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洋生物灾害及防控管理对策
姜冰 宋广军
摘?要:渤海海域生态环境污染和富营养化等问题由来已久,海洋生物灾害较为严重,对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构成严重威胁。通过总结渤海海洋生物灾害的类型和发展趋势,分析渤海海洋生物灾害频发的原因,从政策法规、灾害风险管理、灾害应急处置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和管理对策。
关键词:海洋生物灾害;防控管理;对策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渤海经济和海洋产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污水、废水排泄入海。渤海作为半封闭性的内海,污染缓冲能力较弱,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污染和富营养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渤海海洋生物灾害发生频繁,对沿海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影响较大,海洋生物灾害防治任重而道远[1]。
1?渤海主要海洋生物灾害类型及发展趋势
渤海目前所面临的生物灾害主要有赤潮、褐潮、绿潮、水母灾害和外来物种入侵等。
1.1?赤潮灾害
1933-2015年底,渤海共发现赤潮171次;累计面积59 900 km2。1990年之前,赤潮记录较少,1990年以后发生赤潮记录的频率和面积明显增加,到2000年共记录赤潮27次,2000年以后,渤海赤潮规模进一步扩大[2]。
1.2?褐潮灾害
褐潮是我国渤海海域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类有害藻华现象。自2009年开始在辽东湾西部的河北和辽宁交界海域定期暴发由抑食金球藻引发的褐潮,对贝类增养殖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2009年褐潮暴发期间河北近岸约70%海湾扇贝受到损失[3]。2010年河北沿海褐潮面积达3 350 km2,直接经济损失2.05亿元[4]。2013~2015年,在辽宁长兴岛海域新发现由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金牛微球藻(Ostreococcus tauri)引发的褐潮[5]。褐潮灾害在渤海已呈蔓延趋势。
1.3?绿潮灾害
2007年北海区首次发现绿潮,2009年浒苔绿潮首次进入渤海(天津近岸),2013年在烟台海域首次发现马尾藻绿潮,2015年大规模绿潮涌入辽宁近海,2015年7月8日,在盘锦双台子河口、鲅鱼圈-红沿河海域发现大量条浒苔聚集;2015年7月26日,辽宁某核电站发生取水口孔石莼激增,与恶劣天气叠加造成機组短时降功率运行;8月11日在葫芦岛兴城觉花岛海域也发现大量漂浮条浒苔;2015年9月4日,大连黄海海域的铜藻进入渤海。绿潮已威胁到渤海的生态环境,并呈现多样化的演变趋势,绿潮可能为今后北海区主要的生态灾害。
1.4?水母灾害
近年来北方海水浴场夏季都有水母伤人记录,尤其核电厂冷却水取水口发生的水母阻塞事故,成为威胁核电安全的又一因素[6]。相对南方海域,北方海域水母灾害发生频率较高,近些年,由于生态系统的演变,渤海水母呈明显增加趋势,局部海湾、港口、养殖池塘水母灾害发生概率明显增高。
1.5?外来物种入侵
渤海外来物种入侵主要是由渤海各港口及邻近锚地海域船舶压舱水携带的生物入侵、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东部沿海潮间带的大米草和互花米草入侵、莱州湾及黄河口附近海域的泥螺入侵等。目前渤海无意引进病菌8种、赤潮生物21种、污损生物16种。某些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已对当地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外来物种入侵治理已经迫在眉睫[7-10]。
2?渤海海洋生物灾害频发的原因分析
陆源污染物大量排放入海,导致渤海近岸富营养化严重,是赤潮、褐潮灾害发生的物质基础。陆源污染物占渤海污染物总量的80%以上,其中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三大海湾,污染物主要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由于海湾中海水交换能力差,营养物质不易稀释扩散,海水中的这些氮、磷等营养盐类、有机化合物和一些金属元素含量的增加,促成了赤潮、褐潮藻类快速大量繁殖,导致渤海成为我国赤潮、褐潮多发区域[11]。
渤海大规模围填海工程,占用了大面积的海域空间资源,使海洋生物产卵、索饵生境遭到破坏。海洋捕捞强度加大,导致渤海大型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食物链顶层生物濒临绝迹,生态系统结构发生改变,为海洋生物灾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据统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渤海海域围填海总面积已近400 km2,海岸带资源和生态环境都遭到严重破坏。渤海渔业资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75种下降到目前的30多种[12],主要以小型鱼类为主,使水母等灾害生物失去了天敌。
渤海港口众多,海洋运输业日益繁忙,外来生物通过船舶携带入渤海,是物种入侵的主要途径,此外,养殖品种的引进也是渤海海洋物种入侵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入侵我国的沙筛贝,以及赤潮优势种链状亚历山大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利马原甲藻等,均是通过船底携带和压舱水携带进入我国海域。大米草、互花米草、狐米草、美国红鱼、虾夷马粪海胆等物种的入侵,则是通过养殖品种的引进而引起。
3?渤海海洋生物灾害的防治措施
3.1?赤潮、绿潮及褐潮风险管理
加强赤潮、绿潮及褐潮易发海域的监视监测预警工作。在赤潮、绿潮及褐潮易发时段和易发海域加强监视监测工作,发现水质要素和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异常,具备赤潮、绿潮及褐潮暴发的可能条件时,及时向当地政府发布赤潮灾害预警。强化政府在赤潮、绿潮及褐潮管理方面的职能,加强对赤潮、绿潮及褐潮减灾和防灾工作的重视,加大对赤潮、绿潮及褐潮管理工作的投入。控制富营养化物质入海负荷量、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的入海总量,尤其是有机污染物的入海。
3.2?水母灾害风险管理
加强监测,提高灾害预警能力;统一指挥,整合现有资源力量;分级负责,保证高效快速反应;密切协作,完善应急响应体系。实现船舶监测、航空监测、志愿者监测紧密结合,为水母灾害的早期发现预警和及时处置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撑。强化政府在水母灾害管理方面的职能,加强对水母灾害减灾和防灾工作的重视,加大对水母灾害管理工作的投入。
3.3?生物入侵风险管理
加快与健全法制建设。我国应系统建立一部专门针对外来物种管理的法律法规,尽快制订一套有效的预防和治理外来物种的法律、法规,涵盖早期预判、监测及防控等每一个环节。建立和加强对外来物种引种的风险性评估制度,避免盲目引种。完善检疫体系,加强检疫,拒外来生物于国门之外。加强公众生物安全意识,不携带、引进、种养外来入侵物种,不随便放生外来动物,对于预防有害物种入侵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伦,毕相东.渤海海洋生态灾害及应急处置[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 赵冬至.中国典型海域赤潮灾害发生规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3] 王东哲.褐潮暴发对海湾扇贝养殖的影响及对策[D].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 国家海洋局.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R].北京:国家海洋局,2010.
[5] 宋伦,吴景,刘卫东,等.渤海长兴岛海域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J].环境科学研究,2016,29(11):1635-1642.
[6] 郑凤英,陈四清,倪佳.海月水母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爆发[J].海洋科学进展,2010,28(1):126-130.
[7] 宋伦,宋广军,姜冰.辽宁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灾害及分布现状[J].水产科学.2017,36(1):118-124.
[8] 姜冰,宋伦,时明明,等.辽宁近海外来赤潮海洋微藻入侵现状[J].水产科学, 2015,34(12):795-800.
[9] 姜冰,宋伦,杨爽,等.渤海的外來海洋生物[J].水产科学,2015,34(12增刊):68-74.
[10] 宋伦,宋广军.辽东湾浮游植物生态特征研究[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11] 宋广军,宋伦,王年斌,等.褐潮研究现状[J].河北渔业,2014,(9):61-66.
[12] 于春艳,韩庚辰,张志峰,等.渤海生态压力及对策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6):89-92.
(收稿日期:2019-04-25;修回日期:2019-06-05)