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校园欺凌事件举例及应对措施

徐玉斌+郭艳艳
中小学校园本应是充满阳光,最纯真、最安全的一方净土,然而,不少国家的中小学却多次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对此,这些国家的政府和教育部门采取了很多预防和应对措施,包括颁布严格的法律法规、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反欺凌教育宣传、在中小学校园开设反欺凌教育必修课等,取得了一些成效,使中小学校园内外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一、国外校园欺凌事件频发
早在1999年,美国曾经发生恶性校园枪击事件,伤亡惨重,震惊全美。科罗拉多州的科伦拜恩中学,两名中学生使用手枪、狙击步枪和自制炸弹随意袭击过往的师生,造成12名学生和1名教师死亡,多名学生和教师受伤,最后,这两名肇事中学生开枪自杀。当时,这一惨案震惊了美国,引起了学生、家长、学校管理当局和刑事司法机构对中小学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高度警惕。
2015年11月,一家英国权威机构发布了一项关于中小学生转校的调查报告,据其研究分析:在全国范围内,每年大约有38万中小学生转校,其中12万中小学生是因为受到校园欺凌的严重影响,被迫在新的学校重新开始学业。英国教育界人士表示:尽管十几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和暴力事件的总量在不断减少,但是,这一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在韩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也十分严重。2014年8月,金海市某中学3名女生伙同校外4名社会闲杂人员残忍迫害该校一名女生,并将其杀害、埋尸。如此残暴的校园欺凌事件曾经让韩国举国震惊,也成为韩国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在日本,中小学生因受到校园欺凌而自杀的事件每年都会发生多起,让日本政府和教育界人士防不胜防、极其头疼。
二、校园欺凌现象原因分析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是造成校园欺凌问题的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虚拟网络、游戏、影视的影响和现实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一方面,虚拟网络、游戏、影视的宣传和普及,无形中成为少年儿童崇尚武力暴力的推手。另一方面,在现实社会中,学业的压力、升学和就业的残酷竞争也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家庭因素。国外专家在进行调查统计后发现,中小学校园欺凌者大多数遭受或目睹过家庭暴力,长期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生活,他们时常会感到恐惧压抑、彷徨无助,逐渐产生暴力倾向。有些孩子因为遭受家庭暴力无处诉说和发泄,就会转移发泄出口,进而把欺凌弱小同学当成释放自身愤怒和压力的一个途径。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对中小学生在学业、性格和心理教育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枯燥乏味的课堂、单调无趣的课外活动、不健全的心理安抚教育,以及师生缺乏沟通、考试成绩的攀比等,都会成为校园欺凌的诱因。
自身因素。中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对是非曲直的鉴别能力和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弱,家庭关爱的缺失、学业成绩的压力、老师的批评、同学之间的矛盾等,都可能让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排解,极有可能演化成校园欺凌现象。
三、各国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面对连年延续的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各国政府和教育当局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美国实行“零容忍”政策。政府和教育当局制定了内容详尽、涵盖面广的教育法规政策,先后有46个州制定了预防和应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措施,包括增设课外趣味活动、加强心理辅导等。美国教育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5月,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已逐年减少。
澳大利亚政府颁布的《全国安全学校框架》,有效维护了中小学校园秩序,保护了孩子们的安全。《全国安全学校框架》是澳大利亚首部国家级安全学校建设指南,它以法律为基础,同时强调政府、学校、社会和民众等多方面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澳大利亚教育学者表示:法律、政策并不是预防和应对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最佳办法。法律和政策的意义在于告诫欺凌者,他们的言行是错误的,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买单。澳大利亚政府和教育当局还出台了指导性意见,指导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想说什么;要询问孩子自己想怎么做,希望家长怎么做;要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面对校园欺凌,教育孩子在遭遇校园欺凌时如何避免受到伤害,鼓励孩子在受到欺凌后勇敢地告诉家人或老师,并承诺不会因此责怪孩子。此外,还要求家长和学校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学校动态,便于在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方面相互合作。
2014年12月,韩国颁布《人性教育振兴法》,该法案将“人性教育”定为幼儿园和中小学的必修课。韩国政府希望该法案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能有效传播责任、尊重、正义、沟通与合作等核心价值观。韩国因此成为世界上首个实行“义务人性教育”的国家。为了便于全民参与打击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政府还开通了24小时举报热线。
德国特别重视从根源上寻找问题解决之道,“善良教育”则是德国儿童接受人生启蒙的第一课。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亲自动手喂养小动物、同情和帮助弱小者。“善良教育”是德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个显著特色。德国政府和教育当局对中小学校园里出现的欺凌现象态度鲜明,打击力度很大。如果校园欺凌者被记过两次,接受批评教育后仍不改正,那么按照相关规定,学校极有可能将其送到“不良少年管教部门”进行强制管教。
英国政府颁布的《学校标准与框架法》规定,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必须制定反校园欺凌政策。从2005年起,每年的11月,英国都会举办为期一周的反欺凌宣传活动。近年来,英国教育当局拨付专款培训中小学教师,以提高教师在预防和应对中小学校园欺凌中的前沿作用。2007年,英国启动了一项反欺凌工程,旨在引导中小学生实现反欺凌自我救助,具体操作方式为高年级学生配合教师帮助低年级学生,共同向欺凌行为宣战。
2013年6月,日本颁布了《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其基本理念是政府、教育当局、学校和家长必须创造少年儿童安心学习和开展其他活动的环境。同时,教导中小学生不得在校园内外欺凌其他同学,在遇到欺凌事件之时不甘于沉默。该法指出,政府、教育当局、学校和家长既要职责明晰,又要上下联动,如此,才能有效预防和应对中小学校园欺凌。日本政府专门设立了预防和应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等问题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扩充公立中小学师资队伍,提高学校为学生服务的能力;成立由心理辅导专家和律师组成的反校园欺凌团队,帮助学校预防和应对重大欺凌事件;支援地方政府,提高其预防和应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等问题的能力。
(本栏责编 子 君)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教

    薛发芸摘 要:培养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发散思维,提高自身的创造力。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科学精神、实践

  • 刍议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朱萍【摘? 要】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古诗词以其生动简练的语言、丰富深刻的内涵、独特工整的韵律,不仅在悠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