,表演者碎抖肩时,需腰部直立、双肩放松,根据肩膀肌肉的活动规律带动肩胛骨原位抖动,腰部、背部收紧,不能憋气,双臂要呈放松状态,同时要求整套动作要快而碎,节奏均匀,这个动作常出现于舞蹈的高潮或结尾部分,能够起到升华整个舞蹈艺术情感的作用。而走如飘、快如飞的脚步动作则也需表演者展现出豪迈稳健的姿态。由于受头部道具限制,脚步动作相对而言较为简单,盅碗舞中常见的有圆场步、云步,结合队形变化及舒展柔美的上肢让人仿佛置身于茫茫草原之上,有灵动飘逸的艺术美感。

    (三)技术技巧流畅灵活

    蒙古族盅碗舞对技术技巧的要求很高,正所谓舞中有技、技艺结合,这正是蒙古族盅碗舞蹈的鲜明艺术特色。其中的“顶碗跪转”、“顶碗移动”、“顶碗变形”等高难度动作,要求表演者不仅要把握身体平衡度和旋转带来的外力,而且还要表现出旋转的韵味。比如在《草原酒歌》中,女表演者需要将碗顶到六个,完成一系列顶碗变形转的高难度动作,从而将舞蹈技术与艺术水平推向高潮。还有《乳飘香》中表演者一改头顶顶碗的表现形式,将碗移到右侧额头上旋转,在技术与艺术上实现了突破与创新[3]。结语

    从地域文化分析,蒙古盅碗舞是蒙古民众文化心理的具象展示,这一民间舞蹈反映了蒙古民族的人文特点、习俗风貌,其作为一种非语言文字文化代代延续,不仅体现出深厚的文化蕴底,同时也彰显了蒙古民族独特的舞蹈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阿拉腾格日勒.传统的蒙古族舞蹈探讨[J].黄河之声,2016(2):80.

    [2]梁琪.蒙族盅碗舞动律动作的创新发展研究[J].艺术科技,2019(7):138.

    [3]于冰.蒙古族“盅碗舞”的风格特征研究[J].音乐生活,2019(10):80-81.

    作者简介:

    巴音布鲁克(1985.11.25-),女,蒙古族,新疆和静县人,本科,和静县东归乌兰牧骑队,中级,研究方向:舞蹈表演。

相关文章!
  • 文化艺术管理对我国文化产业发

    摘要:文化艺术管理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将其融入到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中,能够科学地规划、控制、管理文化艺术产品,使文化艺

  • 探析软件After Effect在数字媒

    李泱 宋忠良 郭丽摘要:在艺术类学科的专业课实践中,AE作为载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键词:数字媒体;动画;艺术设计;载体文章中所

  • 论高校图书馆网络维护及安全的

    摘要:高校图书馆网络,是学生及教职工获取信息与精神食粮的重要窗口。基于开放性的资源平台,高校可全面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与效率。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