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龄段儿童古诗词教学策略

    李荣秀

    摘要: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是低龄段儿童,这个阶段的古诗教学要以诵读为主,让儿童感悟诗歌的意境,而不需要他们去逐句翻译诗歌的意思。引导儿童去欣赏诗歌,而不是去死记硬背。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要学会利用书中的插图,还要利用手中的画笔,把古诗所描绘的景物画出来,诗画结合,进行古诗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诵读感悟 ?读赏结合 ?诗画升华

    引言

    陶冶小学生的情怀,培养儿童的高级审美情趣,提高儿童语文素养,是语文老师肩负的重要任务。古诗词的学习,在这方面起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古诗词教学的课堂,让学生学习了解和储存古诗文知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让儿童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逻辑思维能力稍弱是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儿童对古代诗人的阅历和思想感情还不能够充分地感悟,这就给他们学习古诗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所以,低龄儿童的古诗教学重在积累、熏陶和感悟,而不是让他们去透彻地理解诗句的意思。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采用新方法、新理念。

    一、有效诵读,感悟全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我们的先人总结出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方法就是经常诵读。诵读可以培养语感,更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到诗歌的优美意境。因此,要让学生做到诵读时读准字的读音,读出诗句恰当的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

    (一)读准字音

    在低龄儿童的古诗课堂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借助于字典,将字音读准,教导学生多注意古诗词中出现的多音字,力求把古诗读准确。

    (二)读出停顿点与节奏感

    古诗具有韵律优美的特点。在学生读准字的读音以后,可让学生变换各种各样的朗读方式,如男女生共读、个别读,小组读、全体读等,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停顿点和节奏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可做这样的提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中的斜线就代表了停顿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也会发现,每个字读音后的停顿时间是不同的,轻重的读音也有区别。如此教学,儿童会读出鲜明的节奏感。

    (三)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古诗词非常讲究“押韵”,在指导学生读古诗词时要注意每句诗的最后音节的读法,这里不能重音朗读。学生诵讀得多了,就能引起他们丰富的联想和体验,体会每一首诗的感情氛围。不同古诗词的感情氛围要用不同的音调诵读才会相得益彰。高鼎的《村居》充满了生活情趣,吟诵时要用轻松欢快的音调,把诗中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和春天的生机勃勃读出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再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诵读时要用缓慢而低沉的音调,把诗中举目无亲、孤单寂寞的情景展现出来,感受诗人常常思念家人的落寞孤寂的心情。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掌握方法,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意境来。

    二、读赏结合,感悟全诗

    由于“知觉经验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教育心理学》),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从整体入手,抓住关键字词感悟全诗。

    (一)抓住关键字词感悟全诗

    古诗中的关键字词就像诗歌的“眼睛”,要抓住关键的字和词反复地吟诵和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可以得到再现,儿童就会渐渐走进诗歌描绘的情境之中。如杜牧的《山行》,第三句中的“爱”和“晚”是全诗的关键字词,牵动了全诗的灵魂。教学这首诗时,要紧扣“爱”和“晚”展开,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已经赶了很久的路,需要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再引导学生感悟“爱”,找到第三句,反复吟诵。下面是教学片段:

    师:“远上寒山,在歪歪斜斜的石路上前进,忽见‘白云生处有人家,请你观察插图,细读古诗,你有什么想法?”

    生:“诗人走了很多的路,想休息,看见有一户人家,想去那里歇脚。”

    师:“非常好,那诗人为什么提前停车了?”

    生:“因为爱枫林。”

    师“为什么爱枫林呢?”

    生:“因为枫林很美。”

    生:“因为红色的枫林在夕阳的照耀下特别的美,我就看见过红色的枫树林……”

    师:“诗人发现夕阳照射下的枫树林,是那么的美丽,引发了心中的喜爱之情,停下车来观赏,天已晚,‘人家还远,‘停车点出‘爱字,‘爱这个字又引出了结束句。”

    (二)全诗贯穿景物“入画”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图画有着很大的兴趣,低年级阶段儿童的学生对古诗词中的字词理解有较大的难度,古诗篇目配有精美的插图,这样的插图会成为学生走进古诗的通道。从图画走进全诗,借助于图画去理解全诗,诗画一体,互相促进。

    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中的《江雪》,诗的语言不是浅显易懂,古诗中“鸟飞绝”“人踪灭”“孤舟”“独钓寒江雪”理解起来较难,再让学生理解诗中描写的景物和诗人的感情又有一定的难度。结合全诗,配上一幅图画,画上描绘了千山万岭都在一片风雪之中,没有一只鸟,条条小路也没有人走的足迹,在天寒地冻一片荒凉之中,却有一位老翁独自垂钓。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之后,让他们说说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引导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讲述,多鼓励多肯定,可培养学生完整表达、有序观察的能力。“入画”以后,对应着古诗,让学生尽情地诵读,感受画面的荒寂,让学生在图文交融中感受古诗的感情基调和意境,进而体会作者孤单寂寞的心情和孤傲不屈的品质。

    (三)欣赏全诗要靠想象激活

    诗歌美,经常在诗歌的意境美方面有所表现。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色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诗歌的意境。要想进入诗歌的意境,赏出古诗独有的美妙,就要让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古诗教学之中,我经常启发学生把自己当作诗人本人,想象古诗中出现的景物和场景,激发出情感体验,从诗人的角度进行感受。这样,他们在诵读中插上想象的翅膀,会更易于理解诗句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感情,体会其中美好的情趣。

    如唐朝李绅的《悯农》,诗篇短小精悍,寥寥几句便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农民耕作时的辛苦。全诗的点睛之笔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授本诗时,“想象”可以帮助学生与诗人產生共同的情感体验。以下是其中的教学片段:

    师:“在炎热的夏季里,你会有什么样感受呢?”

    生:“我会感觉到非常的炎热。”

    生:“会出许多许多的汗。”

    师:“在炎热的夏季正午时,让你站在太阳下面,你还有什么感受?”

    生:“热得喘不过气。”

    生:“晒得受不了,感觉自己要晒干了。”

    师:“是的,我们什么都不做,只是站在阳光下一小会儿都受不了。如果你是一位农民,在太阳的曝晒之下还要耕作,耕作的还是很大的一块田地,就像我们学校的操场那么大,在骄阳之下持续不停地耕作,你还会感受到什么?”

    生:“非常的劳累,非常非常的辛苦。”

    生:“我觉得我会热晕过去。”

    师:“农民这么辛苦种植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每一粒米都凝结了他们辛苦的汗水,每一粒米他们都付出了超出常人的辛苦,那你们以后在面对食物和农民时想说些什么呢?”

    生:“我要爱惜食物。”

    生:“我以后再也不把米饭随意丢弃了,农民真辛苦。”

    生:“我不会再浪费食物了。”

    生:“我要珍惜粮食,尊重农民。”

    ……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交流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这首古诗的主旨,情感也会在想象的作用下升华,了解诗人李绅的情感源头所在,进而与之共鸣。粮食来之不易,对农民有同情、怜悯之情,告诫人们要懂得劳动的艰辛,珍惜劳动的果实。

    三、诗画结合,升华全诗

    一首诗歌本身就是一幅旖旎的山水画,一幅或明丽或恬淡的山水风光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个特点我们语文老师要牢牢抓住,结合绘画进行教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喜爱绘画,因为绘画是他们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通过绘画,可以得知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在教学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将诗中“白日”“山”“黄河”“海”“楼”等一系列典型的意象,用笔画下来,和诗人一起登高望远,走进那辽阔的境界,观看、感受和思索,诗中所描写的画面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过诗画结合,学生会感受到诗人的“登高望远”的胸襟和抱负,思想感情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结语

    古诗词有着无穷的魅力,教学古诗词时,语文教师切忌生搬硬套,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小学低年级阶段儿童的特点,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才能被有效激发,智慧的火花才能迸发。同时应该重视朗读的训练,古诗的教学更离不开诵读,古诗一定要多多诵读,才能通晓其义。教师要正确把握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想象,诗画结合,让学生走入诗词,真正热爱诗词,让学生在热爱和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世界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之

    摘 要:在中学世界史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助于通过世界史的相关教学活动,引导中学生形成唯物史观,培养

  • 苏教版小学语文故事类文本复述

    倪昌胜【摘? 要】近年,小学语文新课改正在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得到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