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科学探究优化初中物理课堂
莫茵茵
科学探究是物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时应该始终贯彻这一思想.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以推动学生更为全面地提升科学探究的相关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科学探究教学的开展.
1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探究
初中物理的科学探究应该不局限于实验活动的探究,还可以是基于物理学史的探究和立足于理论层面的探究.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认识科学探究,我们还需要意识到探究活动的丰富性和探究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要点就在于选择合适的内容来进行着重探究.探究问题选择的第一要点是要贴切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让他们通过“跳一跳”的探究活动能够“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实.此外,探究的对象一般是具有因果关联的物理规律,对物理概念或是数学推理的内容不适合初中生以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就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而言,每一章都可选择一到两个内容进行重点探究.
例如,光学模块的教学,可针对“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规律”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重点探究;电路模块的学习可让学生针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规律”、“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等内容进行科学探究式的学习.
2凸显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全面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科学探究来进行教学不是为让课堂转化为探究的形式,而是为了切实发展学生相应的科学探究能力.对某一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探究时,一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规划上要有选择地突出相关的探究要点.例如,组织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时,可以将探究活动的重心落在“实验操作”和“规律总结”这两个基本探究要素上.科学探究的活动形式不是物理教育的实质,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相应的活动,提升学生的能力,将有限的课堂时间转交给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操作”和“规律总结”这两个过程,能够更为有效地发展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物理的知识体系本就源于对实验的分析和总结,因此初中物理的科学探究活动经常涉及“实验操作”和“规律总结”这两个要素,而“提出问题”和“实验设计”等方面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被放在次要位置.因此,我们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将一些经常被忽略的要素凸显出来,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例如,“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等内容的探究都可以对学生的“规律总结”的能力进行培养,但是因为“规律总结”在之前很多探究活动中已被多次重点训练,教师可以改变策略,在对应探究活动中凸显“提出猜想”或是“实验设计”等要素,以推进学生能力更为全面的发展.
3有效规划教学,逐步提升探究要求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科学探究每一要素的基本教学要求,力图让学生通过学习能达到相应的层次.但是学生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断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重复的训练而获得逐渐的提高.应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在合理安排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还要对要素进行归类研究,将课标中相关的能力要求进行细化分解,整理出具体的要求后,分层次地进行整体规划安排,使教师能由浅入深地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而且还有助于教师掌握好教学的深度.
以“提出问题”这一探究要素为例,课标对这一项的要求是,让学生能通过对日常生活的体验中或是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能用专业化的方式进行问题表征,能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在物理探究活动中的地位.显然相应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安排,让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逐渐提升“提出问题”的能力水平.
例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节的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声现象的回忆产生疑问,以此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现象就在他们的身边,能对日常接触到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问题化处理.在“声音怎样向远处传播”一节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更为深入的层面上进行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经验中所隐藏的物理道理,逐步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将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现象逐渐演化为一个问题:声音的传播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中都能进行吗?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问题表达出来.在“研究电磁铁”一节的探究中,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电流与磁现象的联系,并引导学生通过对电磁铁制作过程的体验开始思考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结合相关现象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用物理学术语进行问题表征:线圈匝数、导线中的电阻大小以及铁芯的材质对电磁铁的磁性有着怎样的影响呢?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到,将提出问题的能力训练分解到三个不同的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到物理实验逐步进行现象的分析,从感性化的问题提出到理性化问题的陈述,体现着对学生要求的不断提升.
4适当把握好探究活动的尺度,有效介入学生的探究活动
物理教材在进行设计时,是按照模块化进行章节划分的,每一模块都是由浅入深地进行编排.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有些安排在八年级教学模块的后段内容探究活动要求较高,而有些九年级部分探究活动的要求偏低.实际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对八年级出现的难度较大的科学探究,降低相关要求或加强指导以帮助学生完成探究;对九年级学生面对的较为简单的探究,教师要提高要求或者是提升其探究的深度,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训练.
例如,八年级的教学内容“固体的熔点”和九年级教学内容“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这两项探究内容都需要学生对数据进行图像法的处理.八年级的学生对函数图像的有关认知还非常单薄,因此教师在对前者的探究活动引导时,应该将标有横纵坐标的方格纸派发给学生,让学生直接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描点作图即可,对部分相关能力严重不足的同学,教师要及时以范例的形式给出直接的指导;而后一项实验的进行发生在九年级,对应学段的学生在图像上的知识储备已经足够让他们完成数据分析的相关任务,因此教师应该放开束缚,让他们独立进行.
5讲究评价的艺术,帮助学生树立继续探究的勇气
教师要积极地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合理而艺术地评价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用欣赏的目光来看待学生的研究过程,会更加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即使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可能存在诸多问题,教师也要发掘其中的闪光点,并从中切入加以肯定,进而对某些不足给出点到为止的提醒,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纠正错误的同时,会增强自信心,并强化继续探究的勇气.
例如,《二力平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组问题中展开探究:
(1)汽车在马路上进行直线运动时,受到动力和阻力,如果动力大于阻力,汽车的速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如果动力小于阻力,结果又如何?
学生在经过分析后,会得到相关结论.这时教师要合理地评价每个学生,对基础薄弱的同学尤其要有耐心,尊重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构建的权利,对他们的错误,要善意地给予点拨,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
初中学生刚刚开始物理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以及探究思维还不够成熟,很多时候,他们的思维是紊乱的,因此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鼓励和帮助,在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中形成探究物理规律的意识,提高发现物理问题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实践经验表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进行学习,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科学态度的形成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养成都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这些都是以往接受式学习中学生所无法获得的东西.所以,大力推进科学探究式教学,能优化我们的物理课堂,尽管这一过程步履维艰,但是新课程的拓荒者,我们乐在其中.
科学探究是物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时应该始终贯彻这一思想.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以推动学生更为全面地提升科学探究的相关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科学探究教学的开展.
1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探究
初中物理的科学探究应该不局限于实验活动的探究,还可以是基于物理学史的探究和立足于理论层面的探究.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认识科学探究,我们还需要意识到探究活动的丰富性和探究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要点就在于选择合适的内容来进行着重探究.探究问题选择的第一要点是要贴切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让他们通过“跳一跳”的探究活动能够“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实.此外,探究的对象一般是具有因果关联的物理规律,对物理概念或是数学推理的内容不适合初中生以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就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而言,每一章都可选择一到两个内容进行重点探究.
例如,光学模块的教学,可针对“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规律”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重点探究;电路模块的学习可让学生针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规律”、“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等内容进行科学探究式的学习.
2凸显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全面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科学探究来进行教学不是为让课堂转化为探究的形式,而是为了切实发展学生相应的科学探究能力.对某一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探究时,一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规划上要有选择地突出相关的探究要点.例如,组织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时,可以将探究活动的重心落在“实验操作”和“规律总结”这两个基本探究要素上.科学探究的活动形式不是物理教育的实质,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相应的活动,提升学生的能力,将有限的课堂时间转交给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操作”和“规律总结”这两个过程,能够更为有效地发展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物理的知识体系本就源于对实验的分析和总结,因此初中物理的科学探究活动经常涉及“实验操作”和“规律总结”这两个要素,而“提出问题”和“实验设计”等方面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被放在次要位置.因此,我们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将一些经常被忽略的要素凸显出来,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例如,“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等内容的探究都可以对学生的“规律总结”的能力进行培养,但是因为“规律总结”在之前很多探究活动中已被多次重点训练,教师可以改变策略,在对应探究活动中凸显“提出猜想”或是“实验设计”等要素,以推进学生能力更为全面的发展.
3有效规划教学,逐步提升探究要求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科学探究每一要素的基本教学要求,力图让学生通过学习能达到相应的层次.但是学生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断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重复的训练而获得逐渐的提高.应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在合理安排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还要对要素进行归类研究,将课标中相关的能力要求进行细化分解,整理出具体的要求后,分层次地进行整体规划安排,使教师能由浅入深地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而且还有助于教师掌握好教学的深度.
以“提出问题”这一探究要素为例,课标对这一项的要求是,让学生能通过对日常生活的体验中或是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能用专业化的方式进行问题表征,能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在物理探究活动中的地位.显然相应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安排,让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逐渐提升“提出问题”的能力水平.
例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节的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声现象的回忆产生疑问,以此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现象就在他们的身边,能对日常接触到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问题化处理.在“声音怎样向远处传播”一节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更为深入的层面上进行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经验中所隐藏的物理道理,逐步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将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现象逐渐演化为一个问题:声音的传播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中都能进行吗?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问题表达出来.在“研究电磁铁”一节的探究中,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电流与磁现象的联系,并引导学生通过对电磁铁制作过程的体验开始思考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结合相关现象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用物理学术语进行问题表征:线圈匝数、导线中的电阻大小以及铁芯的材质对电磁铁的磁性有着怎样的影响呢?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到,将提出问题的能力训练分解到三个不同的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到物理实验逐步进行现象的分析,从感性化的问题提出到理性化问题的陈述,体现着对学生要求的不断提升.
4适当把握好探究活动的尺度,有效介入学生的探究活动
物理教材在进行设计时,是按照模块化进行章节划分的,每一模块都是由浅入深地进行编排.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有些安排在八年级教学模块的后段内容探究活动要求较高,而有些九年级部分探究活动的要求偏低.实际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对八年级出现的难度较大的科学探究,降低相关要求或加强指导以帮助学生完成探究;对九年级学生面对的较为简单的探究,教师要提高要求或者是提升其探究的深度,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训练.
例如,八年级的教学内容“固体的熔点”和九年级教学内容“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这两项探究内容都需要学生对数据进行图像法的处理.八年级的学生对函数图像的有关认知还非常单薄,因此教师在对前者的探究活动引导时,应该将标有横纵坐标的方格纸派发给学生,让学生直接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描点作图即可,对部分相关能力严重不足的同学,教师要及时以范例的形式给出直接的指导;而后一项实验的进行发生在九年级,对应学段的学生在图像上的知识储备已经足够让他们完成数据分析的相关任务,因此教师应该放开束缚,让他们独立进行.
5讲究评价的艺术,帮助学生树立继续探究的勇气
教师要积极地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合理而艺术地评价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用欣赏的目光来看待学生的研究过程,会更加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即使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可能存在诸多问题,教师也要发掘其中的闪光点,并从中切入加以肯定,进而对某些不足给出点到为止的提醒,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纠正错误的同时,会增强自信心,并强化继续探究的勇气.
例如,《二力平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组问题中展开探究:
(1)汽车在马路上进行直线运动时,受到动力和阻力,如果动力大于阻力,汽车的速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如果动力小于阻力,结果又如何?
学生在经过分析后,会得到相关结论.这时教师要合理地评价每个学生,对基础薄弱的同学尤其要有耐心,尊重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构建的权利,对他们的错误,要善意地给予点拨,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
初中学生刚刚开始物理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以及探究思维还不够成熟,很多时候,他们的思维是紊乱的,因此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鼓励和帮助,在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中形成探究物理规律的意识,提高发现物理问题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实践经验表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进行学习,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科学态度的形成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养成都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这些都是以往接受式学习中学生所无法获得的东西.所以,大力推进科学探究式教学,能优化我们的物理课堂,尽管这一过程步履维艰,但是新课程的拓荒者,我们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